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5 KB
  • 2021-04-20 发布

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日工作总结综述经验做法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678 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日工作总结综述经验做法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严格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科学保护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推动转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全力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以管控、节约、建设、激励等为抓手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同时,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携手参与到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行动之中,全力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共同谱写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新篇章。‎ 一、以管控促保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四个从严”,保护、控占、补充、考核、监督等多管齐下,积极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切实加强规划计划管控,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底数,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和约束性指标为底盘,以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为底线,科学编制国土规划。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 遵循“保护优先、优化布局”的基本原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做到“划优、划足、划实”。实现了对城市(镇)发展边界的“强约束”,并与河流、湖泊、山体、生态廊道等屏障共同形成城市开发的实体边界,真正让城市镶嵌在美丽的青山绿水中。‎ 通过“天上看”利用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全天侯、全覆盖监管,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加强耕地保护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地上查”加大土地巡查和执法力度,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违法占地、破坏耕地行为。对新增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行为采取“零容忍”,逐年压降违法占用耕地比例。‎ 二、以节约促保护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因此,节约集约是根本之策。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运行模式,健全服务监管,不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用地服务保障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十三五”时期建设用地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占用建设用地面积下降的目标任务,制定项目投资强度等用地标准,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和约束,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建设用地减量化或零增长,促进新增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 健全完善转型项目用地保障机制,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积极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整治行动。该局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和惠民、利民为目标,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为导向,把增减挂钩作为优化用地结构、落实占补平衡的重要途径,优先满足重大转型项目用地,加强引导、整合政策、规范管理,严格考核,积极有序地推进这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县域自求平衡、市级适度统筹、市场有偿调节、重点项目优先”原则,落实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对项目占用的耕地及时进行补充,保证耕地数量、质量动态平衡。‎ 三、以建设促保护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土地整治规划为引领,按照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要求,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注重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首都两区建设等,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统筹考虑本地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充分发挥耕地后备资源特点,制定切实有力的支持措施,提升耕地质量,适度增加耕地面积,加快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合理划定耕地后备资源范围,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生态保护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有机结合。严格控制土地过度开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统筹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统筹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耕地开垦费、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补充耕地收益,整合其他涉农资金等财政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财政资金以奖代补和以补促建等方式,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支持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用地单位自行补充耕地。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依据土地整治规划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投资或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多渠道补充耕地。严禁利用25度坡度以上山地开发补充耕地。‎ 加快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实现“环境治理、地尽其用”。全市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力度,在边坡复绿、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则,将废弃矿地开发成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 四、以激励促保护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为更好的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层层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主体责任,强化了耕地保护责任意识,落实各集体经济组织耕地保护本体责任。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耕地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问责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 积极推进耕地保护从“要我保”到“我要保”的转变。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序开展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耕地保护补偿激励试点,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给予奖补,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扩大耕地保护补偿激励范围。奖补资金发放与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和耕地利用情况挂钩,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在田基础设施后期管护与修缮、地力培育、耕地保护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