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2-03-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提高课堂实效——《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 南师附小 陶薇 内容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它将历史、地理、自然等多学科知识融会在一起的综合活动课。怎样才能上好此课呢?《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可以看出,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重在让学生体验与感悟,而不是将现有的道德观强加给学生,或强灌给学生。本问想就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谈一点看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世界,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针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弊端,注重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注意在学习时空、学习心态、学习地位上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从时空上解放学生,让学生有更多互动交流
如《和爸爸妈妈谈谈心》一课的教学中,开始借助录像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滔滔闷闷不高兴地坐在教室里,小丽走过来问道:“为什么不开心啦?”滔滔愁眉苦脸地说:“今天,爸爸因为我踢足球的事生气了,我就是喜欢踢足球,这有什么错?”滔滔是该耍赖争吵,还是该和爸爸谈谈心呢?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用自主选择座位的形式来回答。同意“耍赖争吵”的同学坐左边,同意“和爸爸谈谈心的”的同学坐右边,然后两组学生对抗辩论回答来帮滔滔出主意。在学生自由组合的两组对抗辩论中,学生知道了当自己的意见与家人发生冲突时不应该蛮不讲理,耍赖争吵,该明白家人对自己的期望,该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对方。 为了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在课堂座位的分布上可将传统的“秧田式”的课堂组合方式调整为小组式、“U”形式等,甚至还可以到教室或学校外某一现场进行实地教学。如《家乡的风味小吃》一课,先通过课内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家乡的特色小吃。再带学生到市场中的风味小吃店里,指导学生亲自做风味小吃,引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进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从时空上解放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让师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在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和道德的认知水平。 二、从心态上解放学生,让学生有自主乐学情绪 教师要敢于把学生从传统的“做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创设“三多”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愿学、乐学。
其一,多设计学生自由活动的环节,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课,教师不宜多讲,让学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评价中明白家庭的温馨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自己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激发学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恩。 其二,多采用激励措施,如课堂上多使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聪明”等激励性语言或发“小红花”等正面激励措施,让学生愿说,敢说,敢做,乐学。 其三,多给学生自我表现机会,如学生发言可变举手点名式为不举手的自由式,有些行为规范要由语言表述改为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约束,有更多的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既可活跃学生身心,表现学生内心世界,保持学生积极乐学的情绪,又可活跃思维,深化道德认识。 三、从地位上解放学生,让学生有自由驾驭教材的权利 教师要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配角”与“主角”的关系。课堂上,师生的地位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应该是驾驭学生,驾驭教材的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为学生学习教材铺路搭桥,解疑排难。 如《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一课,开课揭题让学生质疑:同学们,你们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弄清与课题相关的哪些问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整起来。有的说“
我想弄明白为什么要尊重学校工作人员?”有的说:“我想知道怎样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学生以教材主人的身份,带着问题和学习目标很快进入到学习中。课中教师借助教材的典型人物与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引导学生育情明理。课尾导行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难或不明白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讨论解决的呢?”一名学生说:“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要尊重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劳动成果,可我的妈妈总是说陈老师在经济社会给学生补课却不收钱可真傻,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让妈妈也尊重老师。”这是一个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二难问题,教师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启发学生们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个疑难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角色。 综上所述,教师应充分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导行准确、实用、巧妙,必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