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简谈高考作文审题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简谈高考作文审题应具备的几种意识胥建华 张 锐(大连开发区八中;大连开发区一中 辽宁 大连 116600) 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作文要符合题意。近年来,作文命题趋势由话题作文逐渐转向新材料作文。由宽泛的话题,变成了相对限制一些的材料,在审题上设置了一定的难度。作文的审题,归根结底,就是考生与出题老师的思维意识要达成共识,取得一致,形成共鸣,从而更好地把题目和文章本身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脱节。在作文审题时,学生一定要慎思明辨,上下求索,要弄清题目的“限制”和所给的“自由”,准确地把握出题人的意图。在作文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意识:1 全面意识有的同学在阅读作文题目的过程中,不注意阅读题目,觉得自己抓住重点了就行,往往漏掉一些重要的信息,最终造成作文行文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在作文题目中,往往一些细节的话语,对整个题目起着限定作用。一旦我们在写作时不注意这些细节,往往造成丢分。对于这种情况,同学们对于作文试题的文字,每一个部分都要认真解读,树立全面意识,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2007年辽宁卷作文题: “人生如登山,往上即使迈一小步,也是一个新的高度——我能。”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
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800字。作为话题作文,这个作文题目的角度极其宽泛,考生可以从自身出发,选择“能”的内容,而将“我”摆进去,写出文章的力度十分重要。而在这个题目中,要求“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注意不能脱离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写“能”的话题,因为题中的“我”是对话题的“限制”。而事实上,很多同学都忽略了这一点。2 思辨意识很多同学在思维意识上缺乏必要的思辨思维。这种思维习惯,在审题时往往不注意联系地看问题,只注重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在写作时,往往习惯于把话说死,在表达上形成漏洞。学生在对一些可以从多方面考虑的题目进行审题时,很容易只从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由此导致在审题时不能全面地考虑题意。如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这个题目看起来可以从单方面下手。也有很多同学会觉得从哪个方面入手都是可以的。可是根据网上最后阅卷老师们的反馈,阅卷老师们形成的标准是:“
一是只是很表象地写灵动或沉稳,可以拿到42分。二是在描写、阐述灵动、沉稳中谈到山水,并有所深入,比如有所感触、议论、抒情等,可以拿到46分左右。三是最高层次,文章已涉及到‘然而’后的转折意思,有思辨的意味,谈及到‘变’与‘不变’、‘动’和‘静’、‘一面’和‘多面’等辩证关系。不过,不能写成“正”与“反”、“内”与“外”的关系。达到这一层次,可以拿到50分以上。”由此可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材料中的联系,注意题目的思辨性,是我们在审题时必须把握的一个原则。3 正确的价值观有些同学,缺乏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把生活中一些不严谨的思想看法带入到作文中。这些同学在遇到一些需要拷问我们思想观念的作文题目时,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如2008年辽宁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有人认为,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个题目紧扣当前社会的热点,摘取某杂志刊登的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谈了青少年中存在的对五种社会现象的评价问题: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评价,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的评价,对“过马路闯红灯”的评价,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的评价,对“诚实意味着吃亏”的评价。同时还对比鲜明地列举了两种人对这些问题针锋相对的看法:一种人认为,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一种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 考题材料涉及的是考生的思想认知和精神世界的层面,是关于现在青少年个人价值观念与个人品德修养以及社会公德取向的重大问题。在审题中,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要善于激浊扬清,弘扬主旋律,帮助人们分清是非善恶,澄清模糊认识,改变错误观念。切忌剑走偏锋,言辞过激,一定要客观公正。言为心声,意在笔先。在动笔之前,审题至关重要,准确把握题意,才能确保我们的文采得以施展。否则,南辕北辙,只会让我们的心血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