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1-04-20 发布

教导处范文之学年教学业务管理工作反思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导处范文之学年教学业务管理工作反思 ‎ 教导处范文之学年教学业务管理工作反思 ‎ 教导处范文之学年教学业务管理工作反思 ‎ 教导处范文之学年教学业务管理工作反思 ‎ 教导处范文之学年教学业务管理工作反思 ‎ 教导处范文之学年教学业务管理工作反思 ‎ 教导处范文之学年教学业务管理工作反思 ‎ 一只老鼠可以搞死一头大象,一个细节的疏忽可能导致你在竞争中失败。 导  言 总觉得当今时代四处热气腾腾,一派欣欣向荣;但细心观察又觉得不少人心浮气躁,不少事浅尝辄止。这实在是全社会应加以关注的,也是当代企业都应着力解决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摘引自《细节决定成败》一书  一、今年中、高考质量分析 一)成绩对比1、03—05届高考成绩对比(另附);2、01—05届中考成绩对比(另附)。二)情况分析今年中、高考面临的不利因素:客观因素1、高、初三学生的双基比较薄弱、特别是中等以下学生占比大,学生整体学习基础是办学以来比较差的一届(新初三情况也不太理想,高三略好一些);2、高三选择理科人数过多,学生离散度偏大,81名学生中就有47人,占58%(新高三选择理科的情况也偏多,选理科组合的有48人,占年级121人的40%;一文一理的有27人,占22%);3、班级数少,多数科目任课教师单独执教,无外脑可借用;4、江苏自主命题、试卷难度高于其它省份、今年开始电脑阅卷;5、初三年级的教师变更较多、教师个人特殊因素出现频率较高。主观因素1、教学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1)布置工作多,检查落实少;(2)强调考核多、实际行动少;(3)注重结果多、关注过程少;(4)空泛讨论多、真正研究少;        (5)采用形式多、收获效果少;(6)口头要求多、严格执纪少;(7)疲于应付多、深入思考少;(8)延用传统多、改革创新少;(9)严格要求多、关心教师少;(10)活动冲击多、法规意识少;等。2、教学实施不合理。具体表现:(1)教师普遍信心不足、实施教学力度不够;(2)注重单独实施教学、相互取长补短忽略;(3)疲于完成教材进度、研究有效教学欠缺;(4)满足于面上的讲授、缺少关注提优补差;(5)习惯于传统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或缺;(6)仅作书面知识传授、轻视实验操作体验;(7)局限于书本上内容、忽视学生生活经验;(8)片面强调本门学科、不顾学科间的均衡;(9)无效练习久禁不止、“四精四必”仅成口号;(10)个人利益渐占上风、“五个特别”将成历史;等。3、学生在学科内部存在的薄弱环节。(1)双基  在认知层面上,不能够准确的掌握基础知识,在操作层面上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科基本技能,不能正确运用教材中已经揭示出来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法则,解决中、高考中已经类型化了的问题。(2)分析  不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尤其是对图景过程分析、测量分析,这一类体现考试改革新动向的新型试题应对能力很差。(3)思辩  主要问题是推断没有依据,或找不到依据,或寻找的依据不正确;推理不严密,想象和联想不合情理,不善于辩证的思维。尤其是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思维有缺漏。现在的中、高考题是采点得分,表现在学生的答案中,往往要点不全。(4)建模  不善于把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学科领域中定位,并构建学科模型,找不到作为解决问题工具的相应的定理、公式、法则。(5)工具  语文、数学这两个工具学科,不能很好地为解决其它学科问题提供必要的语文、数学工具。例如,缺乏审题中的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能力,导致审题不严密,缺乏数学的运算能力,导致计算错误。又如,化学不能为生物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诸如此类。现在的单科已经不是过去纯粹的单科,对于问题背景的综合性和生活化,应予以足够重视。(6)描述  近几年,中、高考总题量的逐年控制和主观题量的逐渐增加,拉开了学生的思维长度,同时,也对学生的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变化反应了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同步前进的趋势,而学生在答题过程之中,不能正确地使用学科语言(术语)、图表语言和普通语言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思想,导致主观题失分。三)教学建议要在“三薄弱”(薄弱学科、薄弱环节、薄弱对象)上争取较大的突破。1、加强《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与中、高考试题的学习。要注意中、高考命题“重视基础、活跃思维、关注社会”的基本方向,防止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完全脱离素质教育的轨道。初、高三备课的主要精力应该用于,精心筛选各种资料和信息的采用。学生练习的精力则应该在教师的指点下,用在切合中、高考要求和自身的薄弱点上。研究《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与历届中、高考试题后,我们应该问自己:中、高考是抽样检测,有哪些已经考过了,甚至反复考过了?各个不同的知识点考试的能力要求和程度如何?不同能力要求的题目,它分布在试卷的哪一部分?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从整个试卷的结构看,各部分又是怎样布局,怎样分工合作的?          对照学科课程体系和考试要求,还有哪些该考的,近几年没有考?而从前几年的运动趋势来看,哪些也该考考了?这样我们就能与命题者同步思维、同步操作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注意今年的单科考试与过去的单科考试的联系与区别。过去的中、高考和近年来的中、高考在立意上的区别。过去主要是以知识立意,系统思想主要体现在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上。近年来的中、高考以能力立意,综合能力考试命题以能力为主,依据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学科内容并非事先有一个固定的比例,而是服从、服务于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固有的逻辑,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系统思想主要体现在围绕某一主题系统的思考、综合的运用有关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所以,我们在教学上就应该指导学生,要把重点放在系统的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3、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为参照系,时时注意“学情”的研究。2004年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启用新课程卷参加高考。为了确保我校初、高三教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我们必须十分关注新课程卷的考试内容与考查要求,处理好初、高中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初、高三的教学必须以中、高考的要求为参照系,时时注意“学情”的研究。我们要问问自己:“对于中、高考的目标体系而言,我们的学生有哪些已经可以了,有哪些还不行?”从而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总之,由于明年的中、高考要求与学生基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效果方面的矛盾相应的会更加突出,师生的负担、时间、精力均需要妥善安排。这就更需要我们及时的掌握不同科目、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学情动态,作为教学指导和决策的依据。不论哪一种配置,不论什么水平的对象,中、高考都是在用同一把尺去衡量人、选拔人,所以不论分层推进的教学,还是跑堂的教学,都应该注意这“最后的一把尺”的要求,不要放弃你的任何一位学生,也不要让他轻言放弃。许多成功的经验都表明,不肯放弃每一位学生的教师,他的工作可能很辛苦,但他的最终结果肯定是最好的。了解学情还包括掌握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 二、新学年教学工作要求与措施 一)实施教学的要求教学工作要求,除认真执行学校《关于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的规定》外,今天我再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认真做好教学反思。针对“今年中、高考质量分析”中提出的存在问题,每个教学管理干部、每个学科教师、特别是原毕业班的教师,都要在回顾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分析、寻找对策基础上,在下学年开学前(即8月30日前)提交一份不少于2500字的包含教学质量分析、今后教学策略与教学管理建议等内容的自我反思文章;开学后,拟在全校范围内,通过教师座谈会、年级质量分析会、班主任例会、师生大会、教学反思论文评比和校内宣传媒体等形式与阵地,开展以“弘扬‘五个特别’精神,重振‘南通藏中’雄风”的大讨论,以达到逐步消除直至杜绝不良因素存在的目的。2、抓紧“补课”,做到“四了解”。初、高中各年级教师,当务之急是“补课”,了解学生,了解《课程标准》、了解各版本教材,了解中、高考的要求,做好过渡衔接的工作,然后才能正常的实施初、高三复习和各年级的有效教学。3、加强教学技艺能力建设,在“勤”与“精”上下功夫。训练贵精不在乎多,符合“充要率”就可以了。“题海战术”不可取,过多过滥的训练,除了把学生头脑搞成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被杂沓的马队践踏过的烂泥塘”以外,正面的效果实在寥寥。教师来不及批改、分析、讲评,学生来不及回顾、反思、总结,基础好的来不及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特长,基础差的来不及针对自己的问题查漏补缺,怎么会有进步呢?要“精”就要好好研究和使用以往的中、高考试题,尤其是其中的经典性试题,还要研究什么时候和怎样使用。对于上述内容的研究和理解,越深入越全面越好。          4、认真研究学生,不打无准备之战。组织对初、高中各年级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面向全体,推进探究式、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优秀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经验,争取使优秀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从而转化为优等生。中、高考是素质的综合测试,体力、心理、智力都很重要,总复习中,也要让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学习,还要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学会休息,这样效果才会更好。5、必须根据校情、学情选准起点,依据本校学生思维特点,精选适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扎实实抓好第一轮复习,防止匆匆忙忙赶进度和过多的无效劳动。第一轮教学计划的形成,应体现“稳中求变”的原则,即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照新大纲、教材及考纲的要求,切中它们的“交集”,按常规完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系统和基本技能系统的任务。同时,我们还要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研究,而综合性应用无疑是建立在优选各种单纯性应用技术基础上的。我们要指导全体学生扎扎实实提高单纯性应用的质量(正确率)和速度,掌握单科内部单纯性应用和最基本的综合性应用技术,为综合、创新、优选性应用奠定基础。6、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经验表明,一个班级,课内外讨论气氛浓,参与讨论的人数多,能形成一个或数个“带头人群体”‎ ‎,这样的班级效果较好。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不能单靠班主任,也要靠每一个科任老师的推动,当然,更要靠学生自身。当今的考试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和科学动态,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加以阐释,这就不能只埋首于课堂、埋首于教材、埋首于解题。所以,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设计和练习设计上注意引导他们关心热点以外,还要组织他们合作学习,交流所得,利用集体的力量最大限度的、也是最省时的拓宽视野,在群体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知能和学识方面的质的飞跃。7、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加强学科内、外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当地同级学校、西藏内地班校的联谊,争取获得当地教科研机构的支持与配合。主动关心教师工作与生活,充分调动积极性,尽力解决后顾之忧。二)拟采取的相关措施依据学校已出台的《关于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的规定》的要求拟采取和出台下列相关措施与细则:1、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管理与考核,拟制订关于教师业务考核的量化评分细则;2、加强学科组与备课组建设与考核,拟制订关于学科组评选的办法;3、加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拟制订关于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施细则;4、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通过业务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与水平;5、强行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定期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同科目、跨学科、异年级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性;6、重新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安需设置各科辅导课,减少与消灭无效劳动;7、加强自习课与夜自修的管理,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8、真正落实“盯人政策”,确实加强“提优补差”,提高课外辅导的实效;9、加强各种资料管理,从严控制资料的使用,规范作业与练习要求,严格按“四精四必”要求执行;10、严格执行升、留级制度;等。三)教学的基本策略教师若欲求教学创新,必须先行掌握教学基本策略。今天仅提供纲目,待校本培训时再作详细介绍。1、良好的班级气氛:营造积极向上,而且温暖和谐的班级学习团体;2、丰富的学习机会:有效运用教学时间与井然有序的教室管理;3、妥善的课程安排:班级各项教学活动依据课程纲要与教学目的设立;          ‎ ‎ 4、明确的学习重点:提示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让学生有充分准备;5、扎实的学习内容:内容充实完整,说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易懂易记;6、智慧的教学对话:教师提问精要,引发创意思考,让学生举一反三,师生同成长;7、充分的练习应用:足够练习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生多方应用;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多样、协助让学生积极学习;9、学习策略的教导:教师以身作则,教示学习策略,让学生自动自发;10、协同合作的学习:学生成对成组学习,相互协助,建构精熟与理解;11、目标为本的评价:正式非正式评价,考查学生朝向目标进步情况;12、教师的适度期望:教师依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适切的学习进步的期望。在运用这些基本策略时应该注意的三项原则说明如下:其一,学校的课程因为学习领域,乃至于教学科目的不同,所涉及的教学方法也各有差异,所以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的策略可以通用于各个不同的情况。最佳的方法是要熟悉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也要熟悉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才可能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协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其二,无论在哪一个学习领域或是教学科目,学生所需求的教学活动,都会随着其经验的开展而有所改变。因此,怎样才能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协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必须依据其所在的学年、教学的单元,甚至是个别的学习活动,作妥善的安排与适度的调整。换句话说,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时,要保持相当大的弹性。其三,必须说明的是,这里介绍的12项教学的基本策略,虽然是逐条分开的,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应该作整体的考虑。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充分地了解到这些策略乃是相互支持、一贯而统整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全方位地思考教学的计划与期望、班级的学习环境与教室管理的系统、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的材料、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措施等等问题,并且加以仔细而弹性的调整与安排,使教学的活动能真正达到协助学生精熟学习的目标。 三、关于近期教学工作的几个问题 1、关于课题研究问题。现已申报省市教学研究课题有以下4项:(1)“西藏内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主持人:刘逢庆);设定子课题25项,牵涉到的研究人员达32人。(2)“新课程背景下西藏内地学校理科教与学的方式转变研究”‎ ‎(主持人:蒋汉林);设定子课题3项,牵涉到的研究人员达14人。(3)“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特殊性及其学生管理策略——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学生管理个案研究”(主持人:纪卫东);设定子课题3项,牵涉到的研究人员达12人。(4)“新课程背景下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常规评价(辅助性)操作模式开发研究”(主持人:季斌);设定子课题6项,牵涉到的研究人员达18人。上述4项课题的参与人员共计41人,占全体专业人员的约61%;除此以外,下半年还将申报不少于2项的省市教科课题,力争让参与各类课题研究的人员达到全体专业人员的80%左右;除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外,我们还可以设立校级教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同样可以达到提升我们教师研究水平的目的。2、关于课程改革问题。初中课程改革工作按南通市课程改革要求正常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工作要做好的先期准备工作:(1)选送拟任高一年级十四科课程的相关教师分别参加省、市级高中课程改革培训;(2)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与各学科课程小组;          (3)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课程开发规划;(4)制订学校三年课程方案;(5)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选修Ⅱ课程开发实施方案;(6)启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选修Ⅱ 课程的开发工作;(7)创设学校课程资源体系;(8)制订校本培训规划并实施,建立校本教研制度;(9)建立促进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评价制度;(10)建立学生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册;(11)制订学分认定办法;(12)组编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等。3、关于八月份课堂教学的要求。以正常上课要求为要求;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不可拖延至课外;教学内容可适当减少,但教学效果必须保证。4、关于调整下学期课职务安排问题。因高一年级拟设两个教学班,原课职务安排是以三个教学班为基础排设的,所以要进行适当调整,敬请各位老师全力配合,服从安排。   每增加一厘米的倾斜,都可能导致古塔的倾覆;1%的疏忽,可能导致100%的失败。 结  语 任何一个名牌的形成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的结果。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摘引自《细节决定成败》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