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2-03-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浅议社会调查活动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磐安县深泽乡中心小学 孔德智 [内容摘要] 新课程的实施,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人认为,社会调查活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加强合作是基础,教师画龙点睛式的指导是调查成败的关键,再通过开展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使调查活动的升华。通过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能够使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具生命的魅力。 [关键词] 合作 指导 交流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密切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体会到,传统的品德课程实施,把教育时空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将学习方式局限于课堂传授,“满堂灌”的说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教学缺乏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认知,体验社会生活的重大变迁,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下面就社会调查活动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有效应用,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合作是基础 社会调查小组的建立,从存在形式上看,可以分为较固定的小组和临时性的小组。较固定的小组,就是一旦分组,在较长的时间内,就不再重新分组。它的优点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程度高,配合会比较默契,调查的效率会高一些。缺点是有的调查活动,受地域的限制,不方便小组活动的开展。比如说,小组成员分布在好几个自然村,要到某一村进行社会调查,就会对许多组员造成不便。临时性的小组是指单就某一个问题的调查而成立的,它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机动性也较强。缺点是小组成员之间缺乏了解,沟通配合上可能会缺少默契,对调查的效率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它适用于地域性强的社会调查。比如说,要调查某个村的社会变迁,就可以把那个村里的孩子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共同参与调查。
社会调查小组的建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按调查的需要进行分组,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分组。当然,学生的自主分组,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不管,适当的调控还是必须要有的。小组成员之间,要注意差异性和互补性。每一个小组都应该有能力强的同学和能力弱的同学,这样,可以让能力强的同学来带动能力弱的同学,让每一个同学在调查活动中,都有所收获。一个优秀的调查小组,既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成员,也要有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成员,还要有动手能力强的成员。 无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合作是基础。只有分工,没有合作,也就失去了小组调查的意义。在学习《话说社区》单元时,我组织了一次“关于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的社会调查。在三(1)班,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调查,没有进行干涉。结果发现,可能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他们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好的和好的一组,还不够好的和不够好的一组。由于是“强强联合”或是“弱弱联手”,小组成员之间没有“连点成面”,调查报告缺乏完整性。在三(2)班,我吸取了教训,先确定各小组的组长,然后别的同学再自由选择进哪一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核心成员,协调本组的调查活动。结果与三(1)班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报告基本上能从社区为垃圾分类投放回收所采取的措施、社区成员的认识与行动、老居民的感受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写出了“关于本社区垃圾处理现状”的调查报告。效果明显比三(1)班好。 二、指导是关键
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必须发挥好指导作用。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应该直接参与到社会调查中。教师参与调查,能够清楚地知道调查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以优化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调查出现的偏差,提醒学生加以调整,减少学生做无用功,提高社会调查的效率;确保学生的安全。 如何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给予有效的指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一是询问本地人;二是求助陪同人员;三是查阅资料;四是咨询专业人员。如在《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外就我们磐安的特产组织学生参与了调查,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中药中的白术、元胡、芍药、贝母、玄参这五种药在别的地方也有出产,而且有的地方产量还很高,那为什么我们磐安出产的这五种药材却成为我们磐安的特产,俗称“磐五味”?同学们询问当地药农,药农告诉他们,很多药用植物,离开特有的环境,就无法生长甚至存活,就是种好了,品质也不好。通过查阅网上资料,让他们知道从地理商标、指纹图谱、主治功效、流通标准、价格指数、标准联盟,去解密“磐五味”。知道了该地域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为浙江中部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多山,为大盘山脉主体,山峦起伏,相对高差大,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为13.7℃,夏秋凉爽,年均降雨2402.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862小时,有效积温在4569.7℃以上,土壤pH值为4.3~6.5,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年均大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高山多云雾,昼夜温差大。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地道药材“磐五味”。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理解了特产的地域性。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关键的。针对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缺乏教师的指导,许多调查将会无从下手。例如,学生在第一次开展调查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商讨调查的内容,整理成一张调查表;学生完成调查,在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几个提示性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收集整理资料的要点,避免学生无从下手。例如,在《话说社区》单元《可爱的社区人》一课教学前,我布置了学生社会调查的任务,在调查前,我与孩子们一起制定了调查计划,对调查对象作了明确,让孩子们重点采访在社区的各种工作人员,避免了见人就“访”的盲目性。在资料整理汇总阶段,我引导孩子们把各行各业的社区人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情况作为重点,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在我们的社区里,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有许多人在为大家辛勤地劳动着。社区是一个整体,离开了哪一个职业,我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但是,社会调查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把握。学生在调查中受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或是使用了错误的调查方法,或是执行了错误的指令,或是调查对象不配合。我们教师,不能通过干预手段去阻止这种错误的发生。因为这样的过程性的错误,是学生获取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社会调查活动重在过程的体验,要让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至于结果,不需要过于在意。当然,对于社会调查中出现的明显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调整反向,把调查引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三、交流是保障 要想让社会调查起到应有的成效,调查中的有效交流沟通十分重要。交流分为小组内部的交流和全班性质的调查后的交流。小组内的交流主要是以顺利完成调查任务而做的交流。他包括组长与组员之间的任务分工与协调、小组成员与调查对象之间的交流。处于核心地位的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在调查过程中要给处于外围的同学更多的表现和锻炼机会。不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去做了,让综合能力弱的同学无所事事,使整个调查活动成了“花朵型”。在与调查对象的沟通过程中,做到文明礼貌是最起码的要求,同时要把握好调查的时机。特别是上门调查,既要做到完成调查任务,又不能打扰别人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小组调查结束后,全班性质的交流活动尤为重要。这个交流一般在各小组完成调查报告后进行。通过各小组的展示汇报,使全班同学对调查的内容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整个调查活动的升华。这个时候的交流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小组都各显神通,可以充分运用图片、视频、文字、实物等形式 进行展示。让各个小组进行取长补短,使得整个调查活动更有实效。
在孩子们充分展示交流后,教师要对整个调查活动的得失进行小结。对普遍性的问题,全班提出,对个别性的问题,可以单独向小组成员提出。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们在以后的社会调查活动中少走弯路,提高调查效率,使我们的品德学科更具生命的魅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