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 KB
  • 2021-04-10 发布

3篇汇报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和申论范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 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给钱给物不如建起一个 好支部、培养一批好干部,要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就 必须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助推乡 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如期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内培外引优选“领头羊” 当前农村人口外流严重、村支部书记选人难问题日益严重,选优配强村干部 队伍,真正锤炼出一支热爱农村、实干苦干、开拓奋进的“三农”干部是实现乡 村全面振兴最基础的条件。一是打通内培、外引两条通道,内部取“才”,注重 在本村挖掘培养,特别是从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 人才中培养选拔村支部书记;外部引“才”,加快推进相关政策出台,打破地域、 身份等限制,采取现象机关干部下派、跨村跨支部选任等方式。二是全面推行农 村干部人才备案管理,县级组织部门对各村党支部书记及后备干部进行统一备案 教育管理,建立完善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求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体系,统 筹整合使用县域干部人才资源,为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内培外引”打牢基础。 三是着眼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打破村支部书记农民身份壁垒,把优秀村干部 公开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优秀人才走向基层、优秀人才来自基层的 鲜明用人导向。四是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奖励报酬挂钩办法,统筹专 项资金为村干部购买补贴养老保险,不断强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激励保障,彻 底解决村干部上升渠道、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全面激活村干部干事 创业激情和担当实干意识。 二、以产兴业打造“新引擎” 没有产业支撑的振兴是难以持续的,产业发展不能局限于农产品本身,要因 地制宜培育产业,因势利导壮大产业。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深化农村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重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 由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封闭发展向外引内联转变,鼓励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二是推广“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 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模式,通过发挥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 示范引领,通过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要素、产业经营链条定向协作,各类涉 农资金整合量化注入以及村集体经济项目经营参与等方式渠道,完善村级合作社 经营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相匹配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和第三方财 务管理和审计制度,防范生产经营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三是鼓励集体经济抱团 发展、联村共建,通过建立新型农业生产业态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 等在农村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盘活集体资产,增强集体发展活力,不断完善集 体资源资产管理增值制度,建立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健全扶贫互助资金管理 制度,发挥村集体经济带贫益贫作用。四是开展带头人培育行动,吸引外出农民 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和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广 泛借助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商平台,发展“农场云”“体验式农业”等新模式,使 原料区、加工区、体验区、展示区、物流区、销售区有机衔接,让农业与加工流 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三、三治融合激发“新活力” 乡村治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 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机制,激发乡村新活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坚实基础。一是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把民主集中 制原则切实贯彻到村民自治的全过程,健全村级“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 完善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严格落实《X 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 法》,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健全村务监督机制,推行“一 事一监督”工作方法,对重大事项进行全面监督,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 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二是完善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健全“一约四 会”村民自治制度,主动适应农村人口流动和经济结构变化,探索建立村民小组 议事协商机制,为不同群体参与议事提供平台,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 民管。三是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褒奖惩戒作用,健全村级“爱心超 市”和“红黑榜”“问题墙”等制度,将村民自治管理与村民积分、道德评议、 精准脱贫相融合,引导、激励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四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注重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以志愿者服务小队为主力军,以专题讲座、集中 宣讲、流动宣讲、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等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引导农民树立现代价值 观念,增强内生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将加速成型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了新发展阶段持续重农强农的明确信号,发出了新征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令。据悉,有关部门将抓紧研究出台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 振兴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积极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支持政策。专家表示,根据中 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顶层设计上,围绕加快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 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将加速 成型,未来更多“三农”改革红利可期。 做好有效衔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0 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 衔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 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对《经济参考报》 记者表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差别很大,前者主要涉及一亿人脱贫问题,后者涉及九亿 农民问题;前者涉及 12.8 万个贫困村,后者涉及 57 万个行政村;前者主要集中在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后者涉及全国 2700 多个县;前者主要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者着重解 决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十四五”开 局之年,也是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要开启现代化新征程。面对复 杂的外部风险和挑战,更要把“三农”工作做好,发挥其“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之后,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用乡村振兴的办法来巩固拓 展脱贫成果,确保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跟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 伐。”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唐仁健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 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要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 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 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扶上马”再“送一程”。要明确脱贫攻坚期内各项政策延续调 整优化的具体安排,加快健全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体 系,以及要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要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等。 近日召开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有效衔接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务必抓紧抓好。会议要求,要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执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强化就业、产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帮扶 措施,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要扎实推进工作衔接,实现工作举措从脱贫攻坚逐步向乡 村振兴转换,把脱贫县作为乡村振兴支持重点,完善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要扎 实推进政策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优化完善帮扶政策,积极谋划乡村振兴新 的支持政策。 加强顶层设计 推动政策创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 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来推进。从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到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 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 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出了一系列 部署。郑风田表示,在未来的新发展格局中,农村是有巨大潜力的。过去我们重点是解决 接近一亿人的贫困问题,未来的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它是一 个全面振兴问题,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内容。与此同时,各地也加大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 力度,在顶层设计、乡村产业、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断推动政策创 新的深度、广度。日前,全国首个省级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建设五年规划——陕西省乡村振 兴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正式印发。该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构建了“产业振兴标准化体系”“生态振兴标准化体系”“文化振 兴标准化体系”“人才振兴标准化体系”“组织振兴标准化体系”“乡村规划标准化体系” “考核评价标准化体系”等七个方面的标准体系规划。李国祥表示,相比较脱贫攻坚,乡 村振兴的要求更高,包括产业、文化,也包括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其中,实施乡村建 设行动,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要进一步完善乡村 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 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并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 破解发展关键瓶颈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 示,目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人才稀缺,农村空壳化现象依然明显。这有 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农民大量向城市集中,许多年轻人从事非农工作,另一方面,农 村种地收入不能提高,未能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这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未来 要进一步打破城乡隔阂,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既要让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变成真正的 市民,给乡村腾挪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要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有效增加农民 收入,吸引更多的农民留在农村,通过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朱启臻说。在李国 祥看来,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在于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的现代化,在于农业生产手段的 现代化。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在加快农业现代化中的积极推动作用,实施生物育种重大科 技工程,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要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先进的信息 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建设中,发展智慧农业。“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最核 心的问题还是人、钱、地的问题,包括如何让更多进入城市的人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 如何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乡村、乡村振兴的钱从哪里来、农村的地怎么才能带来更大的增值 收益等。总而言之,要促进人财物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郑风田说。郑风田表示, 过去几年,国家围绕乡村振兴出台了系列文件,涉及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等。 “随着 2021 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落地,预计还有很多更具体的文件将要出台。无论是村 庄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村村容村貌改善等,还是需要有更具体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