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68 KB
- 2021-04-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原创农业工作总结和计划
1 、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一是粮食生产形势好于预期。由于夏粮生 长受到了播种延迟、 低温寒流、 持续强降雨和收割推迟等不利因素的重重打击,单产和总产双双下降。面对不利形势,我们立足抗灾夺丰 收,重点抓水稻生产,督促落实机插秧、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 控等关键技术措施, 建成 9 个绿色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 努力实现以秋补夏。全市粮食播种面积 67.35 万亩,单产 463 公斤,总产 30.98 万吨,粮食生产形势好于预期。二是畜牧生产形势稳定。积极应对生 猪、禽蛋价格市场波动,不断调优养殖结构,重抓规模养殖,生猪大 中型规模养殖比重 72.3%;重抓养殖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建成 3 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年生猪饲养量 63.5 万头,家禽饲养量达 248.2 万只。三是蔬菜生产稳中有进。 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蔬菜播种面积 9.55 万亩,全年总产超过 22 万吨。四是水产
品生产量价齐升。全市水产养殖面积 3.76 万亩,同比增 0.15 万亩;
全年水产品产量 1.03 万吨,同比增 1.98%
2 、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对照泰州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目标,各项重点工作预计完成情况如下。
二是力推现代农业建设。在园区建设上,省级园区完成火龙果基 地玻璃温室改造利用, 发展盆栽蔬菜生产; 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设计图纸审核,开始工程造价事宜,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申报认
定泰州级园区 1 个(** )。在集聚带建设上,完成新江平线全线绿化
提档补缺,建成景观化交通节点 12 个,完成侯爱路、庙宇港路、申家港路南段拓宽工程, 初步打通西线交通回路。 在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上,建成斜桥梅婷果蔬园、西来雨阳家庭农场和 ** 鹏源家庭农场等13 个泰州级设施园艺项目,完成目标任务( 12 个)的 108.3%,预计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 1.2 万亩。建成以水肥一体化和水产养殖
水质监测为代表的泰州级智能农业项目 5 个。
三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上,新申报无公
害农产品 54 个、绿色食品 9 个,种植业三品产量比重有望达 51.4%, 渔业三品面积比重力争超过 90%;市级以上农产品抽检 200 余次,抽检合格率 100%,超过目标任务( 98%)要求;各级监管平台均正常运行,上报数据数量和质量均达泰州市考核要求。 夏季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 30.83 万亩,还田率达到 98.6%。新造及更新成片林 0.58
万亩、农田林网 2.55 万亩,分别完成目标任务 ( 0.4 万亩、1.8 万亩)
的 145%、141.7%。按照《泰州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要求,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出发点, 采取综合利用为主、 关停转产为辅的治理模式,大力推进养殖业粪污治理, 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四是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在农机化上,建成 3 亩以上的商
品化集中育秧点 207 个,总面积 2190 亩,完成目标任务( 1500 亩) 的 146.4%;新桥、西来、靖城、 ** 、东兴、孤山、斜桥等 7 个镇实
现水稻机插秧整镇推进, 整镇推进率达 77.8%,超过目标任务 ( 50%)
要求;全市机插秧率达 90.6%,超过目标任务( 85%)要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第一批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 0.5 万亩)正在实施中,目前已申报第二批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 1 万亩)。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培训职业农民 3100 人。
xx 年,我委将以农业现代化进程争先进位为目标,全面落实市委 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策应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保障供给为基本任务,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 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 4.5%;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65 万亩,总产超过前五年平均水平;全年蔬菜面积提高到 9.5 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 0.8 万亩,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通过省级验收;生猪饲养量稳定 60 万头,家禽饲养量稳定 250 万只,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提高 5 个百分点; 水产品总量稳定 1 万吨以上,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 1000 亩;成片造林3000 亩,全市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3%以上,省、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 98%以上,农药化肥投入实现零增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 量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1 、调整结构,持续深挖保供增收潜力
2
(1)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夯实粮食增产基础,主
动适应生产新形势,转变粮食增产模式,强化生产科技应用,实现粮 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新增 1 万亩;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继续建设 3 个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二是发挥良种增产增效潜力。大力推广扬麦 22、宁麦 13、武运粳 30 号和南粳 5055 等“高产、优质、多抗”品种, 创新手段,稳定良种全覆盖局面。三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认真落实 农机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推广大马力、新功能、新构型等适合本地需 要新型机械,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3 个百分点。 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为重点, 加速农机和农艺融合, 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水稻机插率 90%以上。四是积极应对粮食生产面临的新难题。 一手抓服务。 充分利用二轮土地规划调整契机,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配合粮食部门根据需求,合理规划 配置烘干中心、 育秧基地和农机库, 切实增强种粮大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化社会化服务支撑,提供育秧、耕种、收获和病虫防治等一 系列配套服务,切实化解种粮大户后顾之忧。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 引导种粮大户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实现“高效种粮”。一手抓监督。 与农经部门合作, 探索种粮大户监管制度, 对种粮大户实施档案动态管理,将种子、 农药、化肥等投入品施用情况和机插秧等先进技术使用情况,作为发放规模化种粮补贴的必要条件,力促“绿色种粮”。
(2)推进园艺业提质增效。继续以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
地、新江平线香沙芋产业园和特色苗木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 突出生产设施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多样化,推动蔬菜园艺转型升级、提质 增效。一是强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逐步调整基地发展取向,由单纯 重规模向“规模和效益并重”转变,进一步扩大标准钢架大棚、 “两网一灌”等生产性设施应用范围, 按一定规模合理配套冷库、 初加工、储运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 推广绿色生态种植和无土栽培技术, 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 二是调优园艺产品结构。 巩固现有常规蔬菜种植规模,瞄准大中型城市市场,引进种植适宜本地生长、 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养生蔬菜品种, 丰富市场供应。 稳定中山杉和乡土树种种植规模,引导苗木繁育由“绿化”向“彩化”方向发展。三 是发展特色园艺产业。擦亮 ** 香沙芋这块金字招牌,放大品牌效应, 进一步构建种苗扩繁、机械化生产、加工储存、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 等一系列成套生产经营模式,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同时完善耕作制度,研究香沙芋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确保全市香沙芋种植面积保持在 3 万亩以上。
(3)推进养殖业转型。在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大背景下,深入推进 养殖业提质增效行动, 全面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 一是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稳定生猪、蛋禽等主要畜禽生产基础,积极发展山羊、肉牛等 草食性畜类养殖。组织实施生猪良种工程,推广外三元、苏姜猪等生 猪良种,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二是推行畜禽规模化养殖。组织实施畜
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和省级农业产业化引导项目,
用项目扶持带动规模
养殖。三是开展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 高质量建设 2-3 家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 以示范创建带动更多规模养殖场户加快良种化进程, 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设施装备,严格粪污治理,进一步提升标准化规 模养殖水平。四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认真组织开展“三大集 中防疫行动”, 全面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病监测, 积极实施规模养殖场风险评估, 完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五是发展特水养殖。按照“用活水产资源、创建 特色基地、发展高效渔业”思路,开展标准养殖池改造,完善养殖设 施,进一步扩大鳜鱼、蟹、虾、长春鳊等特色水产养殖规模。
1 、转变方式,切实增强现代农业综合实力
(1) 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 透、体制创新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休 闲观光及农业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延长农业产业链, 提高农业附加值。一手抓二产提升。发挥交通优势,结合农业园区,按照“布 局合理、功能配套、产销衔接、工农共赢”的思路,规划建设各个园 区的集中集散中心, 提升农业园区农产品初加工能力。 配合发改部门, 论证沿城西大道选址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可行性, 逐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集中区集聚, 填补我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空白。 一手抓三产提质。 坚持把休闲农业作为推动 ** 农业转型发展的新抓手, 坚
(2)
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要求,着力在“求特色、创精品、强
组合”上下功夫,以养身、养眼、养心为路径, 重点打造“大美徐周”、“青宁芦笋小镇”、 “西来桃花节”等一批标杆性的精品项目;配合所在镇和旅游部门, 将现有零散的休闲项目和活动串联起来, 完善餐饮、住宿、娱乐等乡村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农 业休闲旅游体系。
(1) 实现区域集聚发展。实施“新江平线现代农业集聚发展计划” ,按照产业集聚、资源集约、项目集中、政策集成的思路,着重推进新
江平线现代农业集聚带建设。一是力推项目集聚。 xx 年,突出抓好
省级园区综合服务中心、 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园、 特色苗木批发市场等一批规模、 特色和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 将集聚带建设向纵深延伸;同时,指导沿线镇围绕规划定位,认真开展招商引资,招引规 模适宜、技术领先、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项目,切实增强集聚带建设 后劲。二是力求要素集成。 在集聚带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提升集聚带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指导所在镇,充分利用现有骨干道路基础, 通过完善区间路、桥设施,规划建设不同时长、不同内容、不同用途 的内部环路, 初步形成适合于项目发展、 适应群众出行需求的交通环路系统。三是力促政策集中。在渠道不变、扶持方向不变的前提下, 整合中央、省、地方各级资金,集中投入集聚带建设。发挥财政投入 的指引作用,对集聚带范围内外的项目,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项目 向集聚带集中。
(1) 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加快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生态 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死守质量“平安线”,做到 “产、管”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推行标准化生产,种植业三品比重达到 55%,渔业三品比重达到 90%。一手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全年抽检 蔬菜、畜禽和水产品不少于 1000 批次。重点做好种养大户投入品监管、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和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 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构筑环境 “安全线” ,做到“减进”、“控出”。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工程,继续推广灯诱、色诱、性诱 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 物理防控等绿色防控措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占比达 85%。大力推广配方肥、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 高效肥料,配套先进适用技术,改进施肥方式,促进精准施肥,控减 肥料施用总量。积极探索秸秆利用新模式,继续推行秸秆全量还田, 严格落实各项还田技术措施, 确保还田质量, 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继续开展畜禽粪污治理,着重加快建设蓄粪池、堆粪场 和户外发酵床等粪污处理设施, 通过农牧结合的模式, 消纳处置畜禽粪污;做足、做细、做实群众工作,积极发动,耐心说服教育,稳步 推进 56 家禁养区内养殖企业关停工作, 确保全面完成泰州下达任务。
4 、强化服务,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动力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人、财、物、技”上的“托底”支撑,只
有强化服务, 积极构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大环境, 筑牢农业发展支撑体系,才能保障我市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人,就是培育新型职业 农民,化解“无人种田”之忧。进一步扩大范围,进一步丰富内容, 进一步创新手段, 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提高 3.5 个百分点, 实现共享发展。财,就是创新投入机制,解决“无钱办事”之虑。积极 作为,争取财政投入力度只增不减,力保年上争扶持资金 5000 万元以上;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配套服务, 努力拓宽农业投资渠道, 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内在动力; 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金融、保险服务,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和“保护 伞”。 物,就是完善农业装备,清除“靠天吃饭”之患。积极实施 “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用足、用好泰州及我市农业物联网应用扶持政策,努力降低生产基地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在每个镇(街 道)建设 1-2 个智能农业示范项目, 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提高 5 个百分点。技,就是推进科技创新,消除“无从下手”之愁。加大科技 推广力度,创新农技推广方式,从单纯的条线为主“填鸭”式的推广 模式中解放出来,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建立“点、线、面”相 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深入开展“双挂双服务”挂钩联系活动,实现 对“点”精确服务;继续加强农技专业条线建设,做到“线”不断、 不乱,一以贯之,顺利畅通;拓展农技服务手段,充分利用 12316 短信和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 建设好“ ** 农委”微信公众号,实现“面”
上指导即时即见,全面构建有力、有序、有效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
系。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