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1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市委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市委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201X年以来,XX市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201X年、201X年、201X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XX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不断进步,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一、凝聚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坚持创新社会治理正确方向的前提。XX市委站在从严管党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刻认识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一是在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凝聚共识。201X年,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XX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是体制创新,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201X年,总书记参加XX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激发基层活力。201X年,总书记参加XX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XX基层取消了招商引资的职能,心无旁骛,也有了更多精力做好服务。通过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XX市委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要通过各级组织包括基层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实现。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的维护社会秩序,而是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党组织领导下,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党领导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才能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在深入调研综合研判中凝聚共识。XX市委把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一号课题,韩正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和有关领导任副组长,抽调41名干部,组成4个调研组,进行为期一年的调研。调研中,重点围绕基层体制、基层队伍、基层治理、基层服务、基层保障等要素,梳理街道体制机制、社区治理体系、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基层服务保障等不适应的问题。通过调研,市委进一步认识到,街道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倾斜,是激发基层活力治本之举。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是党在城市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根子在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强,基层社会治理就强;基层党组织弱,基层社会治理就弱。只有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纲,才能纲举目张。
三是在总结经验找准短板中凝聚共识。XX市委认为,XX作为特大型开放城市,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人口总量大幅增加,社会结构趋于多元,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样,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化,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艰巨,传统社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的建设,但基层党建工作中仍存在不少软肋和短板。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政治功能弱化;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不愿不会做群众工作,不善于教育引导群众;有的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不强,服务手段跟不上;在城市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特别在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和网络媒体中,党建工作还有不少盲区和空白点。这些问题如不抓紧解决,势必削弱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创新社会治理更无从谈起。
基于上述认识,XX市委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强化党的领导,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从上层着力向基层着力转变,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从局部推进向整体推进转变,把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统揽起来、统筹推进;从自我封闭向开放融合转变,确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架构;从简单粗放向精准发力转变,精细指导、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下沉
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在街道社区,加强基层党建重心也在街道社区。XX市委坚持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以强化街道党工委职能作用为突破口,把管理和服务力量放到基层,把街道社区做强做实,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一)引导基层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XX市委进一步明确,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委派出机构,全面负责辖区内各项工作,在各类基层组织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街道党工委主要履行“八项职能”,即加强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考核指标和奖励,街道经费支出由区财政全额保障,推动街道党工委聚焦主责、突出主业、优化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来,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等工作上来,转移到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上来。
(二)赋予基层党组织相应职权和资源。针对条块不顺畅、权责不统一的问题,XX市委研究确定,向街道党工委下放“五项权力”: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征得同意权;赋予街道党工委街道规划参与权,在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时,要征求街道党工委意见;赋予街道党工委综合管理权,对综合事项,由街道对相关职能部门及派出机构进行统筹协调、考核督办;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将区职能部门派驻街道机构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以及党组织关系、人财物等下放给街道。取消区职能部门对街道的直接考核,统一纳入区委区政府对街道的综合考核。实行职能部门职责下沉准入制度,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工作职责下放到街道。新增事项需要街道承担的,职能部门不得直接下派,须由区委区政府严格审核把关,并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
(三)进一步优化街道社区机构设置。着眼于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服务,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推进街道党工委内设机构的职能整合和功能优化,从过去的“向上对口”转变为“向下对应”,统一优化精简为8个办公室,即党政办公室、社区党建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社区服务办公室、社区平安办公室、社区自治办公室。街道根据实际需要,可再自主设立2个工作机构。街道统一设立社区党建服务中心,配备6至15名专职党群工作者,按照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要求,面向区域内所有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开展服务。
(四)切实加强基层基础保障。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制定社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把各个部门支持社区的政策、投向社区的资金、面向社区的项目整合起来、统筹使用,每个社区每年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各不少于10万元。201X年,市级财政向区级转移支付资金较往年增加25.1亿元,其中社区管理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3.3亿元,用于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一是较好解决了“职能虚”的问题。过去街道社区党组织什么都管,什么也管不着,什么都抓,什么也抓不起。现在“八项职能”,每项都很硬很实。二是较好解决了“职责偏”的问题。取消招商引资,使街道党工委专心致志抓党建、抓服务,全市820多名街道骨干回归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三是较好解决了“机构滥”的问题。过去机构设置简单地与区直部门一一对应,导致忙闲不均,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关系更顺畅,工作更有序。四是较好解决了“资源空”的问题。过去上面一些部门只下任务不下资源。现在基层党组织有职有权有物。五是较好解决了“效率低”的问题。过去一个窨井盖18个部门管,基层办事要在多个部门协调,现在这种状况得到很大改变。
三、健全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动体系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区委是“一线指挥部”,街道党工委是“龙头”,社区党组织是“战斗堡垒”。如果就社区抓社区、靠社区抓社区,抓不动也抓不好。XX市委把三级贯通起来、联动起来,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保证了基层党建有序推进、有效运转,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落地见效。
(一)健全三级联动组织体系。区级层面,在区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建联系会议,由区委书记牵头,分管副书记直接负责,区委有关部门和驻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主要是定期对党建工作进行研究谋划、听取汇报、分析研判、督促落实。街道层面,把上级派驻街道有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共同参与街道党建工作,并与区委对接,相应建立街道党建领导小组和联系会议,由党工委书记直接负责,吸收有关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同志参加,主要是协调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实。社区层面,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除专职社区党务干部外,还吸收了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中的党员负责人。这样一来,区、街道、社区三个层面从组织体系上理顺了关系,奠定了党建工作三级联动的组织基础。
(二)健全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区委履行第一责任,对全区党建工作进行定期研究,提出思路,制定政策,加强指导;区委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基层党建联系点,每人重点联系一个社区党组织,定期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定期分析研判基层党建状况,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统筹抓好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定期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业务培训,按期做好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部署的各项任务,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阵地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实行党员入户、联系服务群众,履行辖区内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兜底管理职责。
(三)健全三级联动网络体系。创新管理服务手段,树立“互联网+”理念,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区级层面普遍建立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终端延伸到街道和社区,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库,实现三级信息互联互通,在党组织与群众、可享资源与资源需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无论在区里,还是在街道、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党建信息等都一目了然。形成区域互动、数据共享、信息共联的基层信息化格局,做到情况动态掌握、资源有效利用、诉求及时回应、问题快速处理、服务精准有效、管理扁平高效,为基层党建插上信息化“翅膀”。
(四)健全三级联动制度体系。建立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理清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建立基层党建调度通报制度,下级党组织及时报告情况,上级党组织及时通报情况。建立基层党建动态管理制度,每年对社区党组织进行排查,对排名靠后的特别是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建立督促检查制度,经常以不同形式开展检查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跟踪问责问效制度,对履行责任不到位、工作出现问题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问题严重的进行组织调整或处理。
实践证明,三级联动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一些地方基层党建整体水平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就基层抓基层、靠基层抓基层,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没有形成有机联动。在基层党建整个链条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正常运转。有些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事倍功半。XX市委把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联起来、动起来,上下共同发力,整体系统推进,一级抓一级,形成一盘棋,从而使组织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动员更加有力、推动工作更为顺畅、服务群众更为有效。
四、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互补
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能否实现互联互动、共建互补,是影响城市基层党建的瓶颈问题。驻区单位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关系互不隶属。有的直属区里、市里,有的是中央垂直管理。二是层级高低不同,有的门头不大,级别不低,有县处级单位,有厅局级单位,有的甚至层级更高。三是涉及领域广。有机关、学校、医院、企业、院所等,有的还驻有军队和武警部队等。四是相互比较封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由若干封闭的“大院”和“围墙”组成了“围城”。XX针对这些特点,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需求入手,通过组织纽带把双方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资源共享把双方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活动共联把双方优势发挥出来。
(一)强化共驻共建意识。XX市委强调,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虽然互不隶属,但在党的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目标一致,是同一区域内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必须担负起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共同责任。具体来说,一是要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推动党建融合。无论是大机关还是小单位,都通过党组织的纽带连结起来,实现驻区单位党建与街道社区党建有效联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要破除各自为政障碍,推动工作融合。树立以社区为家理念,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促人才成长,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三是要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推动感情融合。增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意识,加强沟通交流,从“老死不相往来”变为“谁也离不开谁”,从“两家人”变为“一家人”。从调研情况看,现在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的关系普遍比较融洽。
(二)建立组织连结纽带。一是结对共建。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围绕共同目标,明确各自责任,结成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二是交叉任职。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同志兼任驻区单位党组织成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进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从而把两个不同隶属的党组织兼容联系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了关系,推动了工作。三是人才联育。街道社区选派党务干部到驻区单位党组织挂职学习,驻区单位选派党务干部到街道社区挂职锻炼,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干部人才成长。四是活动共联。实行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建立党员组织活动开放点,举办“百家党课大讲堂”,面向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党员开放。有的还采取党员共同过组织生活方式,增进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的联系互动。
(三)推动资源共享共赢。一是信息共享。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经常通报情况,沟通各自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任务、本地本单位进展动态等信息,使双方及时掌握情况。二是阵地共享。对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场所阵地、活动设施,相互开放,统筹使用,方便双方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三是文化共享。推动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各自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传统、文化形式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四是服务共享。互相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开展双向认领,了解对方所困所需,相互提供服务。静安寺、新华路、五里桥等街道社区党组织,帮助驻区单位解决停车难、为大龄未婚青年牵线搭桥、提供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文化艺术、爱心募捐等服务,深受驻区单位欢迎。驻区单位党组织也“投桃报李”,热情为街道社区提供服务,形成良性互动。
(四)凝聚服务群众合力。一是开展组团式服务。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驻区单位力量,组成相对固定的服务团队,亮牌承诺、普遍走访,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二是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每年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分别向社区党组织提交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区活动情况报告,接受社区群众评议,提高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探索项目化服务。街道社区党组织会同驻区单位党组织编制服务项目书,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提升服务规范,打造服务品牌,努力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
XX的实践启示我们,构建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格局,一要有组织纽带连接。通过党组织的纽带作用,淡化体制、隶属、级别的观念,增强“同一屋檐下、都是一家人”的家园意识。二要有互利共赢连接。双方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实现党建共赢、发展共赢,这种共建才有基础。如果街道社区对驻区单位一味索取没有回报,就会“剃头挑子一头热”;如果靠行政手段搞“拉郎配”式共建,“捆绑难成夫妻”,难以坚持长久。三要有活动载体连接。有载体、有活动,才能越联系越紧密。四要有价值取向连接。双方以服务群众为共同追求,牢牢把握好这个结合点,这种共建才富有成效。
五、扩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
改革开放以来,XX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迅速发展,人员大量流动,形成大批城市新的群体,聚集于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和“线上网上”等。他们既不同于其他驻区单位,也不同于居民社区,为城市基层党建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针对这种情况,XX市委明确要求,街道社区负责,有关部门配合,从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入手,抓住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
(一)推进商务楼宇党建覆盖。XX市各类商务楼宇近2000栋,入驻企业6万家,“白领”超过百万,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主要聚集地。针对商务楼宇的特点,由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依托商务楼宇内的物业公司、产权单位等建立楼宇党组织,然后根据商务楼宇内入驻单位规模大小和党员数量,建立独立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在商务楼宇内专门辟出场地,街道层面建立党建服务中心,社区层面建立服务站点,每150至200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配备1名专职党群工作者。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党建工作链,一直延伸到商务楼宇的每个入驻单位。全市共建立商务楼宇党建服务站点620多个,组建楼宇党组织3200多个。静安区位于市中心地带,拥有各类商务楼宇220多栋,入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4500多家,从业人员29万。区委创办了“白领驿家”,面向商务楼宇员工服务。建立了“白领驿家”党委,负责商务楼宇党建工作。每个楼宇建立党建工作站。目前已建立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126个,成立以“白领”党员为主体的商务楼宇党组织110个。
(二)推进各类园区党建覆盖。XX市现有工业园、高新区、创意产业园、信息产业园等各类园区200多个,创造了全市45%的税收、71%的工业利润、24%的就业岗位。XX市委紧紧抓住园区党工委这个关键枢纽,明确要求他们担负起抓发展抓党建的双重责任。党工委下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有的还设立党建工作站,对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进行党建工作指导。依托骨干企业建立党建工作阵地,完善工作保障,开展党的活动。实行企业入园手续申办、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企业党组织书记选配和企业党组织建立“四个同步”。目前,全市在各类园区建立党组织480多个,覆盖1.3万户企业。
(三)推进商圈市场党建覆盖。商圈市场是城市最富活力、最有人气的区域,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众多、进城务工经商人员聚居的区域。XX市委着力推动在商圈和市场管理公司建立党组织,负责所辖商圈市场的党建工作。依托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将党组织和党员等党建工作情况纳入企业“登记申报、年检年报”范围。同时抓党员示范户,带动其他商户。豫园小商品市场是全市人流量最大的商业区,街道党工委依托市场管理公司成立党总支,建立党群工作站,下设8个党支部,党员经营户全部挂牌示范,每名党员户联系50个经营户,实现市场内4800多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党建全覆盖。
(四)推进网络媒体党建覆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既是舆论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XX市委明确要求,各级网信办、新闻办等部门,负有业务监管和党建指导双重责任,街道、社区党组织负有党建工作兜底管理责任。在新闻门户、网络社交、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4类互联网企业,具备条件的单独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建立联合党组织。新闻门户、网络社交类企业党组织,重点发挥政治功能,引领政治方向,积极传播正能量。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类企业党组织,重点监督企业守法依规、诚信经营,营造健康有序、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目前,市信息服务业协会成立了党委,建立基层党组织37个,共有党员1030多名,覆盖互联网企业500多家。
从调研情况看,城市新兴领域的大量涌现,丰富拓展了城市基层党建的内涵和外延,构成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三位一体”的新格局。这些新兴领域的主要特点,一是基础薄弱。有的党建工作刚刚起步,有的几乎从零开始。有的党员数量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党员。二是体制复杂。有的既没有业务上级,也没有主管部门,有的虽然有业务上级和主管部门,但联系松散、鞭长莫及。三是成分多元。既有高知识层次的“金领”“白领”“海归”,又有文化层次不高的“网民”“粉丝”和务工经商人员。四是影响力大。新兴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大多生活新潮、思想前卫。有的社会组织带有一定政治色彩。引导好了正能量很大,引导不好负能量也很大。党建工作如不及时跟进,党的阵地就有失守的危险。XX经验表明,扩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不仅是工作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党员、群众在楼宇、园区、商圈、网上,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楼宇、园区、商圈、网上。这样,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巩固。
六、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骨干队伍
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XX市委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放宽视野,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着力提高干部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待遇保障、拓展发展空间。
(一)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XX市委把社区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社区“两委”换届,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内育外引,广纳群贤,通过“三个一批”选优配强社区书记,即从社会选聘一批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一批优秀党员担任社区书记。目前,全市社区书记平均年龄48.1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179人,较换届前增加了43%,一大批“80后”成为社区骨干队伍的主体。
(二)把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XX市委明确规定,对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的社区书记,经过规定程序纳入事业编制,在岗退休的享受事业编制退休待遇,中途离开书记岗位的,人走编留。对暂不符合事业编制条件的社区书记,享受事业人员工资待遇。同时,加大从社区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公开选拔优秀社区书记担任街道领导干部。目前,全市已有746名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1879名社区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
(三)设立岗位等级序列、实行额度管理。XX市委明确,社区工作者作为街道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全日制工作人员,由街道统一管理使用。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根据岗位特点、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建立“三岗十八级”的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至1.4倍确定平均收入。完善考核制度,重点考核社区工作者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调岗调级、评优奖惩、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已统一选聘社区工作者2.88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的2.3万人,达到总数的80%;35岁以下的1.49万人,超过总数的50%,整个社区工作者队伍学历水平、专业水平、社会化水平大大提升。
XX的实践表明,人是最大变量因素。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对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至关重要。XX抓住了这支队伍建设最要紧的几个问题:一是体制问题,把社区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干部、人才队伍总体规划,经过规定程序将优秀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使他们有“尊严感”;二是身份问题,把社区工作者作为街道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全日制工作人员,由街道统一管理使用,使他们有“体面感”;三是待遇问题,按照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薪酬待遇,使他们有“获得感”;四是出路问题,完善激励保障,加大从社区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选拔优秀社区书记担任街道领导干部,使他们有“成就感”。XX这几条硬招实招,从源头上解决了社区骨干队伍人难选、人难留的问题。
总之,XX适应城市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实践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特大城市治理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党在城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效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党领导城市、治理城市的能力显著提升。XX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较好地体现了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的时代特征,把握了城市基层党建的内在规律,探索积累了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有效路径,对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具有重要示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