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7 KB
- 2022-03-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范文[9篇]_党员心得体会【按乡村建设行动战略是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战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人才是基本保障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因此乡村建设行动要不断强化“人才”基础,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三农”工作队伍。…小编为您整理了《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9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乡村建设行动专题文章1000+篇更多<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1“君臣佐使”配好乡村建设行动之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我国下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一大顽疾。
“君臣佐使”是方剂学术语,指组方配伍的基本原则。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战略是党中央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困扰我国下一步发展的顽疾开出的组方药。配好“乡村建设行动”这方药,需从“组织、产业、文化、生态”四个方面,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抓准主次分明的四味药。配好“乡村建设行动”这方药,需抓准“党的组织建设”这味君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农村基层,农村党支部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与实践主体,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否敏感、毛细血管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乡村建设行动”战略是否能全面落实到基层。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将加强自身组织建设贯穿于“乡村建设行动”的全过程中,定期滋养神经、清理血管,始终保持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敏感度、毛细血管通畅度,以此保证党支部在产业培育、文化复兴、生态保护等农村各项事业推进中始终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建设行动”打牢组织基础。
配好“乡村建设行动”这方药,需抓准“特色产业培育”这味臣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在市场资源配置上占有先天优势,乡村由于历史原因及区位原因在市场资源配置上处于天然劣势。在此历史背景下,乡村未来发展要做的不是与城市争夺发展资源,这既没有政策条件也没有落实空间;而须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在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的强项上做文章。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在村级经济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回乡大学生、乡贤等有理想、有能力的创业群体下大力气培育传统文化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等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乡村建设行动”打牢经济基础。配好“乡村建设行动”这方药,需抓准“传统文化复兴”这味佐药。随着城镇化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传统文化发展面临“继承人”危机;伴随改革开放,西方文化产品大量涌入,逐步占据年轻人的精神空间,留给传统文化空间逐渐被压缩;传统文化日益被边缘化,面临“失根”危机。文化复兴是“乡村建设行动”的必由之路,是培育乡村文化产业的基本前提。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在文化复兴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宣传乡村传统文化,重建“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不再是“土”的象征,同时,大力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及其文化传承人,培养文化继承人,为“乡村建设行动”打牢文化基础。
配好“乡村建设行动”这方药,需抓准“生态环境保护”这味使药。在“乡村建设行动”过程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是新时代发展所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和谐共振,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标志,是培育乡村绿色产业的基本前提。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根据本地环境容量,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及绿色产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科学配置其他中间产业,坚决不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使整体产业布局建立在自然环境禀赋之上,为“乡村建设行动”打牢生态基础。上药为君,主养命;中药为臣,主养性;下药为佐使,主治病。落实“乡村建设行动”战略,要以加强组织建设为根本,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关键,以复兴传统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方能主次有序、协调推进。<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2从“稻渔空间”看乡村建设行动的壮丽前景随着书记总书记在宁夏贺兰县考察调研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的脚步,《喜看昔日宁夏“空心村”变形记》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稻渔空间”的创新做法。从中不难看出,传统的单一型水稻耕作模式已经打破,多元素、立体化、大容量的现代化“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田园画卷正徐徐打开:尽收眼底的“稻田画”展示着田园风光的“外在美”,而暗藏其中的“渔”又生动地诠释了它的“丰富内涵”。“稻渔空间”,是智慧与创新的结晶,也是探索与奋斗的缩影,乡村建设行动的壮丽前景由此向前延伸、行稳致远。
“稻田画”尽显田园诗情画意。一望无垠的田野里,是一幅幅“稻田画”,仿佛种出来的不再是庄稼、是水稻,而是艺术、是画卷。田园风光、诗情画意,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驻足观光,流连忘返。稻田还是那块稻田,但今非昔比,不仅生产了稻米,而且还生产了文化,生产了艺术,生产了创新。新时代的农民,用创新思维和创业智慧把“辛苦”的耕作过程,变成了创作“美”和欣赏“美”的过程。“物质”与“精神”在田野这块背景下交相辉映。一块稻田,一幅作品,由过去单一的“绿色”,变成现在的“红橙黄绿”,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尽在其中。“稻田”由此而增值,增在色彩上、增在艺术上、增在创新上,贯彻其中的是新思想、新路径、新转变,展现了乡村建设行动的活力、魅力和潜力,紧跟其后的,是旅游价值、科创价值、经济价值。画龙点睛,一“画”而稻田活、乡村活、产业活。
“稻渔共生”成就致富“聚宝盆”。稻田不再是“稻田”,而是“稻渔空间”,“稻”“渔”合并之后,由“静”变“动”,由“一”到“多”,丰富的不仅仅是“米袋子”“菜蓝子”,还有实实在在的“钱夹子”。从生产模式上看,“稻渔共生”就是以种植水稻为主体,兼养蟹、虾、鱼、贝等二十余种水产。“稻”与“渔”,变传统单一“种作”为多元混合“种养”,仿佛在稻田里架起了一座“立交桥”,蟹、虾、鱼、贝等在稻田里并行不悖、和谐共生。“稻渔空间”,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稻”与“渔”,不是简单的种养“叠加”,而是科学的种养“互补”,能进一步利用空间、优化环境、放大效益。比如,可以减少废水废物的排放和病虫草害的发生;稻田中蟹类活动和摄食可有效减少杂草的滋生,并且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养料,节省人力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些,都是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完整产业链构筑乡村建设行动壮丽前景。“稻渔综合种养”融农业生产、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为一体,利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的生产经营模式,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构筑包括水稻种植、加工生产、电子商务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条,传统农业的泥土气息逐渐被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快捷所取代。正因如此,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上,还可以植入“乡村游”,开展“吃”在乡村、“住”在乡村、“购”在乡村、“乐”在乡村等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农业”发展。一块稻田,一年四季,从种植、养殖、生产、流通、电商,到休闲农业、旅游、娱乐等等,几乎没有“农闲期”,纵观错综复杂但结构完整的产业链,就像是一针一线、一经一纬,织就了乡村建设行动的壮丽前景,农民的生活也如“稻田画”一般绚丽多姿、生动出彩。<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3撬动乡村建设行动的“人才杠杆”乡村建设行动,关键在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并举,用好人才“杠杆”,谱写乡村建设行动新篇章,让乡村涅槃重生,焕发勃勃生机。
输血加造血,立足需求“发力”。各级党组织要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原则,为农村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开展拓展渠道。一是着重从乡村产业发展出发,提供一系列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一批管理型、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紧缺人才。并加强与有意愿落地农村的企业合作,让有意愿返乡的青年和外来人才有工作机会。二是整合党校、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等资源,采取集中培训、项目参与等方式,对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等加强思想政治、政策法规、产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素质。既把村“两委”干部发展为人才,又把人才吸收进村“两委”中,带领村民实现乡村建设行动。平台加机制,筑牢用才“支点”。人才引进来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搭建好干事创业的平台,着力构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产业,为人才搭建政策扶持、创业发展、投资服务、融资对接等平台,让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有舞台、创新发展有空间。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做好统计分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寻求突破,探寻现有体制和机制中的不足并坚决破除,做到兴利除弊。要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更多的包容和关怀,使他们能够在岗位上放开手脚,大胆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严管加厚爱,增加留才“砝码”。长期以来,基层面临着“引才容易、留才困难”的尴尬局面。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让人才留得住。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立足乡村全面振兴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突出不同职业、专业、岗位区别,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评价,制定适合乡村人才实际和特点的评价标准。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让“庸者下能者上”,激起“一池活水”。多方位关怀人才“厚爱”,建立定期交流、走访慰问、集体谈心等制度,倾听基层干部队伍的意见建议,同时在人才的人文关怀上用心筹划,用真心为人才解决生活、工作、家庭各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人才真正能够感受到温暖。<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4强化乡村建设行动人才支撑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萌萌提出乡村建设行动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笔者认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竭尽所能创造条件发挥人才在乡村建设行动中的作用。
培养人才队伍,盘活乡村建设行动中坚力量。书记总书记指出:“乡村建设行动,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建设行动提供人才保障。”当前,乡村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尤为明显,如何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乡村本土人才是指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和环境治理等各项事业发挥作用的人才,主要包括: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当地乡贤等,这部分人才相对稳定,长期在乡村一线,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发展思路,是乡村建设行动的中间力量,在乡村建设行动中要充分发挥这几类人的作用。健全激励机制,汇聚乡村建设行动优秀人才。乡村本土人才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本土人才远远不够,要内培外引,广纳英才,引进人才为乡村建设行动注入活力。要制定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提高基层人才工作积极性,比如: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要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人才的双向流动,为乡村带去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让乡村同步享受优质的人才资源;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抓住东西部人才扶贫协作、人才基层服务行等人才机遇,引进人才为乡村建设行动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乡村建设行动人才作用。习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建设行动人才队伍。”乡村工作环境较为辛苦,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实,对于在乡村工作的人才,要主动关心、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乡村建设。要通过开展党委联系专家、评选表彰优秀人才等工作方式,营造尊重人才、以才为先的工作氛围,激励各类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建设行动中的作用。<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5乡村建设行动等不来也送不来20XX年4月,书记总书记在视察湖北省紧邻三峡大坝的许家冲村时强调,“乡村建设行动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书记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要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各级党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靠奋斗绘就乡村建设行动新蓝图。
念好“干字诀”,凝聚干的共识。实现乡村建设行动,要凝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识。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拼出来的,新时代更是奋斗者的时代。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铁人精神,摒弃“等靠”思想和“拖拉”状态,坚决克服等靠优惠政策、扶持资金等观望思想,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积极主动作为,脚踏实地干事,像泰山“挑山工”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能让乡村建设行动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要有滚石上山的决心和韧劲,遇水架桥的办法和举措,靠奋斗扫除路上的荆棘,拔除阻碍的钉子,绝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行动不见雨。唱好“众山歌”,明确干的方向。奋斗不是蛮干,要苦干、实干、巧干。要做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规划,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一体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建设行动不是关起门来发展农业农村,不能就农论农,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要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因地制宜抓产业、抓项目,杜绝照搬照套、千篇一律,更不能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乡村建设行动非一日之功,各级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既干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也干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兼顾“显功”和“潜功”,干出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弹好“统筹曲”,汇聚干的力量。乡村建设行动不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村”,不能各自为战,应当凝聚广大党员群众的智慧力量,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内生动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斗。要发挥好党管农村政治优势,通过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健康有序进行。筹划项目、规划产业要尊重群众意愿,多听取群众呼声,加强全面引导,不搞大呼拢、不搞一窝蜂、不搞一刀切,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要注重培养储备一批带头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要健全完善各类保障激励方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共同汇聚起乡村建设行动的强大动力。<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6实现乡村建设行动路上的“花繁叶茂”前段时间,《花繁叶茂》在央视热播,该剧以接地气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诙谐幽默的情节生动地为观众展示了真实的花茂村脱贫奔小康的坚定决心。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书记总书记2015年到此考察时曾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其从“荒茅田”到花繁叶茂的历程,对各地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也具有诸多启发。
实现乡村建设行动要“妙笔生花”。乡村建设行动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篇大文章,在乡村建设行动路上的实践就是一支如椽巨笔。花茂村的规划发展是整体的,但当中的每一处落笔都起到了神奇的效果,村民的一座老房子,经过翻新改造成为农家乐和乡村旅馆,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地道的农家菜、住特色的乡村民宿,感受红色文化,寻找乡愁。过去,农村发展式微,缺乏人才、缺乏规划,一片荒芜沉寂成了乡村的意象。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不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战略,各地党员干部主动奔赴农村干事创业,用汗水和智慧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描绘美丽的画卷,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不仅改善了农村周边生活环境,还涌现出许多因地制宜建成的乡村“网红”景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保住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
实现乡村建设行动要“文化繁荣”。花茂村通过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建成一条陶艺文化创意街和非遗古法造纸等文创产品展示体验店,留住了游客对过往的记忆,留住了“乡愁”的印象。文化振兴是贯穿于乡村建设行动各领域、全过程的,为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在乡村建设行动过程中,文化振兴不是孤立的,它有助于帮助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培养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它有助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也有助于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它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里子”。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战略中,党员干部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沉下身子保育传承繁荣兴盛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的振兴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实现乡村建设行动不可“一叶障目”。在电视剧《花繁叶茂》中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颇深,一个村子上马了山羊放养项目,这本是帮助农民增收的一个点子,但是驻村的第一书记却提出了质疑。与此同时,由于养殖户的山羊吃了村民在山上种的天麻,双方扭打起来,使得村干部们意识到了山羊养殖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从而采取了措施保护植被。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实现乡村建设行动的过程中切忌“一叶障目”,被眼前的短暂利益蒙蔽双眼而把生态保护放在次要位置,而是需要从被山羊吃掉的天麻叶子里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山羊吃了天麻,意味着山羊会吃更多的植物,会破坏山上的植被。书记总书记三令五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产业兴旺是需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的。
实现乡村建设行动要“材茂行洁”。材茂行洁,指的是才智丰茂,行为廉洁,这也是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头雁”的其中一项要求。电视剧《花繁叶茂》中,村委会主任唐万财开着推土机亲自拆除自家房子,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农村“三改”,以身作则,毫无私心,起到了村干部的模范作用。书记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建设行动,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有才智才能有点子带领群众致富,行为高洁才能被群众信服。因此,必须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尤其是党组织书记,既要选好人,又要选能人,培养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基层人才队伍,大力选拔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人才担任农村党组织书记,打造乡村建设行动路上的高素质“头雁”队伍。<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7“三心”照亮乡村建设行动路乡村建设行动,大有可为。3月8日上午,书记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建设行动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建设行动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三心”,强服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建设行动路。
照亮乡村建设行动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书记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乡村建设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建设行动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聚焦于农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交通邮电、村居环境、文化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实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建设行动的民生红利。照亮乡村建设行动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决心”。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民富则国家盛。一旦农业强盛,乡村建设行动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乡村建设行动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一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激发乡村建设行动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用好用活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创造性转化。三是要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借改革之力促乡村建设行动之路平稳顺畅。照亮乡村建设行动路,少不了久久为功的“恒心”。“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建设行动是一个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艰,任务重,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乡村建设行动的要素将会更加丰富和活跃,面临的状况也会愈加复杂。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让以“实干”铸就的乡村建设行动之路坚实而可靠。
乡村建设行动路虽难,“三心”常亮伴前行。当前乡村建设行动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许多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沟沟坎坎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常怀为民服务的“”、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恒心”,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条亮亮堂堂的乡村建设行动路。<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8我将“无我”乡村必振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书记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疑问时说的一句话。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不忘,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建设行动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广大干部需要将“无我”当成一种信念,敢说敢做敢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行动道路,为人民群众做事实、谋福利。
坐上群众的“热炕头”,熟悉乡语知难题。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说道,“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的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是:衡量对错的标准,应该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书记当初从北京到梁家河插队时,由于陕北的口音很重,语言和农民不通,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他同一道的知青,学老百姓的方言,常走到群众中、坐到百姓的炕头上,与他们拉话、聊家常。过了一两年,他就成了梁家河的自家人,百姓有什么难题、疑问都会问他,村里有什么矛盾也会找他去调节,每次都能把事情办得稳稳的。农村矛盾多如牛毛,各地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基层干部不能将自己束之高阁,要真正将群众装进心里,知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那样才能更好地出谋划策。
躺进农村的“土窑洞”,务实高效推工作。“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梁家河村民张卫庞这样形容书记,大家都爱去他住的窑洞串门。书记说一不二,丁是丁,卯是卯,从来不说过头话,对那些表现不积极的社员,他没有吹胡子瞪眼,反而身体力行,从行动上感染着村里人,大家也都开始踏踏实实的工作。在书记当年离开梁家河去上大学时,在县城住的那一晚都没有合眼,不断的嘱咐村里的工作以后怎么干、怎么安排,从大搞农田基建、山洪问题、口粮问题等各个方面细致地传达给社员。现在的很多干部,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机械式地传达各项任务,造成很多百姓不服管,间接地破坏了干群关系,百姓也被当做“刁民”。其实农民是非常实际的,他就看你能不能做事,能不能公道。你给他们做工作,必须让他们思想上能接受,思想工作做通了,那么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干部要敢说敢做敢担当,脚踏实地将村里的工作做好。修起利民的“淤地坝”,创新方式便百姓。书记当了支书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社员们在村里的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由于村里人多数思想比较保守,认为老祖宗没干成的事,自然有没干成的道理,所以都持反对意见。为了能够让梁家河子子孙孙受益修起这个淤地坝,书记在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基础上,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把如何加固、如何防洪等办法都讲清楚,一遍遍解释,最终大部分人同意了,这个利民工程也就热火朝天地建成了。还有建设沼气池、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均实实在在为社员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些现在看来造福一方的副业背后,在当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负责人也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这种铤而走险,正是把人民百姓装心里,切实为他们谋福利。现在很多干部怜惜自己的“乌纱帽”,不敢放手去做实事,只在原有工作方法上修修改改。时代在进步,很多举措已不再适用新矛盾新问题,只有根据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有效解决疑难杂症。< 农村党员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优秀优秀范文9“小葡萄”串起乡村建设行动“大梦想”
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郝家镇薛家村葡萄种植基地,只见一串串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点缀枝头。经过精心管理的葡萄长势喜人、挂果均匀,弥漫着夏日的甜蜜和丰收的喜悦,这是一幅紧扣产业脱贫主题、助推乡村建设行动的丰收画卷。据村党支部书记盖永峰介绍,以前村民就是种点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一年下来收入不多。自从村里发展葡萄产业,一年下来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1万余元。葡萄是郝家镇薛家村的特色产业。2013年,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思路,牵头成立了“葡香园”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园+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使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薛家村也由此走上乡村建设行动路。如何想到成立合作社的呢?那得从薛家村的葡萄种植历史说起。20世纪80年代,薛家村大部分耕地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不高。于是1986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该村从大泽山引进苗木实验种植葡萄,并聘请葡萄种植技术员到现场指导种植技术,部分农户当年种植30亩,后发展到150亩。但由于种植形不成规模,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打不开销路。到2007年,葡萄种植跌入最低谷,每公斤葡萄仅卖1.4元。面对如此困境,新当选的村“两委”在郝家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对葡萄种植实施了补助政策,并筹划、举办了第一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扩大了郝家葡萄的知名度,村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2013年,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紧紧扭住葡萄产业这一特色,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产业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大力发展葡萄加工产业,部分群众采取传统工艺酿制葡萄酒,打造了“昊嘉”葡萄酒品牌。截至目前,全村葡萄种植户150余户,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主要品种为巨峰、早红、玫瑰香等10余个品种。从200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13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每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先后被评为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省旅游特色村、AA级国家旅游景区。薛家村紧紧围绕乡村建设行动这条主线,以葡萄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抓产业、兴旅游,促融合、助增收,带动周边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余元。
“今年的葡萄预计在7月下旬进行采摘,采摘时间可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村党支部书记盖永峰介绍。葡萄种植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效益突出、市场前景广阔。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走上了葡萄种植路,经过30多年的发展,薛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村干部贯彻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心得体会[6篇]学习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心得感受[6篇]党支部贯彻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总结[6篇]党支部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6篇]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6篇]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乡村建设行动心得[6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暨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6篇]学习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受(乡村建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