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2 KB
- 2021-04-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易地扶贫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易地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为大家带来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城区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2户636人,截至6月30日,已实际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2户636人。按照自治区、南宁市统一部署要求,我城区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业和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深入摸底调查,我城区计划就业创业、产业发展和保障兜底共252户,其中已实现和落实252户,户完成率100%。就业创业方面,我城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108户,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212人,其中,已实现稳定就业108户,已实现稳定就业劳动力199人;产业发展方面,我城区继续从事生产农业经营123户,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劳动力183人,其中,已落实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23户,已落实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劳动力183人。
二、推进后续扶持工作主要措施
良庆区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帮、一户一档的三个一帮扶措施,在通过与搬迁户签订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协议、培训协议,帮扶人到户帮扶、发放自选产业补助资金、配套产业基础设施等常规动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了《南宁市良庆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并通过实施六个依托扶持助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依托产业园区扶持。为了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将安置小区选在靠近南宁现代工业园3公里的南北二级公路旁,充分利用产业园区用工需求量大的有利条件,便于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确保移民有稳定的收入。目前,南宁现代工业园一期土地已有约200亩达到出让条件,城区正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环境美好、交通便捷、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工业产业集聚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另外,预计202X年6月开工建设的那马镇易地扶贫产业园(木片晒场)在南宁市南北二级公路G325国道23公里处西侧,面积约82.22亩,总投资720.54万(土地征用85.54万,申请城区补助100万,合作企业支付70亩土地租金490万,平整场地45万),目前已制定建设方案并上报城区审定。
二是依托扶贫车间扶持。运用南宁市和城区优惠政策、利用扶贫奖补政策等招商引资。目前已建设扶贫车间明营单板厂、联营单板厂、正营单板厂等,已经吸纳搬迁户劳动力59人就业,月工资为2000元以上。目前计划鼓励和吸纳更多的贫困进入扶贫车间就业,帮助其脱贫致富。
三是依托产业补助扶持。制定出台《良庆区脱贫攻坚项目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搬迁户发展产业。202X年二季度,各安置小区共有102户发展种植甘蔗、西瓜、番石榴、百香果、火龙果,养殖鸡、鸭、猪、牛等产业,共发放补助资金51.744万元,助于带动农户实现增收。
四是依托产业项目扶持。实施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产业分红模式,充分利用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鼓励贫困户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以股金的方式注入合作社,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如南晓镇安置小区已有11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贴息贷款每户5万元入股的方式与宜民中华竹鼠养殖合作社开展竹鼠养殖合作,合作社按照协议定期向贫困户发放红利,年均每户4250元。实施能源产业+扶贫分红模式,在那陈镇建设的3000KW分布式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计划投资2500万元。项目建成后,按照20年运营期计算,年均发电收益将达到230万元,部分收益作为产业分红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建设火龙果酒厂,该厂在大塘镇建设总投资400万元,预计202X年6月底企业可以进驻并进行生产,作为优势支撑切入火龙果产业,整合火龙果种植培育、销售、观光等资源,打造火龙果全产业链的商业计划。建厂后可吸纳当地劳动力100人以上,预计年产值4000万元,务工者月工资收入约4000元,解决附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另外,预计202X年6月开工建设的那马镇易地扶贫产业园(木片晒场)在南宁市南北二级公路G325国道23公里处西侧,面积约82.22亩,总投资720.54万(土地征用85.54万,申请城区补助100万,合作企业支付70亩土地租金490万,平整场地45万),目前已制定建设方案并上报城区审定。同时目前还在筹备与南宁交投集团联合建设产业扶贫加油站、那陈镇火龙果加工项目和辣椒加工及冷链物流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让包括易地搬迁户在内的建档立卡群众拥有长期稳定收入,稳定脱贫。
五是依托公益性岗位或工程建设扶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把各村保洁员岗位安排给易地搬迁群众家庭,解决部分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需求。目前,已有4名搬迁群众的家庭成员担任村级保洁员,每月能领取补贴800元,进一步保障搬迁群众生活。同时通过各镇统筹,据统计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各项目中已先后吸纳约90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临时就业,劳动者日均得到报酬130元以上。
六是依托技能学习培训扶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搬迁户家庭劳动力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培训需求,全方位、多途径、有计划地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有力提升搬迁户劳动力就业技能。一方面,各安置小区组织人员参加了政府及镇社保中心开展的就业创业培训,搬迁农户获得了企业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以及企业岗前培训内容。另一方面,依托政策支持,各镇还开展了多种满足需求的技能培训,比如南晓镇安置小区开办了电脑班和家政班,大塘镇安置小区开办了育婴班和面点班,那马镇安置小区开办了家政班和烹饪班,通过培训贫困户提高了劳动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目前,我城区已完成劳动技能培训108人,劳务输出175人,计划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至少培训一次的目标。
三、取得成效
(一)发展特色农林业方面。发展农林业 1004 亩,微田园 20亩,养殖6777 头(羽、尾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6 个,建立农林业技术示范点2 个,选派专业技术指导31人。(二)发展劳务经济方面。劳务输出 205 人,劳动技能技术培训 112 人。(三)实行资产收益方面,发动11户移民户,利用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宜民竹鼠养殖合作社,每户入股金额5万元,年均分红0.425万元。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土地流转困难,产业规模化薄弱。一方面,现阶段搬迁户都是通过小规模种植、养殖,土地分散大,土地经营缺乏规模化。另一方面,部分贫困户在土地上种植速生桉后选择外出务工,更加大了土地流转的困难。
(二)搬迁户生计重构难。由于二次搬迁移民的特殊性,搬迁群众生产用地均为租赁性质,没有自主生产用地,多数以依靠外出务工为主,产业发展支持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与缺乏生活场景和生产资料的安置中心形成反差,致使大多搬迁户还未从内心接受搬迁,在短期内难以融入周边的社会生产、生活,搬迁群众到达安置小区后,多持观望态度,更难以进行重构生计。另外,大多搬迁户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而务工人员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行业,面临着收入低和务工不稳定的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六个依托后续扶持工作力度,鼓励搬迁群众多渠道就业。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搬迁户从事相应的自主产业发展,帮助有资金及技术需求的搬迁户享受政策支持,让搬迁群众实现长远稳定增收。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扶贫车间和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实现长远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为搬迁群众提供适合的岗位,实现其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三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方式,拓宽搬迁对象的增收渠道。充分实施好能源产业+扶贫分红的发展模式,通过光伏扶贫项目、扶贫加油站项目等一批村集体项目的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搬迁群众资产性收入。四是解决就业民生大问题。从产业园区和扶贫车间发力,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壮大第二产业规模,为转移劳动力开辟新途径。以财政补贴方式,加强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力素质。
(二)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渠道。一是解决就业民生大问题。从产业园区和扶贫车间发力,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壮大第二产业规模,为转移劳动力开辟新途径。以财政补贴方式,加强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力素质。二是提升组织化程度。以能人、合作社的营销渠道及生产技术为龙头来引导搬迁户从事相应的自主产业,政府辅之以有资金需求的补贴政策支持,让搬迁群众抱团发展。三是发展集体经济。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方式,通过光伏扶贫项目、加油站扶贫项目等一批村集体项目的分红收益,实现长远稳定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为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下、有就业、能脱贫目标。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XX〕120号)精神,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以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地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通过就业创业帮扶,引导搬迁贫困户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通过就地就近就业、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获得稳定收入。统筹全县各类培训资源,依托各类职业(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对易地扶贫搬迁地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培训就业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按照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精准实施职业培训和帮扶就业创业。通过开展就业创业专项帮扶活动,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户生存与发展问题,最终实现我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下、有就业、能脱贫的目标。
二、工作措施
(一)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服务站,确保工作快速有序开展。(牵头单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八包工作组;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县人社局)
在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安置点工作服务站,帮助指导安置点搬迁户劳动力,结合本户实际情况、个人能力特点、就业意愿、培训意愿等情况,提供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推介及就业创业咨询、指导、介绍和跟踪服务,确保每户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家庭成员搬迁入住后一年内有1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
(二)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台账,以户为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因户施策。(牵头单位:各乡镇政府;责任单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八包工作组、县人社局)
以国扶系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动态管理数据为基础,通过帮扶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人员,登门入户了解、电话沟通等方式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各安置点已搬迁贫困劳动力数量、分布、就业意向、培训意愿等情况,建立安置点已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台账,定期更新、动态管理。以搬迁户实际需求为基础,由帮扶干部一对一指导帮助搬迁户,以户为单位制定《马山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工作方案》,将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工作细化到户到人。
(三)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转移就业。(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八包工作组,各乡镇政府)
送岗位上门,促进就近就地就业。按照宜工则工原则,收集各安置点周边企业以及苏博工业园区、百龙滩片区工业园及周边县市等企业招工岗位信息,印制《企业用工需求宣传手册》,发放到每户搬迁贫困户手中。同时,筛选合适岗位,采取张贴宣传海报、上门发动等方式,开展送岗位送就业上门活动,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上岗就业的搬迁贫困劳动力与企业对接,促使其就近就地就业。
举办专场招聘会,发展劳务输出。根据全县各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入住情况,以及搬迁户劳动力务工就业需求,适时组织县内外优质用工企业到各个安置点举办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向搬迁户劳动力推荐就业岗位,促进其转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同时,积极协助用工企业在人员入职前组织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等;落实好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岗奖励政策,鼓励用工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特别是易地搬迁户贫困劳动力入职就业,促进搬迁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四)开发社区协理公益性岗位,拓宽搬迁户劳动力就业渠道。(牵头单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八包工作组、县人社局及安置点所在乡镇政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各乡镇政府)
结合全县各个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入住情况,以及安置小区日常管理需要,由县财政投入资金并统筹分解各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数量指标,由易地搬迁安置点所在乡镇负责组织开发安置点社区管理公益性岗位(如:社区协理员、卫生保洁员、楼栋管理员、治安巡防员等),安置那些有就业需求,有协助管理能力的搬迁户劳动力(特别是那些无产业经营项目,无法外出务工的就业困难搬迁户劳动力),在安置社区内协助社区管理,实现就近就地安置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五)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水平。(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县农林局、县发改科技局、县教育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八包工作组)
各乡镇政府要组织各村工作队、村两委、村第一书记、扶贫专干、帮扶干部等开展培训意愿调查,并以乡镇或村(社区)为单位,组织易地搬迁劳动力结合自身培训意愿和需求,联合县人社局、扶贫办、农林局、发改和科技局等,在乡(镇)或村(社区)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高搬迁户劳动力技能素质。如果安置点入住率较高,报名参加培训人员达到开班条件,可在安置点开班培训。
1.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各乡镇结合调查摸底收集的的培训需求和人员组织情况,联系县人社局、扶贫办、农林局、发改和科技局等相关单位,交由培训单位、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式烹调、中式面点、家政服务员、农村实用技术等内容的技能培训,确保搬迁贫困劳动力中有培训意愿,有培训需求的人员都能得到培训,着力提高其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能力。
2.开展创业培训,助推创业发展。在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过程中,对具有创业能力及创业愿望的搬迁贫困劳动力,可根据其自身创业需求和个人意愿,采取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实训或创业培训+创业项目等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加强跟踪服务,提升创业者素质,增强创新创业发展的本领。确保有意愿创业的搬迁贫困劳动力,有意愿一人,培训一人,积极帮助其成功创业,带动就业。
3.强化搬迁贫困家庭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和结对帮扶我县实施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计划的广西南宁技师学院的教学资源,积极组织输送搬迁贫困家庭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让贫困家庭学生至少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提升其就业能力,确保搬迁贫困家庭有培训意愿、符合培训条件的学生都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协调引导广东省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到我县招收适龄人员开展定向式订单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使其转移就业。
(六)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为已搬迁户贫困劳动力创造优良就业创业条件。(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
积极推进实施主导产业新增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经营单位入驻创业孵化基地期间新增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奖补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岗奖励政策、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或加工点就业奖补政策等就业创业政策,激发企业开发工作岗位吸纳已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性,带动更多已入住搬迁户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实施创业载体建设补贴政策、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担保贴息贷款等政策,激发已搬迁贫困劳动力创业积极性,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
为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特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创业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县公共服务专责小组组长
副组长:县扶贫办主任
县人社局局长
县教育局局长
县农林局局长
各乡(镇)乡(镇)长
成 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县人社局分管副局长
县扶贫办分管副主任
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
县农林局分管副局长
县发改和科技局分管副局长
县财政局副局长
苏博工业园区管委会经社局副局长
各乡(镇)分管副乡(镇)长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共服务专责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公共服务专责小组常务副组长兼任,副主任由驻组负责人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具体业务人员组成。各单位要切实履行本部门职能,共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后续扶持就业创业扶持工作,形成合力,促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搬迁后能够安居乐业。
(二)明确部门分工,合力推进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就业创业扶持工作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创业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县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牵头实施,负责工作总协调,重点落实好协调会议制度等,强化部门间的沟通联系,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各搬迁点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配合做好所属搬迁安置点贫困户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配合做好实施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协同做好本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各乡镇负责组织帮扶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各村两委等,开展易地搬迁户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搬迁户贫困劳动力数量、分布、就业意向、培训意愿等情况,组织帮扶干部一对一指导帮助搬迁户,以户为单位制定《马山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工作方案》,将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工作细化到户到人。
(三)做好宣传引导,树立典型示范。
各相关部门、乡镇要及时总结开展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注重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全县各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户贫困劳动力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充分调动搬迁贫困劳动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就业创业的内生动力,营造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创业情况汇报材料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7月,独山县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实际搬迁743户3229人,全部采取限价房及政府安置房进行,安置在15个不同小区。笔者实地走访了福林铭城、城市之星、中央城、盛源国际、紫薇城等5个安置点,共计移民户171户831人,其中入住116户562人。通过了解,搬迁户中大部分外出(省外)务工,一部分在独山打零工,一部分还在家务农或待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其目的是就是把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等地区的人民群众搬迁到更适宜生产和生活条件好的地方,将扶贫和发展有机结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发展的目标,独山县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以搬迁群众实现三心、三有、三房、一满意为工作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一)科学选择安置方式,奠定后续发展保障。
通过采购限价房、新建安置房以及政府安置房的合理安置,移民群众无一户因搬迁而负债,部分移民还节余大量后续发展资金,为精准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20XX年,进城安置743户,共有552户节余有不同数额的后扶资金,约3000余万元。
(二)建立新型集体经营机制,三地开发助力搬迁。
由县林业投资开发公司牵头,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扶贫政策,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移民户合作模式,共同管理经营移民三块地,增加移民收入,解决后顾之忧。
(三)以岗定搬、以产促搬,破生活保障难问题。
以解决搬迁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为目的,采取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产业集群促进搬迁进度,实现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加快脱贫步伐。一是摸清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县城公益性岗位等需求底数,积极推荐安排移民就业,建立搬迁户劳动就业安置台账;二是结合搬迁户就业需求意愿登记台账,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有效开展移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多渠道保障搬迁户1户1人以上就业,增加收入,加快脱贫步伐。20XX年,我县城镇安置率达93%,搬迁户共有劳动力 2544人,实现就业1404人。
(四)以群众意愿定安置地点,破穷窝难挪问题。
坚持群众自愿、思想引导,绝不强迫的原则,注重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要我搬迁为我要搬迁。一是问需于民。通过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在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认真聆听群众的疑惑和困难,广泛征集群众的搬迁意愿,及时调整安置地点;二是拎包入住。针对搬迁贫困户自主装修找不到人,购买材料找不到门的问题,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及时召开联席会议,为委托装修的搬迁群众联系装修公司,对搬迁户的房屋进行简装,让搬迁群众可直接搬迁入住;三是嵌入式安置方式,激发脱贫潜力,促进小区和谐。移民户嵌入到不同小区进行安置,以强带弱,搬迁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激发脱贫潜力;建立原住居民与移民互帮互助机制,积极参与小区物业管理等,促进小区和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搬遷户中大部分能实现一人以上就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底数不清,存在就业精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搬迁户的安置中,落实五个三要求还不够精准细化,工作停留在一般的方案制定、未来谋划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和对策措施。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精准落实不到位,搬迁户档案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完善等现象。有的不是以岗定搬、以产促搬,未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台帐、未与相关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能够提供给搬迁群众的公益性岗位底数不清、总量不足。
(二)搬迁户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还存在就业难等情况。
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搬迁户中,由于年龄较大,缺技术、资金等原因,只能在家待业,还存在已经搬入县城居住,但是由于没有收入,只能回家务农能现象。
(三)对搬迁户的就业情况缺乏跟踪服务。
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搬迁户中,虽然已经找到工作,也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但是收入低,不能实现养家糊口。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往往重视未得到就业的搬迁户,存在实现一户一人就业后就放任不管等情况,没有很好地进行跟踪服务,使得贫困户的再发展难以实现。
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与县域企业的合作,摸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底数。相关部门再次对全县各园区(镇)、企业等可提供岗位数进行调查统计,全面摸清就业岗位底数;同时再次摸清搬迁户的就业意愿等情况。按照每个易地搬迁贫困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标准,综合岗位条件、劳动力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区域性划分确定易地搬迁人数,并建立搬迁户劳动就业帮扶安置台账。县人社部门针对搬迁劳动力特点发掘就业岗位,引导推荐就业,拓宽了搬迁群众就业范围和空间。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针对搬迁户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据笔者了解,独山县有关部门在各个移民安置点设置了就业服务中心,也对搬迁户的就业需求进行了登记,但是缺乏精准性,没有分类型对搬迁户进行培训和服务。在下一步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为搬迁户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并针对不同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家庭情况,分类施策,科学制定脱贫措施:针对有技术、有劳动力的搬迁贫困家庭,积极统筹协调就业岗位,推荐搬迁户就近择业;针对缺技术、有劳动力的搬迁贫困家庭,推荐其参加人社等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根据易地搬迁劳动力特点,量身打造培训课程,使其真正获得就业技能,并采取培训+就业推荐模式,保障其成功就业;针对有一定资金、有技术、有劳动力的三有易地搬迁贫困家庭,可推荐其参加创业培训,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人社部门创业贷款的资金支持,通过创业培训+创业贷款扶持方式,帮助其实现成功创业;针对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有土地的三缺一有易地搬迁贫困家庭,将其原住地土地流转给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或周边产业园区,易地移民搬迁户可获得土地租金收入等。
(三)建立长效机制,对搬迁户进行跟踪服务,保障搬迁户的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不断的研究和学习搬迁政策,不能用习惯性的思维和方法处理易地扶贫搬迁问题,除了在产业和就业扶持上可以创新外,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相关台账,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和后续发展问题,实现搬迁户的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