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00 KB
  • 2021-04-20 发布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 7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Word版)‎ ‎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1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我担任这四个教学班的科学课教学。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本学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收集证据、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过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用查阅资料、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通过实验、记录收集证据,能够通过表格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数据、能够通过讨论、交流、展览等方式最终形成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2、物质的变化。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宇宙。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4、环境和我们。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比较分类能力。   2、学习宇宙知识。让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认识放大镜是“凸”“透”镜。   2、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   3、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4、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制造放大镜。通过放大镜、显微镜对物体的观察、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4、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第1周   常规训练   1课时   微小世界:1--2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课时   第2周   3--5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3课时   第3周   6--8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3课时   第4周   机动第一单元复习   3课时   第5周   物质的变化:1--3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3课时   第6周   4--6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3课时   第7周   7--8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3课时   第8周   机动第二单元复习   3课时   第9周   宇宙:1--3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3课时   第10周   4--6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3课时   第11周   7--8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3课时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2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4、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5、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的使用;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三、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五、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包括了“到生物园里学科学”、“学习用品”、“课外活动”、“文艺汇演”四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共8课时,具体包括:认识土壤(1课时),种子发芽(1课时),向上长还是向下长(1课时),根朝哪边长(1课时),茎往哪边长(1课时),植物怎样喝水(1课时),自由研究单元测评(2课时)。   第二单元“学习用品”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1课时),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1课时),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1课时),各种各样的纸(1课时)。纸是怎样造出来的(1课时),自由研究及单元测评(2课时)。   第三单元“课外活动”共8课时,具体包括:小个子能下能跷起大个子(1课时),玩气球(1课时),打篮球(1课时),小小降落伞 (1课时),玩潜水艇 (1课时),沉浮的秘密 (1课时),自由研究及单元测评(2课时)。   第四单元“文艺汇演”共8课时,具体包括:锣鼓声声息(1课时),声音的旅行(1课时),不同的声音(1课时),舞台灯光(1课时)。反射光(1课时),美丽的彩虹(1课时),自由研究及单元测评(2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谈说宇宙五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单 元 名 称 教时 课 题 教时 1 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 5 1、细胞 2、我从哪里来 1 1 2 3、人的一生 4、我像谁 1 1 3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8 第一单元复习检测 5、让身体热起来 1 1 4 6、摆的秘密 7、钻木取火 1 1 5 8、通电线圈(一) 9、通电线圈(二) 1 1 6 10、无处不在的能量 11、开发新能源 1 1 7 第三单元 地球的面纱 5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 12、地球的面纱 1 1 8 13、风从哪里来 14、降落伞 1 1 9-10 15、小帆船 第四单元检测 1 1 周次 单 元 名 称 教时 课 题 教时 11 第四单元 信息与生活 5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1 1 12 18、电脑与网络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1 1 13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5 第四单元检测 20、太阳家族 1 1 14 21、神秘星空 22、探索宇宙 1 1 15 23、未来家园 第五单元检测 1 1 16 研究与实践 4 1、寻找达尔文的足迹 2、 调查生活中的伪科学 1 1 17 3、 我的科学学习历程 复习 1 1 18 复习考试 2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5   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   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工作计划《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各种成长数据。   2、能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生长过程中现象作出解释。   4、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5、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6、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7、制作化石模型。   8、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9、观察校园或者自己居住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地。   10、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   11、收集各种食物链的资料。   12、会做叶子制氧、茎输送水份,根吸水的实验。   13、能够进行生物食物链的模拟活动。   14、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   15、能够制作火箭用其发射器等能量置换玩具等装置。   16、能够用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有关能量的知识。   17、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对能量的研究过程的结果。   18、能够用可待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能源问题。   19、对提出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   20、能够就问题提出方案。   21、能够依据方案收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22、能分析和调整自己所设计的产品,说明调整的意义。   23、能够表达、交流、评价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结果。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的特点。   4、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6、知道生物是不断进行的。   7、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8、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9、知道化石的成因。   10、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11、知道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2、了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   13、了解辽西古生物学新发现。   14、意识到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15、了解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16、了解食物链的组成。   17、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8、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19、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0、知道有些能源可再生的,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21、知道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22、知道怎样节约能源。   23、认识几种新能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   2、愿意合作交流。   3、珍爱生命。   4、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6、愿意为遗传和变异这个科学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7、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8、体会到生命进化的艰难与辉煌,进一步加深珍爱生命的情感。   9、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解释的重性。   10、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11、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12、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13、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4、关注与能源有关的社会问题。   15、意识到能源危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参与生活,愿意进行新的尝试。   17、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四、方法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我在成长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3 踏上健康之路 单元总结   4 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   5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单元总结   6 消失了的恐龙   7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8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单元总结   9 寻找生物的家园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10 劳动节放假11 有趣的食物链 生态平衡   12 单元总结 各种各样的能量   13 能量的转换   14 能源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5 单元总结 拓展   16 应用 整理与复习   17 综合考查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7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热胀冷缩》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温度计的秘密,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岩石的科学》单元主要让学生从身边有趣的石头这一熟悉的物体切入岩石的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岩石中的奥秘,从而知道岩石的种类,学会如何制作岩石标本,学会从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各种岩石的信息,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岩石资源的利用,懂得保护岩石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土壤与植物》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土壤的结构是由沙、黏土、腐殖质组成;通过实验认识三类土壤的特点;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等教学内容。《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光现象。课与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先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再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植树的过程;考察当地岩石种类。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使学生认识各种岩石,知道岩石的用途及岩石的风化。会制作岩石标本。   3、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点(如:保水性)及与植物的关系。   4、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5、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的构成,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重力。   6、了解生物群落并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及相互间的联系。   7、通过探究、游戏、体验、播放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对实验的探究活动是本册的教学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五、教学基本措施:   1、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其它方法运用得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讲科学故事、观看视频等手段,这些手段有的让学生亲历过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3、向其它学科融合   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土壤,我计划让学生赞美土地,学习珍稀的动植物,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即兴演讲,探究月球,我打算让学生畅想未来……   4、教会学生上网查资料、下载并保存文字、在网上观看科学视频等。   六、教学进度:   每课一课时,共23课时。机动2课时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教材的重点之二是“生物与环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具体安排:   周次内容   1怎样才能省力   2撬棍的学问   3轮子的妙用   4斜坡的科学、自行车   5小鸟和小猫   6落地生根   7相似与差异   8克隆羊----多莉   9生命从哪里来、寻找进化的证据   10期中考试   生物进化的秘密   12   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   13   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   14   常见矿物   15   金属的来历   16   煤和石油   17   矿产资源   18   工具----人类的帮手、机器人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9   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由“自然法庭的听证会”、“我们怎样呼吸”、“植物在成长”、“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生活中的机械”、“解开燃烧的秘密”、“飞上蓝天”和“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八个单元组成。在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科学》下册工作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到生物园里学生物》、《课外活动》、《文艺汇演》、等4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土壤与岩石》单元主要让学生做土壤成分实验,知道土壤的结构是由沙、黏土、腐殖质组成;通过实验认识三类土壤的特点;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等教学内容。《和谐的自然界》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知道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保护方式。通过实验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研究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如何保持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制定计划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等主要内容。《热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热的传递方式及热对物体形状与大小的影响及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等主要内容。《透镜与生活》要求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规律及应用;做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了解近视眼的形成及预防;注意用眼卫生。《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形成昼夜变化,做模拟实验。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查阅资料观察记录月相变化,了解月食、日食现象。查阅资料了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征、有无动植物和空气等内容。《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种花的过程;在校园或家庭创设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学目标:   1、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点(如:保水性)及与植物的关系。   2、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链的知识及打破生态平衡的危害,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3、探究热传递的方式及与人们的关系。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   5、了解地球、月球的公转及位置关系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昼夜产生及对生物的影响。   6、了解生物群落并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及相互间的联系。   7、通过探究、游戏、体验、播放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与热传导有关的实验、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的模拟实验仪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带,也不好组织,这此是本册的教学难点,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很重要。   五、教学基本措施:   1、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其它方法运用得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讲科学故事、观看视频等手段,这些手段有的让学生亲历过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3、向其它学科融合   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土壤,我计划让学生赞美土地,学习珍稀的动植物,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即兴演讲,探究月球,我打算让学生畅想未来……   4、教会学生上网查资料、下载并保存文字、在网上观看科学视频等。   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除《植物向哪里长》《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温度计的秘密》《凸透镜》《弯弯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课时,每学一单元都要复习、测试,大约要两个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