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4-22 发布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历史课,课堂提问从哪儿开始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历史课,课堂提问从哪儿开始 ‎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提问的设置十分关键。课堂提问涉及到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时机、方式途径等,要想很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中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三项任务,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通过教师巧妙设置的疑问,使学生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得出规律性的东西。现以《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一课的讲授,谈谈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置。  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疑问,培养学生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      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我提出: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学生通过看书,可以得出两点:一是中共的影响;二是两位将军的爱国之心。这就把本课的第2部分内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西安事变联系到一起,同时也说明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是深得人心的。另外一点,即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影响,就需要教师联系“一二?九运动”才能使学生得出结论来,由此使“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这两个貌似独立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了。  二、在历史与现实相联系之处设疑,培养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分析当前实际的能力。      在放“一二?九运动”的录像前,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从“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广大青年学生身上体现出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生来讲有何意义?学生看后,讨论很热烈,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学生懂得:爱国主义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我们今天的青年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把祖国建设好的雄心壮志。  三、在总结概括之处设置疑问,培养学生历史的、辩证的观点。      每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讲授“西安事变”中,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西安事变后,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一派和共产党都不主张杀蒋介石,但二者的出发点一样吗?为什么?      有许多同学都认识到了蒋宋的私人关系,也知道共产党人的出发点是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激烈讨论,大家逐渐认识到: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一派主张不杀蒋介石,是从他们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的;中共不主张杀掉蒋介石却是体现了为抗日着想、为民族着想的宽大胸襟,也体现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同时,中共的这一决定也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      但当我接着提出:就答应“停止剿共,一致抗日”这一点,该如何评价蒋介石?大家的观点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对历史人物如何评价的问题,一方面要作实事求是的肯定,另一方面又要指出其历史的局限性。蒋介石是屠杀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刽子手,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但就答应“停止剿共,一致抗日”‎ 来讲,虽然蒋介石是被迫答应的,但他这个承诺毕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抗日、对人民、对祖国都是有利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设置得好,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发展学生的思维方面,通过设置疑问,教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开动脑筋,这对于理解历史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