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2-03-29 发布

数学(心得)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石门一中 苏 光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究竟如何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既关注又苦恼的话题。新教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教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其实,以上这些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认识与体会总结出来,与同行们谈一谈,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教学中教师有角色要转换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展示数学问题思维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有质疑的精神,有自己的思考与创新。示范性中学的学生基础相对扎实,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自觉地把分类讨论、归纳等思想运用到解题中,只有平时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享受每一小步成功带来的欢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不断超越。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重视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用一连串问题来组织教学;利用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与师生的交流来获取知识,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又完善自己,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时间。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 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师生间相互交流思想、相互探究学习的双向活动,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本着与学生合作的态度,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民主融洽的良好氛围,争取成为他们的朋友。合作产生互动,这与教师单向讲解相比较,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一方面,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有和自己一起学习的“合作者”,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学相长,我们的知识也会在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增长,真正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对视来实现交流,正所谓“亲其师才信其道”。二、教学中教材内容要“用活”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要牢固村立课程标准第一意识,把教材看成是学习资料而不是唯一资料,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并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接近实际的教材进行深加工,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课标》设置了必修课,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体现不同要求、内容各有侧重的选修课程(模块),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使不同的学生可以选读不同的数学课程。其中,B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自然科学、工程艺术、经济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C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人文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A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交流、探究、创新能力。数据处理、数学与社会等模块则主要涉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以及与人类思想、文化相关的数学内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化”与“数学化”的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探讨的热门话题,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灾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中”,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在“退”和“进” 的互动中理解数学。在数学中要善于以生活为背景,建立数学模型,把生活与数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数学才有生命力,生活才会更丰富多彩。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大胆创新了。新教材所提倡互动应该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提出的讨论话题,学生经过思考、体验和领悟,要达到情感上的触动、思想上的共鸣和知识上的积累,关键就一条,学生的脑要动起来。三、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新课程评价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能力,应一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在这一目的之下,评价应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不仅评价学生的客观学习成果(学习成绩),而且注意学生的内在感受和内在动机,从而改变对评价的单一传统型界定,将评价从客观可见的学习成绩延伸到学生的主观态度、情绪等方面,实现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全面化评价模式,发挥评价的真正功能。评价应做到内容多维化、手段与方法多元化,特别是应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量化评价与质的评价相结合。另一方面,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数学认知过程,仅有认知活动对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是不够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效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需要教师在进行评价后通过对自身认识过程的反思才能体验到。1、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对老师作出的评价,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更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有策略地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品德的绝好机会。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谁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 ,每个学生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教师如果具有这样的学生观,就会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多角度地来观察、接纳和评价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能。这种评价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完全按一个统一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理特点。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以上仅是我对新课改的一些肤浅认识,目的是领悟其实质,和同行们一起尽早适应新变化,以新的理念为新课改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