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4-12 发布

语文计划总结之读《别让语文课变味》有感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计划总结之读《别让语文课变味》有感 ‎ ‎  今天,我拜读了一篇文章——《别让语文课变味》,文中写到:那是一堂教研课,有近百人参加听课研讨,而且是在崭新的多媒体教室里进行,学生们既紧张又激动。‎ ‎  学习的课文是《三个太阳》,课前教师依照常规布置了学生预习,通读课文,解决字词,了解课文的主体内容。‎ ‎  新课开始,教者便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生字新词,并让学生走上黑板帮出错的同学纠正。接着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课文所描写的地点是哪里?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南极。然后教者又问:你们对南极有什么了解呢?因为课前做了准备,加之这是一所近郊中学,有部分学生有接触网络的机会,所以有个别学生便举手发言,介绍南极有关知识,在教师追问其信息来源时,学生便自豪地说是从网上找来的,引起部分农村教师的一阵赞叹。在此基础上,教者便开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们介绍起网络上的“南极”。从南极的美丽风光到南极的有趣的动物,从南极的工作生活到中国和其它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南极的运输工具介绍,还有电影片段“‘大力神’飞机的起降”等课件全部播放结束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回到课文中,让学生了解、讨论“南极精神”和“三个太阳”的含义,但因学生对课文还未能充分阅读,另之时间匆忙,以至于本节课的任务未能完成,学生也未能就“三个太阳”和“‎ 南极精神”作进一步的讨论。听完这节课,我只感到一纸空文两手空空……看完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 ‎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为语文课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条件。在教育界加快普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好形势下,语文课教育以尽可能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课件的屏幕展示,创设情境,使语文课变得好看、直观、生动,扩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节省板书时间,使学生享受文、图、声、像多种情境的赏读情趣,提高了阅读效率。但从当前语文公开课来看,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整堂课看到的眼光缭乱的图文,充满耳鼓的点击鼠标声。课堂上缺少了交流,缺少了思维的碰撞,有的只是被动地接受倾听,教师成了“放映员”,以现成的音像束缚了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 ‎  在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化,课堂信息量大,课件让人耳目一新,带给学生强烈地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但其占用课堂时间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和运思动笔,时间达十多分钟,且展示的内容多而旁杂,而本节课学生对“三个太阳”、“南极精神”‎ 的理解都未能讨论清楚,课堂上看课件,听音乐,有声有色,热热闹闹,但课后却如过眼烟云,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语文课变成常识课、地理课。基于上述现象,我们便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归根到底语言实践,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最后必须落实到语言文字上,多媒体技术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而应更多地本着高效、有用、经济的原则,根据学生学情、文本内容及校情,从实际出发,适应实际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文化娱乐活动发挥其效能,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我真想说:多媒体,爱你要“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