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反思教育行为 打造优质课堂
一、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关于教育观念的反思我们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一生都要与学生打交道,教师与学生构成我们职业生涯的整体。师生关系的和睦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教与学表面上看是两件事,实际上是一件事。因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有机地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配合老师,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具体地说,教师要信任学生,并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慈爱之心来温暖学生,用悲悯情怀来理解学生,学生才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便能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以来,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总习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全然不理会学生的感受。一旦发现学生不尊师教,便用不同的惩罚方法来对待学生,以至师生关系十分紧张,甚至变成了猫鼠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下要搞好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顶多只能培养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奴才,绝对不能培养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人才。
古人将“师之道”概况为“传道、授业、解惑”。所谓“传道”就是道德教化,“授业”就是传授知识,“解惑”
就是指点迷津。也就是说“道德教化”即“育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身为教师,始终要记住育人最重要。首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都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走上人生的正确轨道,要耐心地帮助他们,规范他们的言行和习惯。其次要欣赏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相信他们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最终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专门人才。教师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用分数来评价学生,而要用多元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这样才是教育的真谛。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关于课堂角色转换的反思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课堂成了教师的独立王国,“我的地盘我作主”。因此,教师独霸课堂,搞“满堂灌”,甚至下课了还要拖堂,就成了司空见惯的行为。许多老师在这种大权独揽,唯我独尊的课堂里夸夸其谈,口若悬河,颇有成就感。殊不知,有时候,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却听得莫名其妙。有时候,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满头大汗,而学生却显得轻松自在,心不在焉。老师讲得累,学生学不会,教师情绪恶化,师生关系紧张。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没学会,能力没提高,而教师的激情消退了,思想麻木了,职业倦怠了,成就没有了。
新课标对以上教学行为作了拨乱反正,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要求。要求教师“还政于民”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起组织和指导作用,教师仅仅是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控制课堂节奏和学习进度,检查学习效率,展示学习成果,纠正学习偏差。总而言之,学生的“学”必须统领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作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读、译、背、讲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归纳重点难点,提炼内容精华。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课堂的配角,是不是说“让学生自己学,教师什么也不用讲了”呢?当然不是。新课标只是要求教师不要“满堂灌”,要少讲,精讲,学生能自己弄清楚的内容就不要讲,学生有疑难而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要重点讲,讲深讲透。总之,在课堂上,学生要“忙”,教师要“闲”。让学生动起来,自发地学习,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最牢靠,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在长期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三、教在课堂、学在课堂、落实在课堂 ——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课堂教学的主要行为。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哪个更重要呢?许多老师认为是“教”重要,因此在个人的“教法”上比较用心设计,而对学生的“学法”则缺少关注,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教师想教好 的美好愿望,由于没有正确的学法配合,最终成为泡影。又因为教师重自己的“教”而轻学生的“学”
,总习惯霸占课堂,一讲到底,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也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做作业,所有的作业基本上都留在课外做。在课外做作业缺少教师的指导,知识点不容易得到落实。有些学生由于无法独立完成,只好抄袭他人的作业应付差事。由于教师所教的知识在学生那里无法得到落实,教师的“教”最终成为“无用功”,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在课堂、学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是解决上述弊端的有效良方。
教师“教在课堂”,主要是“教学习方法”,“教重点难点”;学生“学在课堂”,主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进行”。“落实在课堂”是指学生通过以上三种学习方式解决学习内容中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难点,然后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使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得到落实,不把问题遗留到课外,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教在课堂、学在课堂、落实在课堂”的教学要求决定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占据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即30分钟,而教师只占三分之一,即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练勤练。教师讲到要点,学生学到实处。教是“点金术”,学是“基本功”,落实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