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00 KB
  • 2021-04-20 发布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汇编九篇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汇编九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  为了了解掌握网络文化对我校小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情况,端正学生上网态度、树立学生正确上网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络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201×年上半年围绕“网络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影响”这一专题在我校开展了“小学生上网现状”调查活动。‎ ‎  一、调查对象 ‎  三年级、五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在7-11岁之间。‎ ‎  二、调查形式内容 ‎  (一)调查形式 ‎  1.问卷调查 ‎  三年级学生50名,男女各25名;五年级学生50名,男女各25名。‎ ‎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我校学生家庭环境的特珠性,制定中、低两段不同样卷调查问卷。‎ ‎  2.个别谈心 ‎  对问卷调查中和师生交流了解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  3.实践活动和班会 ‎  通过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主题班会,了解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现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  (二)调查内容 ‎  对于五年级学生主要从学生有无接触不良网站不良信息、处理不良网站不良信息的方法、网络对个人影响的方面、网络对学习的帮助、学习退步原因受到上网影响等方面调查。‎ ‎  对于三年级学生主要从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地点、对网络的看法、对互联网信息的看法、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对学生上网的监护等方面调查。‎ ‎  三、调查结果 ‎  (一)现状 ‎  在调查中发现,高年级学生上网人数多于低年级学生,男生上网人数多于女生上网人数。上网人数占总人数的92%。‎ ‎  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有:帮助学习、聊天、游戏、个人爱好。‎ ‎  学生在校进行计算机课程学习时,老师按照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基本上在无网络的状态下学习,实践操作偶尔上网,所以学生上网主要在家里,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乡下,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学生由妈妈或爷爷奶奶在县城租房陪伴读书,住在出租房内,多数学生在没有家长的管护情况下上网,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条件上网,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到网吧、到朋友家中上网,失去家长管护,容易受到网络不良影响的侵害。低年级学生有的还没有上网的经历,能上网的大部分并无荒废学业,陷入网中,但也有个别高年级学生在家长监管不得力的情况下,出入网吧,或过度上网的状况,还有的出现不安全事故。‎ ‎  (二)问题及建议 ‎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小学作文、小学奥数、小学舞蹈、儿童教育、手工制作、简笔画、变废为宝、橡皮泥、黑板报、树叶贴等等,丰富课外知识,学生还通过网络参加班级名片设计活动、参加班级安全教育、卫生防疫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电子板报编辑、参与班级主页的制作、参与小学生网页制作的比赛、参加网上绘画、征文活动、还可以参加班级QQ群的学习和讨论,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在信息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个人的网络操作水平,有效地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在网络中找到童年乐趣,端正了上网态度,树立了正确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  但是在使用网络时,有时候正在网上学习会自动弹出一些色情或庸俗的图片和内容,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有的小学生被网络各种信息的吸引,一时没能管理好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中去,使心理发生变化,不愿和家人同学来往、不愿上学完成作业、也不按时吃饭休息、过度地上网视力下降等等;还有的小学生容易被外界干扰,自我保护能力差,在网上聊天遇到坏人分辨不出来,给坏人实施诈骗、教唆等犯罪活动留下可乘之机;有的小学盲目崇拜、模仿网上某些行为,做出犯罪活动自己还不知道,结果成为少年犯。‎ ‎  作为老师、家长,要加强学生上网环境的安全教育,告诉他们上网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环境,虽然老师、家长不强硬限制学生上网,但要有时间限制、有选择地指导上网,应该在家中或学校机房由家长和老师辅导上网,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有学习价值的网站小学生、儿童乐园、少儿天地学校的网站、班级网站、等。组织学生利用有效资源开展有益的网络活动。网上阅读,帮助写作;网页制作比赛,建立自己的主页;网络搜索,搜索植物、动物、汽车、飞机等图片,并了解相关内容,丰富课外知识;网上学习:学少儿歌曲、舞蹈、学会绘画、手工等等;参与讨论、参加比赛;参加学校及班级网上平台的学习和讨论;参加征文、绘画等比赛。‎ ‎  总之,通过正面引导、教育以及对学生上网做具体指导,使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起到积极的影响,道德行为健康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  零用钱的来源 ‎  从来自100份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98%的中学生零用钱都来自父母,基本是父母或其他长辈主动给予,很多家长可能有“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念头,对子女的消费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有的家庭。在调查中,约有28%的同学表明假期有参加打工赚钱,但那远不能用来交学费及平时的日常花销,长期的开支主要是依赖父母,对于月零用钱,50%的中学生零用钱的数额每月在职10-50元;有42%的中学生表明够用;30%的中学生认为“还可以”,只有28%的中学生认为“不够用”。由此可看出,大部份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还是足够,认为不够手的可能是花销太大或家庭困难及家长有意限制。‎ ‎  关于假期打工,50%的中学生有这种想法,30%的中学生打工过,其实只要去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子劳力,所获得的报酬都是会欣喜且倍受鼓舞的。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不光彩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一个将要面对社会种种挑战和考验的人,树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消费行为不无裨益。‎ ‎  零用钱的流向 ‎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学生主要消费有两大去向:一是买零食占42%,充分体现了少年嘴馋的天性;二是买学习用品占37%,说明这些同学在享受口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添置些课外学习资料和文具用品。此外,衣着消费也占了总消费的一定比例,尽管调查中发现相当部份中学生在购买衣服,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时选择普通标准,但由于“更新换代”频繁,毕竟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玩方面的消费,在当前的中学生消费中不容忽视,占7%。虽然是农村中学生,但有的同学追潮流,赶时髦,随身佩带手机、CD、MD等;有的同学迷恋网吧,把所有的零用钱都花在上网;调查中还发现人情交往也是学生中一笔不少的开支,如交朋友,生日派对,封建节日相互宴请,甚至过早地涉入爱河。人情交往太多、太频,既耗费钱财,也影响学习。作为中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和过多地涉及人情世故方面的问题。‎ ‎  世界上什么事最容易?相信许多人都会说花钱,而且花钱的过程中充满着莫名的快感,真不知道当前中学生到底想得到什么?是自由?是快乐?抑或其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意识地花掉不该花的钱。或许,这一代的中学生实在太前沿,遗失了本应有的那份纯真,消费趋势体现出成人化的特点,在这里真想对同学们说,保留一点纯真,保存一点少年与成年之间的距离美,多花一些精力在学习上思考,多花一点时间在个人素质修养的提高上,不要浪费钱,更不要浪费青春啊!‎ ‎  用钱是门学问 ‎  用钱与花钱从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花钱”有随意性强,“用钱”‎ 指把钱用在必需上,充分体现钱的真正功能。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零用钱的使用全部由自己支配,但使用的计划性、节制性不强。有计划的只有26、7%,其他都无计划或无节制。调查中还发现部份家长对中学生处理零用钱的态度不明朗,或许并不关注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或许忙于工作、家务无暇顾及,听之任之;还有部份家长把零用钱的多寡,作为激励的筹码,学习好,就多给一点零用钱,学习差就少给点,这样,有些中学生为了多拿点零用钱就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当被问及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88%的中学生选择看情况,说明目前的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处理上还是比较谨慎理智的。对于是否捐献给希望工程,只有5%的中学生有经常性的行为。分析其中原因,也许囿了囊中羞涩,也许对捐献的社会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每个中学生每年捐献10元,不知可以让多少个西部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调查中还发现没有一个同学能把剩余的零用钱放进银行储存,由此可见,中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当薄弱。‎ ‎  反思与建议 ‎  中学生的消费以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就只好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地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应用则用,不要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时尚,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东西,当自己买的东西不别人好的时候,不必理会别人是怎样看你的,只要自己坚信这样做是对的;消费时更多的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得来不易的,学会节俭,用得合理,这样才会让父母感到放心。‎ ‎  对于个别中学生的高消费现象,主要原因有:青少年自尊心强。注重外表,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如认为穿的显眼点,漂亮点,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发奇心,就把钱花在这上面,以为边走边打着手机,十分潇酒,风光。其实现在中学生大多设有必要购买手机,这样做很不理智,不仅浪费,还加重家庭负担,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使乱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只要开口,绝不会空手,有求必应,长此以往,轻则助长了他们的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形成不考虑他人处境,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  结束语 ‎  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愈加激烈,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会占得住脚。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消费又是为了更多的知识和形成更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起就要学会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去消费。作为中学生应该把有限的零用钱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主要用在学业上,作为自己的学业后勤保障,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学会善于理财。‎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  背景 ‎  现如今,大多数学生每周或每月都可以从父母那里拿到一定数额的钱,这就是零花钱。但是,身为零花钱使用者的我们,对以下四个问题是否了解呢?‎ ‎  目的 ‎  探究中学生零花钱的花费情况 ‎  调查方法 ‎  1.问卷调查 ‎  2.口头了解 ‎  3.网络搜索 ‎  调查情况 ‎  问题1:零花钱的来源 ‎  ——94.4%的中学生的零花钱来自父母 ‎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老师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关爱。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产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问题2:零花钱的数额——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均。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不孩子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才会相对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也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会毫不犹豫,同时孩子的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  问题2:零用钱的使用情况 ‎  ——中学生零用钱三大流向:购书,零食及储蓄。‎ ‎  值得一提的是有36.5%的中学生朋友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  问题3:对零用钱的态度 ‎  ——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 ‎  一个人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就有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让他感到钱来得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建议 ‎  为了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不让学生的心灵被金钱所吞噬,我们建议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做起:‎ ‎  一、政府有关部门做到:‎ ‎  1、有关部门去各中小学门前查处一些无牌无证的小吃、玩具摊档等,净化学校门前的环境。‎ ‎  2、到学校、各村宣传到无牌无证的小吃摊档,浪费金钱的害处和不浪费金钱,勤俭节约的好处等。‎ ‎  3、多张贴宣传标语等。‎ ‎  二、学校做到:‎ ‎  1、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  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  3、引导学生正确消费,不搞攀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三、家长做到:‎ ‎  1、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来学习的;‎ ‎  2、告诉孩子金钱是什么?金钱意味着什么?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  3、控制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 ‎  四、学生自己做到:‎ ‎  1、根据实际,计划开支。不要零碎地、频繁地问父母要钱,这样难免他们不耐烦,也容易造成多花钱的错觉。你应该根据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预算一下,如每月做个月份计划,一次性向父母要,然后自己掌握,控制使用。譬如说,一个月消费的项目和总金额相对稳定;各项目按重要程度划分先后慢急来分配金额,尽可能减少开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  2、坚持记账,节约开支。自己手中的钱怎样花,坚持记账,就是学习对自身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反省。这样可直观地了解自己零用钱的变化和使用情况,逐步避免消费行为中的盲目和混乱,检查自己哪些支出是合理的,哪些支出是可以节省的。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更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  3、“好钢用在刀刃上”。尽可能把零用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价值。那种动辄购零食、同学之间轮流请客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 金钱并不像平常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惟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合理使用金钱,让祖国的花朵不被金钱腐蚀!‎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  20xx年9月我申报了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课题研究。于20xx年6月结题。通过一年的努力和实验时间,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必要的数学素养。‎ ‎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课堂的密度就是以练习量来衡量的,其实不然。新课改以来,衡量一节优秀的课是看重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数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可见数学素养的培养才是衡量数学课质量的标准。‎ ‎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研究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素养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人们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经常使用数学的人占29%,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却 ‎  用了xx%-18%的时间在学习数学,而且还是在升学或抽测压力下的重复、机械学习,数学学科应有的价值却被摒弃和忽视。因此,小学阶段扎实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回归,要通过不懈的努力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践法、对比法、实验法 ‎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周期 ‎  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  研究周期:一年 ‎  四、研究计划与实施:‎ ‎  20xx年9月立题;‎ ‎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课题研究;‎ ‎  20xx年6月结题。‎ ‎  五、研究成果 ‎  1、提高教学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只有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  2、培养学生熟练地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 ‎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  要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比如:说图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由来,说操作过程等。教师要经常演示教具、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教师要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3、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当数学和孩子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发孩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我们应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通过活动去理解有关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之中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使人人能够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  4、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体会 ‎  我组全体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如下特征:‎ ‎  第一,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内隐性。‎ ‎  内隐性是指潜伏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特性。素养是人的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具有外显的特点,而是以“内隐”‎ 的形态存在于学生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 第二,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属性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的特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其数学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也就是学生个体不断内化的结果。所以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 ‎  第三,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实践性。‎ ‎  小学生获取数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新教材,但是教科书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应该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还应该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到哪学习?数学从社会生活中来,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或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  第四,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 ‎  综合性是指某种属性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特性。小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培养过程是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学习态度与数学习惯的养成等综合性的过程。从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四个维度来说,每一个维度目标的达成都不是简单的过程,且几个六、课题研究过程。‎ ‎  七、研究影响与效果 ‎  通过这一年的研究,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主要方法如下:‎ ‎  1、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  20xx年9月,课题选定,经学校课题组认定后,写出课题实施方案交学校教导处。然后我组两位教师做了以下工作:(1)订阅了各类教学杂志,并经常阅读,然后根据课题实施情况,每月写出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文章。⑵课题组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⑶尽可能多参加外出学习和交流等活动。‎ ‎  2、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涵。‎ ‎  刚开始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课题组两位老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  大学生都开始面对现实,走向社会。打工无疑是很好的途径,甚至在学校园内形成潮流。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观念变化。观念的变化带来的各种现象则值得我们关注。‎ ‎  89%的老师和家长支持大学生假期打工,他们认为大学生通过打工不仅可以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让课本知识得到实践。仅有11%的家长和老师不支持孩子平时打工,他们认为那样会耽误孩子的学业。有78%的人认为大学生打工是为了锻炼自己,17%的学生认为打工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减轻自己的压力,有5%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大学生打工是为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 ‎  在打工时是自己找还是通过中介机构?有的同学是通过中介机构的,他们认为中介还是比较可靠的,虽然收费有点贵,最终还是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不要被一些中介蒙蔽,要慎重。有的是自己在外面贴传单,自己宣传,效果也挺好的,‎ ‎  打工受骗:‎ ‎  骗财 ‎  一:中介诈骗 有一些非法的中介机构,抓住了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不及时地为大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  二:乱收押金 有些用人单位声称为了方便管理,向应聘者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保证金,并许诺工作结束后退还,然而工作结束时大学生只能领到工资,保证金却不见了踪影。‎ ‎  三:直销、传销本来是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公司却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 ‎  骗力:‎ ‎  一:克扣工资 ‎  二:网上欺骗有的在网上发布信息,要求应聘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工作,比如翻译、创作等。然而学生从网上把内容发过去之后,就会被告之不能采用,其实他们已经利用了学生们的信息或智力资源,但是在网上很难取证。‎ ‎  骗色:一些不法之徒往往把目光盯在女学生身上,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轻易相信人的弱点,进行犯罪活动。‎ ‎  规范 打工问题:‎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社会上打工兼职的在学校大学生一旦合法权益被侵害,劳动监察部门一般情况下不接受其维权投诉,大学生要维权,只能上法庭打官司。但昂贵诉讼费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往往令贫寒学子望而却步。‎ ‎  在学校大学生打工维权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症结之一在于现行《劳动法》并未将在学校大学生包括在调整范围内,在学校大学生只能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权。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所要争取的不过几百上千元钱,但诉讼成本可能高达好几千元。,并且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打官司打不起,只好忍气吞声。但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来维护呢?四川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莫小雨认为,解决在学校大学生打工维权难,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制度保障,对现行《劳动法》进行修改,把在学校学生包括进其调整范围,切实降低他们的维权成本,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此外,一是政府加大力度宣传劳动法律法规;二是假期到来之前,高校让大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工商等职能部门在企业办理或换发相关证照时,通过培训或签订责任书等形式,督促其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必要时将这一内容作为“市场准入”门槛。‎ ‎  对大学生打工者而言,打工者的三思是必要的,笔者以为以下三点建议可供参考。‎ ‎  一、“打工”不能放弃学业。大学生打工者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因此我们在处理打工和学习时,应以学习为主,打工为辅。‎ ‎  二、“打工”要为“能”动而不为“利”动。挣钱确实也是打工的一个目的,但这不应该只是唯一目的。对大学生而言,如果能利用打工增加社会能力,这无疑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打工”最好能与自己所学专业的有关工作结合 ‎  三、“打工”应擦亮你的眼睛,提高自身素质。“打工”其实也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在良莠不齐的社会大染缸里,必须有一双洞察社会的慧眼,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线,提防一些居心险恶的人。‎ ‎  大一、大二做家教固然可以,大三、大四仍然做家教,就不太适宜了。一般来说,大学生们开始大学生活以后,最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独立。尤其是到外地读书的同学,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所以,大一、大二做一些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  在这些“有益”的工作稳固之后,就应该寻找更为“有效”的兼职工作,为走上社会或者是进一步深造做好实践准备。学习传播的学生适当在媒体单位兼职,学习电脑技术的搞一些小编程,学习外语的做适当的翻译、导游工作。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对学习、对生活、对深造都有极大的益处。既提高了打工的“效率和效益”,又使大学生从“劳动者”,转变成了社会的新兴创造者。‎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  概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消费和理财的观念也不断变化。近年来,个人投资理财的热潮涌入校园。大学生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理财理念和理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状态和价值趋向。大学生理财,既要通过合理规划投资增加经济收入,也要通过合理规划消费控制经济支出。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学会理财和消费,不仅仅是学会如何用钱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多种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并且要对投资理财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且掌握一定的投资理财技能。‎ ‎  一、 大学生理财现状 ‎  (1) 收入来源 ‎  在我所调查的100个大学生(基本为在上海各高校就读的大一大二同学)中,有约80%的同学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全部来自父母,只有不到20%的同学表示自己在外面有做一些兼职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每月的生活费,但其中只有约3%的同学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已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兼职收入。近80%的同学表示不愿意让兼职工作占去自己很多时间,但愿意尝试兼职,来负担一部分生活费;近1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应当花更多时间用于实践,因此认为在学习之外可以多花些时间尝试一些社会工作;其余同学则认为大学时间应当用于学习,对兼职完全没有兴趣。而90%以上同学的每月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还是来自父母。‎ ‎  (2) 投资观念 ‎  40%的同学在银行有一定的储蓄金额(而这些储蓄金额大多来自每年的压岁钱),5%的同学有尝试过股票、基金等其他投资方式,其余同学则表示根本没有积蓄,因此也没有投资。可见大学生们的收入来源还是比较单一的,且大多数对如如何投资也并不熟知。但是有趣的是,7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了解投资的知识有兴趣,而85%以上的同学认为作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方面的信息与知识,尽管他们大多表示现在并不大了解,且也没有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 ‎  (3) 理财观念 ‎  而对于大学生们的理财现状的调查结果也令人堪忧。超过50%的同学对于每个月的生活费支出完全没有计划,37%的同学会对每月的各项支出有一定的控制,只有不到10%的同学会计划当月的预计支出,但是这不到10%的同学纷纷表示到每月末时会发现很难完 ‎  全遵照所列出的预算表花钱,他们说总是有许多“意外”情况使他们当月的支出不受控制。有74%的同学有时或偶尔会感到钱不够花,而12%的同学经常感到生活费捉襟见肘,只有14%的同学认为每月的生活费完全够用,会有多余。可见大多数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很薄弱,也不懂得如何理财,更不会有多余的钱用于投资。‎ ‎  二、 分析 ‎  从目前来说,投资与理财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们来说显然是个比较新鲜的概念。首先是投资观念,从投资的本金上来说,大多数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十分单一,即父母的生活费供给,少数的同学会利用兼职获得收入。而由于中国家庭观念本就比较保守,很少会有父母愿意给还是大学生的儿女们资金去用于投资,再加上大多数同学没有意愿或者缺少动力去寻找兼职,基本上很少会有同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不要说是如何投资了,投资之前的第一步——资金的筹集,就已经无法完成。‎ ‎  或许有的同学会觉得投资本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许多专业人士都不能把握好,何况是还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就算以后走入了社会,也不一定会进行什么投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对投资还是应当有一定的概念和些许的了解,如果对投资毫无概念,那么金钱观必定也不会成熟。而理财相对于投资来说听起来没那么复杂,但这两者其实从不分家,不会理财也就难以理智投资,经常投资失败也意味着不善于理财。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就算不谈投资,至少应该做好基本的支出规划,毕竟已经是成年人,如果对于每日的花销依然糊里糊涂不知去向,未免也太说不过去。可是不少的大一大二同学们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划,即使有,也常常不能有效地执行,归根结底是理财意识的缺乏和缺少自律。‎ ‎  三、 建议 ‎  (1) 对金钱有一定规划、尝试兼职工作 ‎  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父母会给予更多的经济自由,具体体现在:生活费的增加、很少再过问孩子的支出明细等方面。然而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财能力却不见得有所提升,甚至于因为缺少父母的限制与监管,常常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每月支出,因此会有不少的同学觉得钱不够用,其实不一定是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够,更多地在于自己缺乏自制力。如果在每个月末,同学们对于下一个月的支出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规划,那么就迈出了理财的第一步。有了一个规划,才能够有效地控制支出,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接下来,就是严格的执行规划,一开始可能常常会无法按照规划来控制每项支出,我建议可以列一个表格,显示每月超出或余下了多少钱,并且要统计各项支出与预计支出的差额,那么在下一个月通过 ‎  这份表格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并且有意识地控制某些项目的支出。大学生相对于以前或许会感到有许多空余的时间,如果课业不是很繁重,可以利用一些时间去做做兼职工作,一方面可以更多地接触到社会,另一方面早一点感受职场环境,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  (2) 了解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 ‎  有许多同学的大学专业或许与金融方面完全没有关系,但是我认为大学生既然未来将要步入社会,培养完善的金钱观是很重要的,那么如果对投资理财知识毫无概念的话,金钱观也不会成熟。有很多途径可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通过便利的网络观看视频、书籍、参与论坛等了解投资理财的知识。或者到书店寻找一些大众读物型的理财类书籍,没有必要一开始就看专业的知识,这样很容易会适得其反,不仅看不懂书籍内容,也会失掉阅读理财类书籍的兴趣。又或者作为大学生可以选修学校里所开设的一些理财投资类选修课,通常学校会考虑到学生的水平来设计课程,因此同学们选修这类的选修课,相信会对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  (3) 适当的尝试一些小额投资 ‎  通过做兼职工作、或者寻求父母的帮助获得一些初始资金,适当的尝试一些小额的投资。例如股票、外汇、债券、基金等,在投资之前,应当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一些了解,而不是随意投资,否则就不能够能够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  一、调查背景 ‎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而又始终未能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多年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颁发了不少文件;这些措施,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准备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小课题研究,所以进行了课业负担的现状调查。‎ ‎  二、调查目的 ‎  了解我班学生课业负担情况,为我们班制定"减负增效"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  三、调查主要方法 ‎  1、口头和书面调查相结合。‎ ‎  2、整体调查和部分抽查相结合。‎ ‎  四、调查数据分析 ‎  1、对我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  学生对课堂现状很满意40.5%;较满意29%;不满意23%;无所谓7.5%.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自由表达20%;老师讲课无趣,引不起兴趣25%;上课听不明白,压力大25%;上课没多大兴趣30%.‎ ‎  2、对学生作业量进行问卷调查:‎ ‎  这个调查反映了同学们对作业量的看法,43%同学认为作业适中,52.4%同学选择了多, 4.6%同学觉得作业很少。说明学生作业量还较多。‎ ‎  从数据分析的结论及和学生座谈了解到——多数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超重,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  (1)在校时间过长,日课时总量较大。‎ ‎  调查表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天约7个多小时,如果再加上放学加自习1个多小时,在校时间近8小时。‎ ‎  (2)家庭作业布置超量。‎ ‎  现在初中生学生负担沉重。课程门类多,教材内容较多,特别是英语和数学,据调查,学生每天写家庭作业的时间普遍超过2小时,还要背大量英语单词。‎ ‎  (3)课余活动单调,体育锻炼时间偏少。‎ ‎  在课余时间安排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各种学习上,如写作业、看书、参加各种学习班。其次,看电视节目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娱乐休闲方式,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除了体育课外,80%的学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只有5%的学生每天有很少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最长不超过半个小时。‎ ‎  (4)考试较频繁,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心理压力大。‎ ‎  学校现有月考、期中考试、期末统考等。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使学校教育陷入了误区,学校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教师的惟一标准,因此师生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也很大。从调查中学生告诉我们,有时感觉太累了,就想让家长给请一天假,在家好好睡一觉。部分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眼等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 ‎  五、造成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 ‎  1、社会,承担着太多的责任。目前就业竞争的压力。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苦学成为名牌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甚至获得高薪聘用。因此学校、家庭及学生之间的升学竞争愈演愈烈。‎ ‎  2、家庭,承接着太多的牵挂。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读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不惜花大量金钱为子女找家教、买资料、送进培训班等,使学生的学业负担层层加码,一些学生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身心经受双重超负荷运转中。‎ ‎  3、学校,承受着太多的无奈。一是由于学校要受社会、家长乃至教育自身的不适当的评价的左右,在减负等问题上态度暧昧。二是由于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手段及知识结构比较陈旧,教学过程得不到优化,课堂效益低,"题海战"、频繁考试、学科竞赛等给学生增加了压力。有些老师为弥补课堂教学损失,把希望寄托于拖堂、补课、家庭作业。‎ ‎  4、学生,承载着太多的苛求。由于学生在思维、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上的存在差异,对于学习内容的接受、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因此,在同等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面前,所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一些学生学习很轻松,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显得非常困难、负担很重。由于无差异教育的存在,优生、差生一锅煮,面对过多的负担,优生无兴趣承载,差生承载不了,真是苛求了活生生的一代。‎ ‎  5、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激烈的升学竞争趋势是导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如今人们评判一所学校的优劣,往往依据的是学校的升学率,而学校之间的竞争必然会落实到教师和学生头上,教师要拼命地教,学生要拼命地学。虽然许多教师也知道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但是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真正实施"减负",因为直接关系到升学率,升学率低了,不要说学校不愿意,恐怕学生家长更不愿意。‎ ‎  六、造成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后果 ‎  1、致使教师无法合理科学地分配工作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的作业批改任务,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他要承担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教学科研任务和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时间是相当紧张的,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搞好教学科研是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两项工作都需要教师下很大工夫去做,但现实情况是:批改大量的作业占用了教师太多的工作时间,以至于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备课,更没有时间考虑教学科研的事情,造成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无人问津的局面。这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  2、造成教师盲目地依赖现成的资料,使教师的自信心受到了影响。为了布置足量甚至是超量的作业,不少教师借助了网络、教辅资料,自己开发练习题的积极性大为降低,一些教师甚至不会为自己所教学科出一套比较标准的试题,反过来更加依赖教辅资料,这样的后果就是教师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没有把握,只能再依靠更多的练习和考试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如此恶性循环,搞得教师、学生身心俱疲。‎ ‎  3、破坏了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大量重复的、机械的练习必然会占用学生的合理休息时间,对于大多数对子女宠爱有加的父母来说,看到孩子哈欠连天地做着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看着孩子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匆匆赶往学校,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可想而知。还有教师受利益驱动,给学生购置大量的教辅资料、印制大量的试卷,造成学期已经结束,部分教辅资料还一字未写的尴尬局面,给学生家长带来很大的浪费,致使家长和学生对教师、对学校都产生不满情绪。‎ ‎  4、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应该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但是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被挤占掉了,学生每天循着早饭——早自习——上课——午饭——上课——晚饭——晚自习——作业——睡觉的轨迹走,他们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  5、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学生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必定会产生厌烦心理,这种厌烦心理极有可能延伸到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合作,对学习的倦怠甚至对学校生活的厌烦、恐惧,从而导致"问题学生"和"辍学生"的出现。有些学生早恋、泡网吧,原因很多,沉重的课业负担往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  6、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沉重的课业负担带给他们的最大影响就是严重的睡眠不足。这样导致学生的稚嫩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很容易诱发神经衰弱,与此同时,学生长时间坐姿带来的颈椎、腰椎和近视、低血糖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没有好的身体,怎么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  七、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  1、作为学校,一是要坚守教育法规,落实有关减负规定,在学生到校时间、作业等方面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家庭作业申报制,班主任协调家庭作业总量制,年级组统一布置家庭作业制等,加大对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检查力度,三是要组织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积极开展研究,大胆探索减负增效提质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加以推广。‎ ‎  2、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重要性,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加强对典型题型的研究,精心设计、布置作业,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劳动,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避免枯燥无味的劳动,提高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力加强学法指导和作业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和作业质量,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 ‎  3、作为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孩子作业的督查与指导,不要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 ‎  八、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的对策 ‎  1、认真贯彻落实"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制定我班相应的减负计划和措施,确保减负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学生的体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  (1)班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省课程设置及课时标准安排进行,保证学生在校活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时间。‎ ‎  (2)课外作业量方面:严格按照规定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要做到:作业布置以中等学生为标准,要做到精讲精练,分层设计作业,学校每周对上一周的学生作业量进行抽查,并做好作业检查评价记录。‎ ‎  (3)学生评价方面:严格执行"全省普通中小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期中考、一次期末考"的规定,严禁考试次数过频的现象发生。学生考试成绩绝不排队。‎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  爱情,多么美好的东西。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婚姻观不一样。恋爱婚姻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  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和混应,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和今后对待婚姻的态度。‎ ‎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二的专科学生,对他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  3.调查地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 ‎  4.调查时间:20xx年4月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其中被调查对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  据分析,本校大二学生的主要特点是:‎ ‎  1.对于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40%的人表示赞同,而更多的人表示无所谓。在调查中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  2.对恋爱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为目的的寻找伴侣,以共同的生活为目的的。有50%的人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事业而选择;恋爱。‎ ‎  3.认识爱情的途径,有40%的人是从同学、朋友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交流认识爱情的,而有60%的人觉得认识爱情是因为年龄的增加,从而认识到了爱情。‎ ‎  4.现在恋爱的状况,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观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  5.对于谈恋爱的最佳年龄是否在大学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学并不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当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学期间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 ‎  6.大学谈恋爱对只身的影响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学生谈恋爱让学习生活变 ‎  得更加的有动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仅有20%的人觉得在大学谈恋爱只会分散精力,同时也是在浪费时间。‎ ‎  7.对于恋爱和婚姻是否挂钩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为了单纯的谈一场恋爱,找一个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会精心的挑选对象,最后发展为结婚的对象。调查之中有20%的人觉得谈恋爱就是玩玩而已,没有不要当真。‎ ‎  8.在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中,有70%的人口觉得不支持,同时也不反对这种行为,仅有20%表示反对这一现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这一种行为很正常,没有必要反对和不支持。‎ ‎  9.在每一个月的恋爱消费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围在100-200元之间,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觉得对于每个月的恋爱消费是不确定的,随心而定的。‎ ‎  10.根据这一次的调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会轻易的爱上一个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会爱一个人。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30%的人觉得恋爱是随兴而为的,是可以随意的。不过没有一个人赞同可以同时爱上多个人。‎ ‎  三、树立合理的恋爱婚姻观 ‎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 ‎  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因此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么能与道德无?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但比例相当小。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  附录:‎ ‎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 ‎  1、 你的性别是()‎ ‎  A、男B、女 ‎  2、 你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 ‎  A、赞成B、反对C、无所谓(请说明)‎ ‎  3、 你对恋爱的理解是()‎ ‎  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的为目的 ‎  B、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的考虑将来 ‎  C、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做跳板 ‎  D、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  4、 目前你周围同龄人恋爱的多吗?()‎ ‎  A、没有B、个别C、有一些D、很多 ‎  5、 你认为大学生认识爱情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  A、同龄伙伴、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 ‎  B、年龄增长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看法 ‎  C、学校老师的教诲 ‎  D、自身体验 ‎  E、社会上人们所特有的观点及习俗的影响 ‎  6、 你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  A、正在恋爱中B、曾经有过恋爱经验 ‎  C、处于观望中D、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  7、 你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 ‎  A、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  B、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  C、只是游戏 ‎  D、没概念 ‎  8、 有人说谈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你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 ‎  A、从未谈过,现在单身 ‎  B、从未恋爱,若有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 ‎  C、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被不谈恋爱 ‎  D、不好意思,现在热恋中 ‎  9、 你是否认为大学生是恋爱的最佳年龄阶段()‎ ‎  A、是B、否 ‎  10、 就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你怎么看()‎ ‎  A、学习生活更有动力B、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  C、只有两人世界D、其他 ‎  11、 你觉得谈恋爱与婚姻挂钩吗()‎ ‎  A、只是单纯的找一个男(女)朋友 ‎  B、精心挑选、最后发展为结婚对象 ‎  C、玩玩而已 ‎  D、其他 ‎  12、 你怎样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 ‎  A、很正常B、反对C、不支持、不反对 ‎  13、 你认为每月的恋爱消费是多少可以承受()‎ ‎  A、100元以下B、100~200元 ‎  C、300元以上D、不定 ‎  14、 你的恋爱观是什么()‎ ‎  A、一生只爱一个B、随兴而为 ‎  C、可同时爱多个人D、不轻易爱一个人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  一、对象与方法 ‎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xx进行分析和统计。‎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  三、结论与讨论 ‎  1、结论 ‎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  四、对策与建议 ‎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