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4-22 发布

语文(心得)之语文自能读书模式探索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语文自能读书模式探索 ‎ ‎    一、呈现读法,加强指导 ‎    这个过程,也就是借助一个教材阅读的过程,采用恰当的方式把一系列读书方法归纳出来,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认识这些方法。‎ ‎    1.指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读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而课后提示中的思考题又是文章的重点,带着课后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    2.指导学生按提出的要求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读书,“其义”就会更明白,学生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边读边思,圈点勾画,分层理解,提出疑难。‎ ‎    3.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后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思,这是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在学生读书后,要指导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文意。‎ ‎    4.结合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读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指导读书,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学到一些写作方法。‎ ‎    5.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品味,提高其鉴赏力,陶冶其情操,作为理解课文的突破口。‎ ‎    6.指导学生前后联系,整体感知地读书。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    7.让学生进入情境后,再指导表情朗读。在授课时要多进行情境描绘,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境界中,体会感情,再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8.叙述画面内容后,再指导读书。首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画面,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提示,再引导学生摆脱框框,发表议论,然后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和表达图意,最后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    二、学生习练,尝试自读 ‎    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只依靠老师的指导,还必须让学生经常习练,尝试自读。习练的过程,也就是创设以上适应各种读书方法的学习情境,提供类似的课题或阅读材料,并给予适当的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运用自己已经认识的读书方法尝试自读。‎ ‎    三、运用读法,形成能力 ‎    读书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觉读书习惯。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读书习惯的:‎ ‎   ‎ ‎ 1.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课外读物。在读课外读物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边勾点图画和批注,把一些好词语、好句子,还有一些好的写作方法,都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 ‎    2.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最好的阅读材料。学生自读能力的形成,关键要把握好两关:一是预习课文内容关,二是细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关。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新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一个预习提示,这是学生预习课文的最好的向导。每接触一篇新课文,我都要求学生读一读预习提示,弄清预习要求后,再按这些要求在书上勾点圈画和批往。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已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标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这就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细读课文前,我只提出“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一段一段地读,一段要反复多读几遍,直到自己读懂为止再举手发言。比如《穷人》这一课,学生读完第一段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从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和桑娜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和家具擦得很亮,知道了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人。”有的说:“我从第二自然段桑娜沉思的那段话读懂了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还有的说:“我从‘没有一个照顾她啊!’中的感叹号读懂了作者对西蒙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