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93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宣传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中的文化自信心得_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宣传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中的文化自信心得_心得体会
【按文化是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则是硬任务。“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必须在文化强国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小编为您整理了《宣传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中的文化自信心得》,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专题汇总 500篇 更多 <
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和心得感受(文化自信)
弘扬核心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 “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现中国梦,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突出强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建设持续引领社会新风尚、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发展新活力,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如书记总书记强调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越要加强文化建设,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是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则是硬任务。“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必须在文化强国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凝心可聚力,心齐可移山。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之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和心得感受(文化建设)
奏响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交响诗”
11月1日,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成都开幕。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xx省和重庆市两地一同举办,是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策部署的务实之举,也是以文化繁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的务实之举。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目标要求,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从这个角度而言,第六届中国诗歌节既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推动落实“十四五”规划和文化强国的需要,更是推动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于川渝两地的诗歌爱好者和干部群众而言,就是要在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去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发展诗篇,要在区域经济发展奏响融合发展的“交响诗”。
中国诗歌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是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盛会。这是继第四届中国诗歌节在xx绵阳举办之后,xx再次迎来这一盛会。今年的中国诗歌节更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从时机上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当人们沉浸在五中全会精神的热议与期盼之中时,第六届诗歌节盛开开幕,可谓是令人心情激昂,心潮澎湃。诗言志,歌咏言。生逢盛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开启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擘画出了一个可期可待的大美蓝图。无论是诗歌爱好者,还是文艺工作者,或者是广大干部群众,这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就是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伟大章节。把诗歌创作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与美好未来的憧憬结合起来,与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的诗歌才会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才能唱响人民群众的心声,才能激发出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的壮志豪情。
中国诗歌节在川渝两地同时举办,这既是对巴蜀文化的一种肯定与认可,也是对川渝经济的一种有力促进。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辉煌璀璨。无论是对于xx,还是对于重庆,诗歌文化底蕴都极其丰厚。两地历史文化悠久、丰富多彩,造就了底蕴深厚的巴蜀文化,孕育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诗人和文化艺术大家。第六届中国诗歌节选择在成都、重庆联合举办,既是对巴蜀地区诗歌文化的充分肯定,也对川渝文化事业发展的肯定。川渝山水相依、人文相亲,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安排,让两地共同举办中国诗歌节,目的就是要通过文化上的交流融合,激励两地干部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主动担当作为,并通过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促进川渝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巴蜀文化繁荣昌盛。对于川渝两地的诗歌爱好者或干部群众来说,要以此次中国诗歌节为契机,面向未来,把握机遇,携手奋进,共同提升巴蜀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诗歌节是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一场文艺盛会。作为诗歌爱好者与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的笔触放置到伟大的时代潮流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发时代之先声、颂时代之精神,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文化力量。<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和心得体会(文化繁荣)
奋力建成文化强国永葆中华文明生命活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作出了规划和设计,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确定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按照中央部署,“十四五”规划完成后,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再过10年,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和文明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
文化宏图绘就,建设任重道远。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在文化建设对外方向上,“西强东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未来必须解决好争取国际话语权这个重大问题;国内文化建设中,尚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各种需求。
繁荣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内外兼顾,以提高国家文化整体软实力。今后十五年必须紧扣建成文化强国重要目标,完成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项重任。
建成文化强国其中一个重任就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这也是现代化国家的标志,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同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尽享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支点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书记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凝聚力量、站稳脚跟。
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最关键的引领力量。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提供更重要的力量源泉。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核包涵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高度、深度与广度。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中华文化之光照耀现代化国家建设征程,更加彰显影响力、凝聚力,历久弥新永葆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