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5 KB
  • 2021-04-22 发布

市二oo九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市二 oo 九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二 oo 九年度,全市科技条线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 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为××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 oo 九年度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 .上级立项量增质升。全市新列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21 项, 其中国家 863 项目 1 项,国家重大支撑计划 2 项;省级科技计划 项目 37 项, 其中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 项; 苏州市科技攻关 等计划 21 项,共获得上级科技经费支持 7000 万元,创历史之最,占 苏州市总量近 1/4 。 2 .高新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 170 亿 元, 同比增长 30.2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 家 (累计 16 家) ,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14 家 (累计 82 家) ,省软件企业 4 家 (累计 8 家) , 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43 家 (累计 254 家) ,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57 只 (累 计 300 只)。 3 .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 市政府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签订全面 合作协议, 成功举办了 “二 oo 九江苏××特色产业科技成果洽谈会” 等产学研合作活动, 100 多名专家走进××,国家 863 项目“一步法 聚乳酸纺丝工艺与技术”等一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4 .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全市 年专利申请首次突破 1000 件,达到了 1223 件,累计 4631 件,同比 增长 104.5 ;授权专利 564 件,累计 3013 件,同比增长 71.6 ;发明 专利 132 件,同比增长 135.7 。 二、二 oo 九年主要工作回顾 1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省、苏州科 技创新大会以后,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迅速召开,市委、市政府对建设 创新型城市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出台了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 《××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 要》等一系列文件,全市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积 极开展技术开发项目备案确认工作, 100 家企业参加了科技局会同税 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强化党政领导 科技工作考核,各镇(场)普遍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投入力度。虞 山镇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载体,进一步构建全镇可持续发展新平台,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培育产业特色,科技项目申请、 创新载体培育都取得新的突破。 古里镇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着力 培育科技创新工作的新亮点 , 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 家,省 级高新技术企业 ( 软件企业 )3 家,新立省级以上科技计划 8 项,企业 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新港、沙家浜、董浜等镇把加强与 高校、 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 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加快经济 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 工作又有了新进展。 3 .加快推进建设新农村,主动服务可持续发展。召开了国家农 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会议, 园区的示范推广、 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 对在农业生产、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 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取得可喜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项目 8 项。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 着力搭建农业 科技研究、示范、推广、培训和产业开发的平台,取得较好成效。蔬 菜专家大院通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苏南叶菜类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技术及配套体系建设” 专项, 建成 3000 亩优质叶菜生产基地。 农机专家大院就 “新型秸秆还田机械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 组织攻关, 集成技术不断完善,试验示范面积 3570 亩,初步制定了耕整农艺规 范。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深入开展 “51880”行动, 转化示范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动植物优良品种扩繁、节水灌溉、高 产高效集约化栽培、 现代设施种养殖等已成为农民 “看得见、 摸得着、 学得象、 用得上”的致富技术。蒋巷、常南等 6 个村分别获得省、 苏州市社会发展项目立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技示范。 “学科学 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活动广泛开展,成为各镇(场)提 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能力的重要抓手, 今年古里镇又成为省“学、做、 建”重点试点示范乡镇。 宝岩生态观光园获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普教育 基地认定,蒋巷村、共和生物等 4 家单位被认 定为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各类科技培训广泛开展, 培训农民 2.3 万人次。 4 .加快建设创新载体, 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集成国家、 省、 市各类科技计划, 使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市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高分子新材料基地企业常铝铝业、 贝斯特、 长飞光缆新认定为国家高 新技术企业, 佳发化学等企业获得了国家、 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立 项。一批技术含量高,可实现系列研究开发、区域集聚发展的高新技 术特色产品群及企业群正在形成。电气机械产业基地以科技、环保、 生态为理念,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大力发展电子电器、精密机 械、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基地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改 造步伐,一批基地企业通过了信息化示范企业认定,中利集团“支持 优化控制与管理的协同制造技术应用示范” 在省招标项目中胜出。 强 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电气机械基地创新服务平台获国家级立项, 江 苏省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苏州市预验收, 江苏省黄麻纤 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省科技厅认定, 成为我市第二家省级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 11 项,其中二等奖 3 项。 5 .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 作进一步贴近我市产业需求和行业特点, 合作机制不断创新。 在市政 府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 又与华南理工大 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达成科技合 作意向。 带领特色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走进国防科大、 大连理工等参观 考察, 邀请长春应化所、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所与我市企业开展专题 洽谈,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形成合作项目 32 个,2 家企业工程中心 正在共建当中, “超高应力综合环境试验系统设备”、 “新型主动式 波浪补偿系统”、 “超浮力电缆”等项目进展顺利。开关制造、紫荆 花纺织科技的两个科技合作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分别获得 1000 万元和 1500 万元的经费支持。 6 .加快培育知识产权规模企业,提升专利申请数质量。推动知 识产权工作与科技工作的紧密结合, 强化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 把自 主知识产权作为各类项目、 计划申报评审的关键前置条件, 着力增强 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意识。 全市专利申请 1223 件, 发明专利占比 10.8 。 在做好知识产权普及性教育培训的同时, 举办了 “出口企业知识产权 实务培训班”等面向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先后组织海虞、 沙家浜、尚湖等镇和长城轴承等重点企业开展了 10 多期专利业务培 训, 500 多人参加。组织“第二届××市优秀专利”评选,紫荆花纺 织科技的“黄麻的脱胶工艺”等 10 项专利榜上有名。强化知识产权 示范镇、示范企业工作,海虞镇通过了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镇考核。 积极推进“正版正货”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工作。专利协会 顺利换届。 长飞中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开关制造列入省知识产权推 进计划,苏州市 06 年度十佳优秀专利评选中三爱富中昊等的 3 项专 利榜上有名。 组织波司登、 梦兰等六家企业参加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 会,取得丰硕成果,两家公司均评为“中国商标十佳企业”,白雪、 通润集团等单位的四项专利荣获博览会金奖。 7 .加快科技系统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强了镇 (场)党政领导科技、人才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建立健全了科技项目 管理制度,围绕“公开、公正、择优”严格科技项目评审,加强项目 管理验收。围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服务型”机关,强 化服务意识,推行政务公开,开展“创新强百企,科技进万家”科技 宣传服务,开展局镇(场)挂钩,与全市 100 多家规模企业建立了重 点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及时做好科技成果引进、知识产权保护、项目 管理及后续服务等工作。 努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团结拼 搏、勤政廉洁、 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逐步形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 提高业务水平、 拓展业务范围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被科技部认定为 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各位领导、同志们,二 oo 九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 我市科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 全市科技条线开拓创新、 奋发进 取,科技创新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政策制定、重 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在此, 我代表局党组向关心支持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 感谢!向全市科技管理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 是创新载体建设滞后。 近年来, 我市先后规划建设了两个特色产业基 地,对聚集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但高新技术创业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等科技孵化器的建 设明显落后于周边县市。 二是高新产业规模不大。 我市高新技术产品 数量较多,但产值规模偏小,二 oo 九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仅 为 10,而江苏全省的比例为 25,七大高新技术领域(航空航天制造 业、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 在我市工业结构中明显匮乏。 三是科技投入增长不快。 科技三项经费 增幅不大, 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风险投资机制尚未 建立。四是专利增幅仍落后于周边县市。专利申请虽然比 05 年翻了 一番多,但排名还是靠后。 五是科技管理队伍还不够稳定。少数同志 业务不精, 工作成效不够明显。 所有这些都亟待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努 力解决。 三、 xx 年主要工作任务 xx 年是全面实施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诸多挑战。从周 边态势看,区域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各地 都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招数纷呈,重拳迭出,虽然我们许多工作 走在前面,但也有不少工作非常滞后, __ 使我们的长处更长,短处 不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发展上是否有新思路, 工作上是否有新 举措,市镇二级科技部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工作,勇于作为,寻求科技工作新动力,拓展科技工作新领域, 努力开创全市科技工作新局面。 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以及 各级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紧紧把握自主创新这一主线, 突 出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群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二大重点, 加快科技 工作定位、重点、意识三个转变,努力在科技孵化器、共性技术服务 平台、科技招商、 投融资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寻求突破,全面实施特 色产业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与社会 发展、 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五项工程, 努力提升政策运用、 对上争取、 中介服务、项目管理、自身建设、氛围营造等六种能力,为实现×× 制造向××创造的转变,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250 亿元, 同比增长 40 以上。全社会研究和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到 1.8 。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 60 只。 科技孵化器建设有实质性突破, 高新技术创业园开始运作并对外 招商。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 30 项,形成产学研联合体 8 个。申报省 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不少于 6 项, 争取立项 2 项。 新增上级各类科 技项目计划 80 项。专利申请超过 1600 件,发明专利不低于 15,授 权量达到 800 件。 围绕上述目标,根据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 省、苏州市的工作部署以及近年来科技工作的实践和体会,07 年全 市科技工作要加快实现定位、重点、意识三个转变:一是科技工作的 定位要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参与转变。 06 年我市人均 gdp 超过 10000 美元, 经济发展已到了相当规模, 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保 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这就要求科技工作重新定位, 从被动应对 转变为主动参与,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科技工作的重点要从项目科技向项目科技与资源科技相结合转 变。既要加强科技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更要注重打造培育科技 项目的载体和平台,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 服务平台等科技资源, 提升承载能力, 吸引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 新人才集聚, 只有这样科技创新才会源远流长。 三是科技管理工作者 的意识要从小科技向大科技转变。 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 创新型城市 建设涉及方方面面, 必须改变闷头苦干的传统思维和习惯, 打响科技 品牌,树立大科技意识,联合社会各界形成政府推动、社会联动、企 业行动的科技创新局面。重点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改革传统工作方式,努力寻求四个突破。 1 .科技孵化器建设上有突破。 科技孵化器是鼓励和吸引技术含 量高、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科技项目进入区内进 行半成品研制和开发,缩短研制到市场化过程的创新载体,当前,科 技孵化器已成为各地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我市这项工作十分滞后。 今年,要重新规划布局省高新技术创业园,启动建设××市软件园, 探索建立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 东南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力 争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部分企业开始入 驻。要强化创业园的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创业流程服务、创业辅导培 训、技术转移和产权交易、 创业投资等,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 业成本, 使创业园成为催生科技型企业的温室和培育科技型企业家的 摇篮。 2 .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上有突破。按照面向社会开放、服务 中小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吸引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浙江大学等国家级科研院所、 国内重点高校在常 设立分支机构, 或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探索建立纺织服装 设计、特种纤维、精细化工、特色产业信息化、无纺机械、模具等重 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公共技术研发、 服务平台, 为我市特色产业的技 术创新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与研发载体, 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提供科 技服务, 努力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好两家省级工程 技术中心, 江苏省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接受省科技厅验收的基础上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黄麻纤 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初见成效。 围绕高分子新材料、 电气机 械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研究, 鼓励和推动基地骨干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 校、科研机构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联合,支持企业创 建 1-2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增 3 家以上苏州市级企业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 3 .科技招商工作上有突破。 大力推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 点的沿江、东南开发区和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二次创业”,鼓励 跨国公司建立研发中心, 新引进 2-3 家外资研发机构, 推动外资企业 技术溢出, 吸引国内外配套生产企业向区内集聚。 大力推进以提高产 业有效集聚和集成创新水平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在开放性配 置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加快形成产品群、 产业 链。以氟化工、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加强技术和人才的紧密结合, 集中科技资金, 整合科技资源, 高起点承接国际产业链高端产品向× ×转移。 4 .科技创新投资机制上有突破。风险投资、种子资金既是创业 企业的成功要素,也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途径。 积极探索建立以风险投资、 融资担保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投资机制, 按 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模式,探索建立 政府引导性风险资金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 积极引进风险投资机构, 引导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科技项目融资担保, 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问题。推动银企联手,促进金融、资本、科 技三者结合,加快我市科技融资服务平台建设。 (二)加大力度,突显科技工作亮点,全面实施五项工程。 1 .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工程。要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项目, 年内重点实施“低成本先进计算机单机”、 “低压智能配电系统和元 件关开发及规模产业化”、“ 30kt 高性能精细黄麻纤维加工新技术 及产业化”等重大科技项目,认真组织实施聚乳酸、芳纶 1414、超 浮力电缆、高性能铝箔、无镉无铅焊料、广谱消毒剂等成果转化项目 并积极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要围绕高分子新材料、 电气机 械等领域进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 力争实现重点突破,取得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能支撑和带动产业基地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成果, 带动特色产业群体的整体跨越。 要以企业联合为对象组织实施项目攻 关和产业化, 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 做专做强, 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 要加快特色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的培育, 形成 梯度型培育工作机制,年内认定一批基地骨干企业 , 实现骨干企业现 有基础上的数量级倍增。 要完善日常管理, 明确特色产业基地年度发 展目标任务。 启动规划无纺机械、 汽车零部件、 模具等特色产业基地, 在各级科技计划中加强引导, 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 申报国家级特色 产业基地。 2 .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工程。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 按照《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 《省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 系》以及省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实施百 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工程, 推进开关制造等企业争创首批省创新 型企业。围绕《××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 重点支持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等 领域关联度大, 上下游配套的产品集群, 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群。 培育低成本电脑、太阳能光伏、数据网络通讯等新兴产业。加速高新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 提升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支 持纺织、服装、机械等传统行业开发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提高产品 附加值。推进高新企业、优势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深入实施制造业信 息化示范工程。加快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积 极发展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支撑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全年新 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 家, 省高新技术产品 60 项。积极申报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培育申报江 苏省自主创新产品、 百强民营科技企业和百名民营科技企业家。 全年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超 250 亿元,争创首批江苏省创新型城市。 3 .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工程。 充分利用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的导向作用,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优势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 体、 高校科研单位为依托, 加快高分子新材料、 电气机械、 无纺机械、 生物医药、 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和发展。 开展以 “1 10”产学研合作平台为重点的国内科技合作交流,以长江化纤、三爱 富中昊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龙头, 加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试 及产业化基地、 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 以白雪集团、 中利集团、 紫荆花、 机械总厂、 任阳无纺基地等的产学研合作为基础, 与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 协议;以开关制造、隆力奇、常铝铝业、旋力集团等的产学研合作为 抓手,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大、东南大学建立 长期合作关系, 支持鼓励企业介入高校院所创新成果的早期研发, 推 动科技成果与我市企业提升、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组织开展“民营 科技企业院校行”活动,带领企业老总赴东北的长春、沈阳,西北的 西安,西南的成都、重庆,华中的长沙、武汉等地进行科技合作对接 洽谈,搭建平台。 举办产学研合作论坛、 技术洽谈会、成果推介会等, 推动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 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管理, 加 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加快国际科技合作进程, 深化高分子新材料企 业对俄科技合作交流, 探索与以色列等研发创新能力强的国家的科技 合作,推动成熟技术向东盟、南亚、东欧等地的输出。通过广泛的国 内外科技合作交流, 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和 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 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 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 4 .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 题,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中心, 加强技术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新,促进农村科技产业关键技术、 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和产业化水平 的提升。围绕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在进一步提高现有专家大 院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建设苗木花卉、畜禽生产、农产品加工等 8-10 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农业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逐步 形成一镇一园、一业一园的格局。围绕种子工程、农产品精深加工、 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等, 重点攻克 6-8 项关键技术, 加快培育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 有利于品种改良、 地方优良种质资源开发的现代育种技 术。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生物技术应用、富民工程 等,重点转化 6-8 项科技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围绕 实施科技富民行动, 积极实施星火科技项目, 以星火计划促进农村主 导产业快速发展,申报省星火龙头企业 2 家,培育农业科技企业 5-6 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协调管理,通过星火学校、农业科技远程教 育等形成新型农业科技培训体系, 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全年培训农民 2.5 万人次。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促进社会事业领域自主创新,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针对水环境治理和生 态修复、 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 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 人口与健康、 科技强警等重大技术需求, 紧密衔接国家、 省、苏州市重大科技专项, 以技术攻关、 集成和示范工程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实施好 “1 5”省、 苏州市新农村示范项目, 组织实施 5-6 个市级社会发展科技攻关与应 用示范, 积极为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加大对软科学的 研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全年申报科技部成 果推广项目 2 项,省科技厅农业攻关、社会发展项目 8-10 项,苏州 市农业科技专项、示范推广、社会发展项目 10-12 项。 5 .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保护工程。 07 年知识产权工作要实现与 创新、创牌、创优“三联动”,扫除高新企业、出口企业、行业龙头 企业专利申请“三空白” , 力争专利申请面与专利大户数、万人专利 申请量与发明专利申请量、申请量与授权量“三个同步提高”,着力 在调整提高上下苦功,即:调整三种专利结构,争取发明、实用新型 申请增幅高于外观设计。 提高就是要更加注重抓重大发明、 抓专利大 户、抓专利授权量。树立知识产权导向,拓展宣传培训广度和深度, 开展“十百千”(十家提高、百家重点、千家普及)培训计划,切实 抓好面上普及性培训、 行业专题性培训和科技人员专利实务培训, 每 镇轮训一遍,参训企业不少于 100 家。搞好“四个一” (一部剧、一 套图、一个论坛、一次系列活动)宣传活动。构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 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研开发、技术创新、生产 经营、企业管理全过程并在组织、人员、制度、经营上给予保障,形 成较为完善的管理网络, 培育一批超百件申请的专利大户和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 继续开展优秀专利评选。 设立专利产业化项目, 组织专利成果与企业对接, 加速专利成果产业化步伐, 培育一批以知 识产权为特征的创新型企业, 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 推动 我市经济内涵式发展。 抓好专利信息运用, 利用好专利信息平台数据 库。全年专利申请 1600 件以上,发明专利比重达到 15。通过省知识 产权示范市验收。 (三)真抓实干,夯实科技工作基础,努力提高六种能力 1 .提高创新政策运用的能力。 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是科技投入, 引导企业增加对科技工作的投入, 是科技部门抓科技工作的基本立足 点。要以落实科技政策为抓手,真正做到企业舍得投入,政府财政补 贴。 科技政策中最为重要的是税收政策, 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所得税 加计抵扣、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实际发放工资额税 前据实扣除等的有效落实将极大的激励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使企 业真正成为投入的主体。 今年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抓好政策的落实, 要选定 10 家企业为试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规范企业财务,打通 操作流程,确保落实到位,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2 .提高对上争取支持的能力。 每一个科技管理人员都要认真研 究领会国家、省和苏州市科技规划、项目指南,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 级各类科技项目, 有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要进一步重视 项目源的培育,经常深入企业,广泛发动、择优推荐。要加强项目申 报的材料组织工作,注重专家咨询论证。 xx 年要力争在去年的基础 上,向上争取工作成效不减,新立上级科技项目 80 项以上。 3 .提高科技中介服务的能力。 我市工业体系的庞大与科技资源 的匮乏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之一, 构建一流的科技服务 业极其重要, 要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局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职 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加强科技政策的研究落实和重大项目的发掘组织。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要按照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中心的建设要求, 努力提 升服务功能,扩展服务范围,进一步做优主营业务和特色业务,加快 专业化、 社会化的科技创新、 科技创业和科技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提升社会公益性服务的业务能力。 要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指 导,积极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 4 .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能力。根据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 划,深入调查研究,凝炼重点科技项目,使科技经费有效集成,对我 市产业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增强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严格按照《× ×市科技计划管理办法》, 规范科技经费的支出范围,明确承担单位 的管理责任, 加强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财务监管和审计, 建立行为 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全面推 行政务公开, 努力使科技计划项目立项、 验收的每个重要环节于社会 的有效监督之下。 5 .提高部门自身建设的能力。 科技条线的全体同志要加强学习, 善于研究,努力做到扑下身子干工作,心无旁骛抓落实,既热诚为基 层和企业服务,又保持清正廉洁,树立“公正、廉洁、务实、高效” 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加强镇 (场) 科技工作的指导、 科技助理的培训, 开展科技示范镇和优秀科技助理评选活动, 年内力争 1-2 个镇列入省 科技示范乡镇, 1-2 名科技助理受到省表彰。按照国家科技部的统一 部署,全力做好“xx- 二 oo 九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工作, 入选省先进县(市、区)科技局。 6 .提高创新氛围营造的能力。 增强科技工作的社会性和敏感性, 办好××科技简讯,经常及时地向市委、市政府,上级条线部门报送 政务信息, 办好××日报 “××科技” 专栏、 电台 “科技在线” 专题, 定期在电视、 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导, 大力宣传科技创新 成就和科技创新创业典型, 在全市营造支持科技创新、 鼓励科技创业 的社会氛围。各镇(场)要高度重视政务信息的上报与交流,注意了 解市内外科技动态,切实加大科技宣传的必要投入,完善宣传网络, 畅通信息渠道。 要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在加强科普工作规划和 组织重大科普活动中的作用, 协调有关方面各自做好职能范围内的科 普工作,继续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