• 64.50 KB
  • 2021-04-20 发布

历史计划总结之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计划总结之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 ‎ 一、   本计划制定的依据历史是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历史学科是高中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历史教育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一第二学期的历史教材是在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历史的基础上,以叙述世界现代史为主,把有关的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作重点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了解现代中国如何在世界大环境中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现代中外历史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历史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被列为副科,因而极不重视。尽管在初中对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已有接触,但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初中会考对毕业、升学无影响,再加上初中会考开卷考试,题型简单,所以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有的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历史线索都搞不清。进入高一后对新的要求很难适应。上学期期末区统测,成绩令人担忧,我们的平均成绩61.11,及格率59.02   %,优良率3.28 %,低分率2.73 %。区平均成绩66.08,及格率74.33 %,优良率   12.25%,低分率2.7 %。差距是明显的,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已逐渐开始适应高中的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难度有了明确的认识,正努力改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相信他们在本学期的会考中都能顺利过关。二、  ‎ ‎ 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1.      思想教育目标:(1)                习现代中外历史知识,了解现代中外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现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现代各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掌握有关的历史概念。(2)           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以及道德情操教育,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2、能力目标       (1)  能分析、概括历史事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并上升为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2)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3.分类目标(1)                从19世纪中期起,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代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地向西方找寻真理,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               ‎ ‎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包括中国解放以后的历史说明:社会发展既有曲折,又是不断进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尽管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但这一制度已经初步地然而又是有力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时代的趋势。(3)                中外优秀文化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民族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要注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4)                中外各国历史的发展说明,只有安定的环境,才能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4.教学质量目标:           会考合格率确保95%,力争100%。三、   具体实施计划 周次 课时 内容 层次 章节 知识内容 知道 理解 比较 第一周 第一课时 (二十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 (3)十月革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作用   √   第二课时 (二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前后的中国 (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     第三课时 (2) "五四"运动 √     第二周 第一课时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4)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中国的影响   √   第二课时 (二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   √     (2)巴黎和会的实质及其后果;华盛顿会议抑制日本独霸远东的作用   √   (3)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     第三课时 (二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孙中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 ‎   第三周 第一课时 国共合作,开创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国民革命运动的挫折 √     第二课时 (二十五)20至30年代的苏联 (1)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 √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作用   √ √ 第三课时 (二十六)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2)美国罗斯福"新政" √   √ ‎ 第四周 第一课时 (3)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 (4)德国希特勒上台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 (5)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影响   √   第二课时 (二十七)1927—1937年的中国 (2)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长征 √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由   √   ‎ ‎ 第三课时 (4)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九·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第五周 第一课时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战场的开辟;《论持久战》的发表 √   √ (2)《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全局的科学论述   √   第二课时 (3)英法绥靖政策和欧洲战争危机的加深: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的绥靖政策和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 ‎ 第三课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非洲的开始:德国突然袭击波兰;法国的惨败; 不列颠之战 √     (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 √ 第六周   第一课 (6)欧战爆发后的中国:日本在华组织伪政权;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制造国共摩擦;解放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7)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   第二课时 (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与转折: 苏德战争燥发;莫斯科战役;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开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 ‎     (9)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   第三课时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英美盟军在北非与意大利的胜利;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德、意法西斯溃灭;波茨坦会议;日本投降 √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 √ (12)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   第七周 第一课时 (二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新中国的建立:重庆谈判和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第二课时 (3)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联合国的建立;美苏"冷战"的展开;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战争 √     第三课时 (4)欧洲共同体和战后的日本: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日本经济起飞 √     (5)5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八周 第一课时 (6)第三世界的兴起 和发展:亚非会议和不结盟会议 √     (7)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第二课时 (8)50年代以来的中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     第三课时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成就;“一国两制”方针;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威望的提高 √     第九周 第一课时 (9)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    ‎ ‎ 第二课时   世界现代史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现代史复习       第十周 第一课时   中外现代史联系比较       第二课时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第一课时   期中质量分析 ‎ ‎       第二课时   世界近代史复习(一)       第三课时   世界近代史复习(二)       第十二周     五一长假       第十三周 第一课时   世界近代史综合练习    ‎ ‎   第二课时   世界现代史复习       第三课时   世界现代史练习       第十四周 第一课时   中国明清部分复习(15世纪至中国鸦片战争前)       第二课时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复习       第三课时  ‎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一)         第十五周 第一课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二)         第二课时   中国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部分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史综合练习       第十六周 第一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一) ‎ ‎       第二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二)         第三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三)       第十七周 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一)         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 ‎   第十八周 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二)         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十九周 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三)         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 ‎   第二十周 第一课时   答疑         第二课时   考前指导         第三课时   会考            四、  ‎ ‎ 具体实施1.进一步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再次精选习题。2.提高课堂效率,确保课堂纪律的稳定,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信心,找原因。4.请求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5.必要时请求家长的帮助,做好家庭复习工作。6.十七周以后,确定10%的学习困难生,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一帮一”互助。7.加强与教研员的联系,及时了解会考动向。加强与兄弟学校合作,做好模拟试题交流工作。 五、   保障措施与可行性1.本人从教高中多年,平时注重积累,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对待教学工作责任性强,善长学生的思想工作,历年任教年级的会考合格率均达100%,此次会考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达到100%合格率。2.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及能力,为部分学生高三“三加一”做好准备。在复习阶段,少部分学习困难生课外需进行补习,临考前需要年级组、家长支持配合,做好全体学生复习的督促工作。3.本人目前注重收集网络资料并进行有效筛选。选读各类历史书目及教参资料。与教研员、七宝、闵中、三中等同行的交流渠道畅通。4.平时的教辅资料有:教材配套练习册、新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高中会考模拟与精练》、《高中历史解析》等。这些资料本人已全部做过。目前学生平时作业以教材配套练习册为主,习题内容有选择性。复习阶段计划增订《高中会考模拟与精练》加强训练,先已得到教研组、教导处核准同意。5.单元测验由本人自己根据会考考纲要求命题,并请求年级组安排在课余时间统一测试。六、  ‎ ‎ 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目前本人的教学在校范围内处上游水平,在区范围内处中游水平。主观上强烈要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正不断修改教案,更新教学手段。但苦于缺乏名师指点,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希望学校能提供这些方面的帮助。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是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希望课堂教学能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终身受益。对整个高中教学有较完整的思考。在高一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力争人人通过会考,同时为高三综合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兴趣入手,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吸引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喜爱历史这门学科,学会主动学习,使学生到高三“三加一”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对于一批已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从高一开始就重点培养。高二时,尽管不开设历史课,但也设想通过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形式对这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重点培优。七、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只有完全依靠课堂40分钟,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着手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学会,课后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培养更多的学生会学。不断加强义务钻研,提该业务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