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9 KB
- 2021-04-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通过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
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下面是 我为您准备的艺术类毕业生实习总结,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经过这几天的摄影实习,我明白了很多,自然界中很多优美、生动的形象,只要是通过丰富的光影、引人的情调,就可以从平凡的物体中揭示出一种隐含着静中似动、栩栩如生、
意味深长的情景,使人看后兴奋、愉悦、联想,享受到一种别样的乐趣。我拍的《蝶恋花》 、
《寻梦》分别以蝴蝶和乌龟表达我对这两中生物的敬意;蝴蝶虽有沾花惹草之嫌,然而蝴蝶
在与一朵花交流时是尽心尽力的, 没有半点三心二意, 可以说蝴蝶是在追求一种恋爱的过程, 没有想要结果,忽略结果的生物是幸福的,它不用为前途发忧,因为前途快乐、以至于所有
都在胸中;《寻梦》 中的乌龟, 迈动着笨拙的四肢在水里很用心的朝着目标走, 我当时守在一边,一直看到小乌龟走哦一朵荷花下,中途没有被别的乌龟引诱下来,停止自己的目标,而
是一往直前,直到到达目的地。这两幅照片的构图格式都是三分法构图,主体物都在画面的三分之一的地方,这样整个格局显得大方得体。
在摄影的过程中, 我深刻的体会到 “世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古语有“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说法,身边的美在不起眼处就可以发现,只要合理运用,通过自
己的细心观察,充分发掘被摄物体的美点,把其转化成为创造性的画面形象,就可以得到很
美的照片;我在拍《风起云涌》和《镜花 》的时候,都是起的很早,在平时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景色,只要有特定的条件都可以变得很漂亮;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在与它的千变万化,不可
捉摸,不同的景色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刻都会有不同效果的美;观景的最要注意的就是观赏位置和观赏时刻,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花草石木生命力,做到这三点,就会让一处平常的景色都会变得奇妙精彩。
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影者可以通过一些无生命的物体有机地安排和组合在一起,在静态中加入个人意图和技法来表达一定的含义,赋予一定的形式感和艺术气息的摄影。摄影的艺术性不可忽视,好的摄影作品必须要高雅的艺术情趣,这样才会得到艺术爱好者的共鸣,摄影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记实工具,更是一种艺术手段。
大自然的一切物体都是摄影者的题材选择内容,万物皆有灵性,而人作为万物之灵长, 宇宙之精华,对自然界的物体虽说不能有生杀夺予的权利,但是和平的友好交流还是可以进行的;一切景物皆可以由摄影者自由选取和重新组合,只要是自然界的物体都是景物摄影的
对象。但是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有鲜明的主题。 对于拍摄的任何一件物体, 不管多诱人, 都要估计一下它在这幅作品中起什麽作用,整幅作品的目的是什麽。不然乱无目的地胡拍,
好的作品会很少,浪费电量。
在有了对一处景物的构思之后,摄影者的任务是找出可以产生另人满意的构图,将景物彼此之间以及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安排,各个环节都不能粗心大意。在拍摄好照片之后,后期的剪裁、较色也是很重要的,也要引起拍摄者的关注。自然界的光源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需要作者手工调整一下,这样照片才会完美。
为期两周时间的艺术写生结束了,在这当中,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
让人沉思。 仍然难忘石板岩的那一草一木, 大自然的天然氧吧; 山里人的纯朴、 善良、厚道,
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种心情无以言表。同学们依依难舍,一句话:石板岩的景色好,石板岩的人更好。
在石板岩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它将时刻提醒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中要正确地对待任何一件事物,也使我的心境逐渐平静,也再次学到了,思考到了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
x 月 x 日早我们整装出发,坐北上的车,心中有许多说不出激动,许多的憧憬。当到林县境内,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有些同学就开玩笑说,我不会回去了,这里真是世外桃源,我打算好了,就在这边找个人嫁了,以后你们来看我哦!一路说说笑笑,六,七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下午到达石板岩,稍作休整,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写生了。这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板,人们住的房子也都是由石板盖成,这样的房子结实耐用。山里空气清新凉爽,不仅适合写生,也是避暑的好地方。林州市石板岩的自然风光很美。这里独特的居民也堪称一景,它非常自然、和谐地融进了太行大峡谷的山水之中,令游客们赞叹不已。
石板岩的居民有什么特色?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 石梯、石楼、石板房, 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
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 " 即使你从没有到过石板岩,也可以从民谣中听出来,石板岩的民居是由石头组成的。在太行大峡谷里,你不管走到哪个村,见到的都是石头房。关于
这种房子, 散文作家唐兴顺在散文 《石板岩之韵》 中写道: " 此间人家所居之屋在全国乃至世界居民中也有异常特色,一律用石头建造。一座房屋只有门子、窗棂是木头的⋯⋯像童话中
的建筑一样美丽。 " 对墙的内壁, 山里人先用麦秸泥泥一层, 然后再泥上一层白灰泥, 屋内便变得整洁、亮堂。这种房住进去冬暖夏凉。就地取材成就了富有特色的石板岩居民。古时石
板岩山道崎岖险峻,交通运输极为不便,人们进山出山运点儿东西都是靠肩挑手抬,山下的
砖瓦是很难运到山里的。再者,石板岩是个非常贫瘠的地方,多数村民没有财力到山下买来砖瓦建房,即使有的人有财力,勤俭的人们也不原意花那冤枉钱,眼前、身边、脚下,那塞满天地间的石头就是最亲切、最经济、最顺手、最理想的建筑材料。他们只需要花些力气把这些石头开出来,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凿成形,就可以建成一座称心的房子。这种房子在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形成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形成一种极富地方文化魅力的建筑。一开始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石板、房子有点手足无措,不知从何画起。于是老师就耐心地讲解并亲自作范画给我们看。按照老师的讲解,先构图,注意疏密关系,画多了自然就好了。
在这里,大自然的绚丽壮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恶劣和险峻的路途,艰苦的历程, 都强烈地吸引和刺激着同学们的感官,激励求知探索的欲望,唤起强烈的画画冲动。这种被真实所打动的激情所迸发的创造活力,又使笔下的作品随情感的涌动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视觉效果、生命力与凝聚力。一周的写生活动中,我们的凝聚力得到了煅造,行走在不平的山路上,相互关照、互相提醒,同学情谊、师生情怀,无一不显示在山谷中、悬崖边、飞瀑旁。
晚上,我们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点评。由于画的是速写,对于收集素材和锻炼手绘能力很有帮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名家作品,知道速写非常严谨,线的虚实、画面的疏密、线条的美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那种回归自然的恬淡心境,真是无法用确切的、精美的词句去描写,太美了。校外写生,让我们学到了如何思考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听到的是山民的欢歌笑语,感受到的是山民的热情厚道、真
诚好客。
写生使我对《色彩》这门基础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的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色彩课的学习使我们对色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色相方面, 对色彩的明度纯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 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情,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一天也不画一幅画,也不要抱着单纯为了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画,因为那样作出来的东西只能算是一张作业,
而不能说是一张作品。那它就无疑要被专业的称作 " 狗屎 " 的。当然在别人看来这样说很不文明,但要想自己的东西不被轻视,首先自己是要用心去作的,不自己看轻自己,不看轻自己
作出来的东西。 在写生期间天气变化很大忽晴忽雨, 这就为我们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 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提供了条件。老师教会我们理解因环境, 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调和, 体会到事物总会不断变化的。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
会人生的哲学。
当然,写生完后,我对写生作为教育社会实践,其意义也做了总结和思考。学校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核心,在许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帮助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准定位。一般结合专业训练的特殊性,多选择偏远地区、有特色的地域或原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做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往往这些地区的偏僻或交通不便,每次都能使大家克服极大困难,团结合作。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
快到目的地时, 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 茂盛的树木, 婉转的溪流, 都让我心旷神怡, 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 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 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 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
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 被旅游书籍冠以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
天佑的家乡。 这里文风鼎盛, 古迹遍布, 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 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
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
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 ,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
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
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
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 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 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
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 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 这次写生, 增长了我们的见识, 让我们走出了课堂, 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
了建筑与文化的 “血源”。在写生中, 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 美无处不在, 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
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
展了我们的视野, 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 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
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 所谓“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
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 “牛形村落” ,惊艳之余, 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 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
令人回味! 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 “外行” 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 “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 。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 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
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