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5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ord 精品文档
版面已排好,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地震局 2019 年工作总结和 2020 年工作计划
( 说明:本文为 word 格式,可修改编辑 )
word 精品文档
版面已排好,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2019 年以来,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省地震局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 认真贯彻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
工作会议和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
念,紧紧围绕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这一目标, 着力加强防震减灾工
作机制和“三大体系”建设,大力提升自身和社会防御地震灾害的能
力。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
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现将我市 2019 年防震减灾工作简要汇报。
一、2019 年工作回顾
( 一) 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重大决策部署。
5 月 25 日下午, XX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在市政府
会议室集中收听收看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 XX 市委常委、政府
副市长王玉峰、 市政府副秘书长夏金锐及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全体成
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后, 召开 XX市 2019 年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会议, 王玉峰同志要
求,要提升思想站位,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要突出
工作重点,着力推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要压实主体责任,确保防震
减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二) 台站监测和震情应对能力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震情为中心” ,已建成市级监测中心并有效运行,建有
连接周围 8 个台站信息的虚拟台网。 一县一台全部建成, 实现了区域
台网全覆盖,台网运行率达 95%以上。
( 三 ) 城乡地震灾害防御措施进一步落实
word 精品文档
版面已排好,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2019 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地震局窗口,共参与并联审批会议 11
期,参与审批项目 46 项,进一步做好公共服务。
( 四 ) 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
《XX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于 2016 年 6 月 21 日再次修订并
下发。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均制订有地震应急预案, 并报送至
市应急办和市地震局。我局开展了应急装备采购调研,与 XX商厦中
新超市、 XX 市第五人民医院签订有应急资源储备协议,有物资明细
单。
我市现挂牌 III 类以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15 个,其中 II 类 2
个,另外还有 2 按照 II 类标准设计的应急避难场所正在建设。
( 五 ) 防震减灾宣传进一步深化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六进”活动,健全“六进”暨“农村科普推
进年”宣传活动机制。市地震局研究制定了《 2019 年 XX市地震局防
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计划》 ,为宣传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5 月 11 日,XX市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暨 XX区防震减灾知识大赛
决赛在 XX区举行。 此次活动有 XX市电视台、 《XX晚报》 记者, 界首、
阜南、太和等七个县 ( 市 ) 、区地震办、科技局的代表, XX 区区直各
单位负责人, 各乡镇 ( 街道 )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及颍淮公益协会、 阳
光爱心公益协会的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等二百多人参加。 本次活动的
举办进一步普及了防震减灾知识, 增强了社会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
救能力,有助于推动防震减灾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对于营造防震
减灾人人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有深远意义。
word 精品文档
版面已排好,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处于华北地震区南部的河淮地震带, 许昌一淮南地震带的
东段,南部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毗邻,东部与郯庐断裂带相连,属安
徽省高烈度区, 容易受到邻区大震波及影响。 但我市至今未建立市本
级地震台站,给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开展留下地震安全隐患。
三、明年工作思路、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省、 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
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 以全面提高防震减灾
综合能力为重点, 以强化防震减灾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 坚持平安为
基,推进安全发展,促进防震减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将市本级地震台站建设纳入政府规划。 参照省内较先进的台站建
设标准,建设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左右,建筑用地不低于 5 亩市本
级地震台。 建成后将实现区域内地震台数据的汇集、 处理和人员应急
值班功能。
( 二) 进一步落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建设工作, 首先是要落实
“一馆两中心”的用房问题,其次落实工作配套资金。最后创新地震
科普宣传方式和内容,运用“互联网 +地震”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宣
传渠道,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移
动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的作用,建设防震减灾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