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今年以来,全市经信条线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以增量带动、存量提升以及环境优化为重点,积极对接“中
国制造 2025”和“XX 行动纲要”,积极创建“中国制造 2025”
扬子江城市群国家示范区,加强系统推进、协同发展,着力
下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1.工业实力稳健增长。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
市上下始终将工业经济稳增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工业
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增速快。2020 年,
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完成 16776.9 亿元,同比增长 13.2%,增速
高于全省平均 5 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3618 亿元,
同比增长 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3.9 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
增速从上年的全省第四上升到当年的全省第一,创出近二十
年以来省内最好排位。二是质效好。2020 年,全市规上工业
实现利润 1204.9 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18.6%,
增速创近七年来新高,高于全省平均 9.2 个百分点,列全省
第四;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7.27%,比去年同期提高 0.67
个百分点,创近七年来最好水平;资产负债率为 51.8%,比去
年同期下降 0.8 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 16.1%,比上年同期
收窄 1.1 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工业税收 806.6 亿元,同比增
长 8.5%。三是后劲足。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10.5%,技改
投入同比增长 15.1%,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 72.2%。
13 个项目列入国家强基工程,数量居全省第二。全年新增规
上工业企业 570 家,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新登记注册工业企
业 5640 家,同比增长 5.5%,累计达 6.59 万家;新增注册资本
233.8 亿元,同比增长 12.2%,累计达 4257.4 亿元。四是地
区强。下辖江阴市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冠军,宜兴
跻身十强;新吴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分别位列“中国
工业百强区”第 13 位、36、40 位和 41 位。五是企业优。2020
年,继海澜集团之后,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成为全市第二家营
收超千亿元的企业。全市 13 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 500 强,25
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11 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
业企业 500 强, 入围企业总数连续多年位列 XX 各市之首,
其中入围中国制造业 500 强的企业数,XX 占 XX 省入围数的
50%,连续 12 年居全省首位。全年新增国内外上市公司 11 家,
到 2020 年 12 月底,全市共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 138 家,上
市公司总量全省第一,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
务化、高端化为目标,XX 沿着效益导向、高端取向和集约化
方向,逐步加大转型发展推进力度,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取得显著成效,物联网、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等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物联网为
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XX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
高点,“十二五”以来保持年均 20%以上的高速增长,列我市
新兴产业之首,产业规模超过 2000 亿元,占全省的半壁江山;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 1000 亿元,产值达 1112.5 亿元,位
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3.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20 年,XX 大力突进制造业创新
中心建设,已建成 XX 省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创新中心、XX
省物联网创新中心 2 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在积极申报
国家级创新中心。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2060 家,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725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
重达到 43.3%,比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2.85%(新口径,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
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 63.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38
件,均居全省领先水平。物联网创新中心、超级计算技术创
新中心、深远海装备实验室等 3 个项目列入省“国家重大科
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重点培育项目”。华科大 XX 研究院“大
型构件多机器人智能磨抛加工技术”,成功入选“2020 中国智
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系 XX 省唯一入选项目。华进半导体
“大板集成扇出先进封装技术”,填补国内板级扇出技术、材
料和装备领域的空白。
4.绿色制造成效显著。XX 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坚持
节约集约发展与高质高效增长有机统一,推行绿色、低碳、
循环的生产模式,坚持节能减排,实行能耗总控,提高能源
利用率,2020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7.1%;单位 GDP
能耗下降 4%以上,近 3 年来累计下降 12%,完成十三五目标
任务的 66.7%,超出时序进度 6.7 个百分点。XX 小天鹅股份
有限公司智能洗衣机入选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绿色制
造项目;中达电机等 7 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示范企业。截
止 2020 年底,XX 已累计完成绿色制造项目 2 项,建成国家绿
色工厂 10 家、生态设计产品 1 家。
5.智能制造稳步推进。XX 市被列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
合试验区”,现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28
家。2020 年,XX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项目,新增 4 个国家
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累计达到 7 个,当年入围项目数
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与上海、重庆并列第一。出台《XX 市智
能制造三年(2020-2020 年)行动计划》,加大力度发展智能制
造和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培育
10 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其中瀚云 HanClouds 工业互联网平
台、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在 2020 年实现上线运行。红豆
集团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入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
范项目;XX 极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动力设备智能服务(DbPE、
CPS)云平台”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
范项目”,成为 XX 省在“重点工业产品和设备上云试点示范”
方向的唯一入选企业;双良节能、远东集团等 19 家企业入选
省星级上云企业;观为监测、雪浪数制、海澜新能源等 6 家企
业平台被认定为省首批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居全省前列。
6.高端制造大力推进。在“两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
机)产业、智能装备、新型电力装备、高端基础件以及高端船
舶和海工装备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端装备创新企业和产品。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
奖;一汽XX油泵油嘴研究所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双良节
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XX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中
国工业大奖;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XX 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入围“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永瀚、航亚、隆达等
一批“两机”产业相关企业在高温合金和高温热部件产品上
形成了一定的有效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的研发和生产能
力。
7.集聚集约成效突出。全市形成了国家、省级和市级开
发区(工业集中区)3 级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 6 个、省
级以上开发区 8 个、市工业集中区 52 个,形成一大批战略性
新兴产业、Park 园区为主题产业基地。XX 省特色产业集群和
XX 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均名列全省前茅。节约集约用
地综合指数评价排名全省第一。
重点工作举措及成效
1.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成效明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目标任务。一是有序推进去产能。2020
年,落后产能印染 1000 万米、水泥 30 万吨,整治燃煤工业
窑炉 200 座。二是有力推进化工专项整治。全年关停化工生
产企业 250 家,两年累计关停 498 家;升级改造 373 家,两年
累计改造 473 家,化工企业入园进去率达 34%;淘汰均超额完
成省下达目标。三是加快实施绿色制造。累计建成国家绿色
工厂示范企业 10 家、国家首批绿色产品设计示范企业 1 家,
列入省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创建企业 14 家,构建循环经济产
业链 15 条、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达 175 家。四是全力推动企业
绩效评价。出台《XX 市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办法(试
行)》和《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使用的意
见》,完成规上企业和占地 3 亩以上规下企业试评价工作,以
“亩产论英雄”为发展导向的评价体系初步建成,将从 2020
年起正式实施差别化政策。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向好。牢牢把握全球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大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新旧动能转
换。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
到 43.3%,同比提高 0.1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
增长 14.4%,高于全市工业增速 1.2 个百分点,物联网、高端
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均实现 15%
以上增长。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全市新增国家级服
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1 家,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9 家。
二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加快建设企业创新平台,全市新增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9 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单位
1 家。实施重点技术创新计划,269 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技术创
新项目计划,列全省第一。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做精做专、“独
角兽”企业快速成长,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 10 家、省专精
特新产品企业 10 家、隐形冠军企业 3 家、隐形小巨人企业 2
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产品企业新增数量分别列
全省第一、全省第二。三是产业集群建设全面加强。制定 XX
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
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
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和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和高成长性三层梯次
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3.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支撑有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
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大力促进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打造“智造强市”。全
面落实智能制造 2020 年工作方案,坚持条块联动、项目拉动、
示范带动。100 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 150 亿元。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新增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平台企
业和服务商 25 家,远景能源、博耳电力、江南电缆等 5 家企
业建设的平台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累计达 7
家,实施“千企上云”行动,全年上云工业企业达 3000 家,
4 个项目入选工信部 2020 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
用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试点企业 7 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34 家;
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24 家,居全省领先。二是加快
建设“智慧名城”。出台并实施新型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大力推动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大力开展大数据应用、智慧
产业、智慧治理、智慧生活、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六大提升
行动。加强智慧应用,雪亮工程、智慧文化、智慧环保、智
慧安防等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产城融合
发展,360 企业安全集团和启明星辰落户成功落户 XX。我市
再获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先奖,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总得分再
夺地市级第一。三是加快建设信息化强市。信息资源汇聚能
力和共享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
进,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 5.02T,所有通信运营商全面完成光
纤到户改造,继续推进“千兆到户、万兆到楼”的光纤网络
接入能力,户均带宽达到 88Mbps。NB-IoT 窄带物联网覆盖持
续优化,在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慧家居等领域全面实施。
启动 5G 试验网建设,用于车联网测试。率先完成下一代互联
网 IPV6 规模化部署和政务外网改造。
4.服务企业能力提高力度加大。始终坚持“定了干、马
上办、办到底”精神,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全力支持实体
经济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制定切
合产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政策。出台扶持新一代信息
技术、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意见,研究制定推动工业互联网等
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帮助企业用
足用好政策,我委共兑现市级资金 4.38 亿元,支持项目 528
个;获得省级以上资金 9.43 亿元,其中,获得省工业和信息
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 2.11 亿元,扶持项目 288 个。二是优化
要素保障。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
作用,用足用好现有“转贷应急资金”、“锡信贷”和小额票
据贴现等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0 年,市级转贷
平台共为全市 1021 家中小微企业办理 1506 笔转贷业务,使
用转贷资金 98.29 亿元,续贷总金额 110.96 亿元;锡信贷共
为我市 190 家中小微企业办理 239 笔锡信贷业务,放贷金额
累计 7.58 亿元;全市 577 家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帮助企
业降低用电成本 4.09 亿元。三是培育企业高层次人才。制定
企业培训计划,全年安排领军人才、管理提升、转型生产、
产业发展、创业成长等培训 30 场次以上。深入开展“清华班”、
“高级职业经理人任职资质培训班”、“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
展培训班”、“创二代创业系列培训活动”等一批精品培训项
目,组织承办省“百千万”人才培训计划——紫荆中小企业
管理创新研修班。四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
加中博会、中国电子展、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IC China、
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等各类展会,参加新疆、广西
和宁夏等经贸合作活动,开展汽车、环保等产业省内协作配
套对接会,帮助企业搭建营销平台。五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诚信 XX 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意见》,启动运行 XX 市公共信用联动奖惩
系统,全年全市共发布红名单 318 个,黑名单 152 个,典型
联动奖惩案例 141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