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7 KB
  • 2021-04-22 发布

5篇纪检委书记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感悟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5篇纪检委书记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感悟 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1】‎ 为期4天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逾6000字的会议公报同日发布。从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到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全会着眼未来5年乃至15年发展提出的建议,勾勒出一个有“未来感”的中国,让身处各地的中国人和关心中国的海外人士,对中国发展路径有感知亦抱期待。‎ 这份“未来感”,来自于当下发展的“现实感”。随着中国从“一五”计划行至“十三五”规划,“凡事预则立”已深入国人血液和骨髓。五年规划制定日益成为确保中国沿正确方向、以正确节奏朝目标努力的“动力源”,充实着“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的执政智慧。‎ 在研判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上述重要目标由经济、科技、市场、教育、文化、法治、生态等众多领域一个个具体目标组成,共同勾画出面向未来的目标路线图。‎ 这份目标路线图“现实感”与“未来感”兼具——既扎根现实,体现未来发展之于当下既有成绩的延续性;又着眼未 来,凸显对“十四五”时期乃至二〇三五年发展预期的前瞻性。具体而言,发展目标兼顾“近”与“远”,平衡未来五年要做的重点与到二〇三五年预期实现的远景;融通“大”与“小”,统筹总体发展大目标与细分领域的小目标;把握“上”与“下”,既为顶层设计精准谋划,也为基层实践留出创新空间。‎ 这份“未来感”,亦指向普通人的“幸福感”。“谋幸福”一直是关涉中共初心和使命的大事,它并非凭空而生,不仅源自每个人对自身实际需求满足、利益获得、生命财产安全等的主观体认,也有对获得感、安全感的情感体验和升华。从就业、教育、社保,到健康、科技、环保,每个关心自身福祉的人都可从全会公报中读到关涉切身利益的段落,尤其在民生安排上,这份“未来感”与每位个体息息相关。‎ ‎“人”首先是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一笔”——正如全会所展望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中,“人”亦居于突出位置,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从“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到“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全会均有明确。‎ 而全会所提重要措施实则是提升人们幸福感的一个个具体注脚。无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还是“全面推进健康 中国建设”,无论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还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无论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这些都是在为中国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夯实基础。‎ 这份“未来感”,明晰中国置身世界变局的“方向感”。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百年未有大变局之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科技等领域正经历深刻调整。步入后疫情时代,中国如何应对加速变化的变局?如何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从设定目标到提出举措,全会表明,以开放求共赢仍然是中国坚持的方向。‎ 从远景目标看,全会提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从“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看,全会提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从具体部署看,全会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循全会所指路径,中国以开放合作言行回应世界,将继续为世界贡献“发展红利”,和合作伙伴共同受益于未来。‎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活是一个七日接着另一个七日,那么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五年接着另一个五年。相信随着明年中国发展新规划路线图的铺开,在向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迈进的 路上,更多的“未来感”将层出不穷,发展所带来的聚变将最终惠及所有人的美好未来。‎ 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2】‎ ‎“开放”一词被提及十余次,不仅出现于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十三五”时期的历史成就部分,更贯穿中国“十四五”规划这一“小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大目标的制定,被认为是中国开放决心的又一次集中宣示。‎ 如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公报说,中央政治局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在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就部分,公报指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开放可以说是中国发展的一项鲜明标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中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近些年,从最高领导人________一再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到一系列具体开放成果不断落地,中国一直在开放中发展自己、贡献世界。‎ ‎“十三五”时期,中国致力于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从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容到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实施外商投资法到不断扩大金融开放,从开创进 博会到举办服贸会……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已成为各方普遍观感。‎ 展望未来,“开放”依然被置于中国发展的显著位置,贯穿“大远景”和“小目标”。‎ ‎——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括“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依然包括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公报还用单独一段的篇幅谈及“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在中国发展的两个目标中“开放”被显著提及,显示出扩大开放仍将是中国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于自身和世界,都有积极意义。‎ ‎“中国一直将自己置于‘世界之中国’制定政策,尤其是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坚定开放将给世 界继续注入稳定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尤其是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的当下世界,全会显著提及开放,显示出中国仍在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这与中国一直以来的立场是一致的”。‎ 公报还显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全会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高飞认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体现,而非相反。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意味着未来中国在与世界的合作中,自身的市场要素将变成一个显著优势。而过去,中国更为明显的是劳动力优势。‎ ‎“但不变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对于世界将继续意味着更多的机遇。”高飞指出,正如________本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说:“我们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3】‎ 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1953年,在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这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在全国实施。到2020年,中国制定实施了十三个五年 规划,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圆满实现。通过一连串的五年规划,中国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五年规划有效确保了国家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从中既可以看到共和国不断前行的发展轨迹,也能读懂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今,“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标注了新方位。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飞跃。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15年的15.5%提升至2019年的16.3%;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壮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接近30%,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取得突出成效;“一带一路”建设也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2020年,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凭借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率先从走出疫情阴霾,实现经济社会稳步复苏。“十三五”时期的突出成就,充分显示出中国上下一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爆发的巨大力量,为中国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让世界分享了中国发展机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化。经济全球化逆流涌动,保 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疫情引发的问题和激化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十四五”时期,中国外部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站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特殊意义不言自明。‎ 英国广播公司称,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将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意义重大。彭博社称,面对与美国加剧的紧张关系、世界经济受新冠疫情重创而陷入衰退的背景,围绕此次会议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国将如何利用国内资源维持经济增长。路透社在报道中指出,“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中国避免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新加坡《海峡时报》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为中国近期和更长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外媒的广泛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期待中国“十四五”能够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报道中写道,“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中国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这给中国制定新的政策框架搭建了绝妙的平台,给予了中国巨大的优势。”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再次凸显中国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定力和韧劲。随着“十四五”规划绘就的蓝图徐徐铺开,中国坚定不 移谋发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定能回答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命题,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4】‎ 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1953年,在取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这一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这个历史交汇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已编制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计)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 ‎1951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同时,党中央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当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设想。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 ‎“一五”计划于1955年审议通过,确定了以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此后,“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巨大贡献,新中国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编制并实施了“六五”到“十三五”共八个五年规(计)划。其中,1981年开始的“六五”计划,首次将社会发展纳入其中,名称由“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变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把“计划”改为“规划”,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开始,审议通过五年规(计)划成为历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1995年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00年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5年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阔步走向全面小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圆满实现。‎ 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5】‎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三个五年规(计)划,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分析国情世情变化,把握对未来形势的前瞻性判断,是编制实施规划的一条重要经验。‎ 比如,“六五”计划经过3年的详细调查和反复研究的过程,按照党的十二大的部署,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绝大多数指标提前或超额完成;“九五”计划聚焦推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些定位科学、实事求是的计划或规划,对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牢牢立足实际,科学判断历史方位,才能把握发展大势,推动事业取得新发展新成就。”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许素菊说。‎ 与以往五年规(计)划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十四五”时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在这种导向下,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的依赖性减弱,内生稳定性提高,生产分配流动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2010—2019年,中国出口依存度从26.2%下降至17.3%,对外贸易依存度从49.4%下降至31.7%。”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孙豪分析,与此同时,中国居民消费率在持续上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十四五”时期,我们需要因时制宜、因势而动,构建新格局,释放新动能,实现新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背景。目前,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面对“十四五”时期的国内外环境,我们需要更加自觉地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