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6 KB
  • 2021-04-20 发布

生态环境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打算报告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态环境局 2020 年工作总结和 2021 年 工作打算报告 一、2020 年工作情况 2020 年,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 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 xx 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 绕市委中心工作总体部署,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实现经济高 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 手段,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夯实政治责任,顶层设计高位推进。认真落实生态环 境保护“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配合市人大修订 《xx 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起草《xx 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 案)》,开展《xx 市水污染防治条例》《xx 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立法调研工作;修订《xx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xx 市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规定》。强化生态环境统一监管,统筹推进生 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环境监测改革、生态环 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划入发改、国土、水务、农业 4 个部门 6 项职责,推动机构改革后市级各部门在新“三定”规定和责任清 单中明确其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为 目标方向,明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公园城市的路线图。主 动融入“东进”战略,编制“东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意 见,完成《xx 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修订生态 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将区(市)县、市级部门生态环境 保护考核指标权重分别提高到 23%、15%以上。 (二)打好攻坚战役,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 纵深推进“铁腕治霾”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重点开展 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清洁降尘、控车减油、综合执法、科技治 气六大行动,继续深化夏季臭氧防控行动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 攻坚行动,全方位全地域全时段强化防治措施。截至 2019 年 11 月 20 日,全市优良天数 262 天,同比增加 16 天,优良天数比例 80.9%,首次未出现重污染天,并于 11 月 5 日追平 2018 年优良 天数;PM10、PM2.5 平均浓度分别为 64、39 微克每立方米,同 比分别下降 7.2%、9.3%;1-10 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 168 个城 市中排第 75 名,同比上升 33 名,改善幅度排名第 7。打好碧水 保卫战,纵深推进“重拳治水”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严 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顺利接受全国人大 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1-10 月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 107 个断面Ⅰ~Ⅲ类 95 个,占 88.8%,同比上升 15.2%,8 个国、 省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 62.5%,前三季度国考断面改善幅度 在 338 个城市中排第 16 名。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土壤污染 防治“620”工程,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积极应对 气候变化,实施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将低碳城市建设纳 入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编制发布《xx 市 2018 年绿色低碳发 展报告》。强化国际交流互鉴,“xx 市大气污染防治五年行动计划” 成功入选 C40《100 城》案例,成为《100 城》八个中国案例之 一。 (三)深化改革创新,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深入落实国际化 营商环境建设年各项要求,以 66 个产业功能区建设为重点,从 源头上科学实行差异化产业准入管控。深化“放管服”改革,创 新实施环评审批“承诺制”,全市环评报告表“承诺制”项目和 登记表“备案制”项目占比达 92%,组织完成 2153 个重大项目 审批(实现总投资 1989.80 亿元),助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每季度“一对一”服务民营企业制度,解决企业合理诉求 262 个。在全国创新实施“探索创建个人环保信用引导评价体系” 项目,切实构建生态环境社会行动体系。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成功举办首届环博会 xx 展暨产业高峰论坛。精准预测预报,布 点建成空气、水自动监测站 575 个、210 个,7 日空气质量预测 准确率达 90%。强化科技支撑扩展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建立非 道路移动机械备案和标志管理制度,对 4.2 万台工程机械实行“身 份证”管理和在线化监管,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制定相关国家政策 的实践样板。践行智慧治理,打造 xx“数智环境”品牌,在第二 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入选为全国六个优秀案例之一。 (四)积极对上争取,示范试点站高谋远。着眼引领,争取 率先开展重大国家级示范试点,持续推进生态市创建,在全国省 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首个获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金牛区、大邑县成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在全国副 省级城市中首个获批开展国家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着眼共赢, 争取与国家部委务实合作重要项目,入选为生态环境部地方生态 环境政策联系样本点,强化对我市生态环保工作的帮扶力度;生 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xx 遥感应用基地正式挂牌;在全国 副省级城市中首个与中国环境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传 xx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00 余篇。着眼创新,争取科研平台“国家队” 落地建设,建强 xx 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与防控院士(专家)工作 站;获批设立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xx 基地)。着眼开放,争取高端会议在蓉举办,成功举办全国 环境互联网大会、第 25 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等大型 高层次展会活动。 (五)强化刚性约束,问题整改落地见效。持续推进中央、 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制定《xx 市贯 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 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 制”,做实做细群众关心热点问题整改,严密防范问题反弹,严 禁问题整改“一刀切”,坚决将督察反馈问题如期整改到位,环 保督察涉及整改问题11300个,整改完成10872个,完成率96.2%。 坚持从严执法,2019 年 1—10 月,全市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1259 件,处罚金额 7017.15 万元,办理全省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 偿案件。稳妥处置环境污染事件 5 起,办结群众环境信访 16103 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还需全力攻坚。大气环境质量尚未全 面达标,水污染防治不容乐观,土壤污染防治任重道远。部分区 (市)县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整 改还不到位,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还未彻底解 决。二是绿色发展方式还未成为普遍形态。发展方式目前仍然较 为粗放,绿色发展方式还未真正有效形成。环境资源约束日益趋 紧,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仍需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仍 需加强,绿色生活方式尚未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治理还有 很多硬骨头要啃。三是生态环境领域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环境保 护督查机制尚不健全,地方性生态环保法规还不完善,区域联防 联控还需强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创新力度还不够,各级落实生 态环保责任力度还不到位。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研究不够深入,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不够宽、维度不够广。 三、2020 年工作打算 2020 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 会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 制度体系,全面践行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智慧治理, 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走出一 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生态文明之路。 (一)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化环境 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工作,出台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多赢”。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 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幅度的比较优势,推 动“东进”区域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推进“西控”区域 生态价值转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二是推动环保产业高能级发展。持续释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环博 会 xx 展的正向效益,采取“五要素三基地”措施,举办 2020 中 国环博会 xx 展助推国际国内知名环保企业落户 xx,通过科技攻 关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着力打造绿色产品 xx 品牌,力争到 2020 年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 1000 亿元。三是举办生态环境领域国际 性会议。强化与联合国环境署、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等相关国际机 构的交往合作,举办“国际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第十一届更好 的空气质量大会(简称 BAQ 大会),强化国际交流互鉴平台,助 力“三城三都”建设。 (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聚焦蓝天、碧水、净 土保卫战。坚持分类施策治理工作模式,按照新形势新要求结合 xx 实际,持续推进 xx“治霾十条”、“治水十条”,做好土壤污染 防治工作。2020 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 70%、PM2.5 小于 等于 49.5 微克每立方米;全市 107 个地表水断面,I~III 类比例 大于 75%,劣 V 类小于 5%;8 个国、省考核断面 I~III 类比例不 低于 37.5%,消除劣 V 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4%,污 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0%。二是补齐环境治理设施短板。推动 实施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步改造现有设施提质增效, 补齐各类环境治理设施短板,逐步提高污水、固体废物等处置能 力,努力建成布局完整、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环境基础设施体 系,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推动突出环 境问题整改。持续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 反馈意见整改,聚焦难点热点痛点问题,重视企业和群众合理诉 求,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做好迎接中央第二轮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相关工作。 (三)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与分层衔接。制定 xx 市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实施方案,指导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 生态环境保护铁军。谋划制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扎 实开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及专项规 划编制工作,编制“十四五”岷沱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和 水污染防治规划。健全 xx 平原经济区环境保护一体化协作治理 机制。二是推进生态价值转化研究。加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生态 价值转化政策路径研究和实践,突破生态价值转化瓶颈,把推动 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理念的本质要求,与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互为 促进,推动生态治理可持续。三是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创 新。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深化环保“放管服” 改革,服务企业绿色发展,深化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 设。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超大城市治理贡 献 xx 经验。大力开展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创新以旅 游+康养医疗等健康产业为动力的生态环境管理新模式。抓紧建 设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xx 基地), 夯实国家重大科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