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 KB
  • 2021-04-20 发布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教学计划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教学计划 ‎ ‎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具体安排如下:自觉性自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认识乘法 ·乘法口诀(一) ·认识除法 ·口诀求商(一)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时、分、秒 ·认识图形 ·位置和方向 ·厘米和米 ·观察物体 ·统计与可能性 (方块统计图;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有趣的七巧板 ·量一量 ·算“24”点 ·田园风光 “数与代数”‎ 领域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百以内加和减笔算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乘法,及乘法口诀,认识除法及口诀求商,认识时、分、秒。本册教材将原二年级(上册)中“加和减”(即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单元的内容移至一年级(下册),原一年级(下册)“认识乘法”和“乘法口诀”(即1~6的乘法口诀)移作本册教材的第一、二两个单元。将原二年级(上册)结合“乘和除(一)”(7、8的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计算)单元安排的“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移至二年级(下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更加专注体会乘、除法的含义,专注于乘法口诀的熟练记忆,专注于直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出表内乘、除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一年级相比,本册教材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中安排了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是对上学期认识的平面图形的扩展,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既是认识周围物体的需要,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观察物体”是新教材中崭新的教学内容,本册安排了分别从前、后、左、右等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感受观察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以此作为观察物体的起点,为以后几册中观察物体的学习奠定基础。“厘米和米”中通过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米、厘米的含义。此外,还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 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重点:认图形时要体会图形的变换;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习用方块图描述数据,为以后学习条形统计图作准备。另一部分是学习“可能性”,初步体验事件的发生有些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这是为以后学习概率知识做铺垫的。而“解决问题”贯穿于本册教材的各个单元,同时教材还结合有关内容安排了四次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三次(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点)是属于动手操作型的,一次(田园风光)是属于情境问题型的。二、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回用厘米、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用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是,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 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块图表示统计的结果,回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 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数学思考(1)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认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方法和经验,丰富对简单统计活动的体会,发展统计观念。(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以及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三)解决问题1、能在教师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需要解决的为体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初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三、班级概况二(1)班共有学生28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0人。大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用较为熟练。有部分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计算。多数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上进心。少数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最终目的,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知识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培育好学习的自觉性。二(2)班共有学生30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1人。 ‎ 其中女生总体上比男生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全班学生基本上很认真仔细地完成作业,但有将近十名同学学习不够努力,作业书写不认真,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差。姜钰、丁继勇等个别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很差,学习习惯也不好,本学期将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教学措施1、加强与学生及其家庭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和提高。2、在研究教材之余,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从非教育因素中多角度寻求学生进步的火花,达到预想不到的教育效果。3、加强课余时间的补差力度和补差层次性。使后进生和优等生同时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4、  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5、 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注意计算方法 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6、 验算检查,养成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五、教学进度上册教学时间大约有95课时,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灵活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适当拓宽知识面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比如:可以双周设计一次数学思维训练、数学读报活动或数学童话故事交流会等等。各单元的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 教 学 进 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9.1~9.4 认识乘法(3) 9月1日上课 2 9.5~9.11 机动(1)乘法口诀(4)   3 9.12~9.18 乘法口诀(5)  ‎ ‎ 4 9.19~9.25 乘法口诀(3)机动(1) 中秋节放假 5 9.26~10.2 认识图形(2)机动(1)认识除法(1) 国庆节放假 6 10.3~10.9 认识除法(1) 7 10.10~10.16 认识除法(4)机动(1)   8 10.17~10.23 口诀求商(一)(4)机动(1)   9 10.24~10.30 厘米和米(4)机动(1)   10 10.31~11.6 位置和方向(3)机动(2)   11 11.7~11.13 期中复习 ‎ 期中考试 12 11.14~11.20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4)机动(1)   13 11.21~11.27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4)机动(1)   14 11.28~12.4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4)机动(1)   15 12.5~12.11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5)   16 12.12~12.18 机动(2)时、分、秒(3)   17 12.19~12.25 机动(2)观察物体(1) 机动(1)统计和可能性(1)   18 12.26~1.1 ‎ 统计和可能性(3)机动(2)   19 1.2~1.8 期终复习(4) 元旦放假 20 1.9~1.15 期终复习 ⑸   21 1.16~1.22 期终考试 期终考试 22 1.23~1.27   放寒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