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网评五篇
【篇一】
3月27日,《人民日版》头版刊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五大方面、十八个条目给出详实的指导。无疑,这是一条让人振奋和欣慰的消息。劳动教育今日能够得到官宣,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可期。
现在的家长,许多成了孩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绝大多数孩子的现实写照。幼儿园、小学生这样能理解,还有不少寄宿的中学生会把脏衣服、臭袜子攒一个“回家周”带回来当“见面礼”,就连大学生用电饭煲煮个饭都不会的大有人在。啥也不会、啥都不干,这一声声家长的抱怨就是最好的佐证。
严重的劳动教育缺位,让崇尚劳动的传统美德在流失。劳动苦、劳动累,体力劳动甚至演变成了“低贱”的代名词。在城市里,有多少人会对环卫工、农民工“另眼相看”?在农村中,又有多少家长持着孩子只管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农村别再这么遭罪的想法?劳动不值钱、劳动没出息,人们虽然嘴上不忘初心里却是这么想的,当个劳模甚至都不如当个网红来得“体面”。
劳动的价值被忽略,也戳中了社会的痛点。就拿浪费现象来说,很大程度上与忽视劳动有关。我们都知道《悯农》这首诗,你若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会,哪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认知。舌尖上的浪费还只是一个方面,意志品质的不坚、动手能力的下降、骄奢淫逸的泛滥、奉献奋斗的衰退,这些同样都与淡化劳动息息相关。
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到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到售货员张秉贵的“一抓准”和“一口清”,再到大国重器时代的工匠精神,无处不闪烁着劳动的精神光芒。正如文件中所说,青少年不光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此番强调劳动教育,正当其时。
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时代刚需,更是时代之幸。当然,想要扭转当下青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尴尬局面,就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意见》落实,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归位。社会、学校特别是家庭,都要做劳动育人的推动者,让广大青年都成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受益者。
【篇二】
劳动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诸要素协同与合力,方可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基因”,因此而可传承,并化为孩子的实际发展。
劳动是人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劳动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社会劳动要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去,要培养劳动观念,体现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创造。
改革开放后较长时间内,德智体美劳都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描述和人的素质的基本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迁,“劳”的涵义也在转变,由专注于体力劳动转向动手动脑、全面能力的提升。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国家文件层面为劳动教育再次正名。
当前,必须认真思考教育中劳动的内涵和价值。劳动的内涵是实践,是躬行,是参与,是身体力行,而劳动教育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除了追问劳动的内涵外,还需要思考劳动的育人功能。在学校内劳动教育有综合育人的功能,应当将“劳”作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以落实的辅助线。
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在校都较少劳动,劳动能力差,对劳动的意义认识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此外,我们还要告诫孩子,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赠与以外,其余的一切都需要通过劳动获得。在学校内劳动教育还应体现综合育人的功能,应当将“劳”作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以落实的暗线,劳可以育德,汗水可以涵养品格;劳可以增智,劳作能够增进智慧;劳可以健体,操练可以强健体魄;劳可以鉴美,活动可以让孩子学会鉴赏。
要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需认真思考劳动教育如何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这一重要问题。课程体系是一个学校的核心育人载体,进入这一载体方可意味着进入学校的主流业务。当前,劳动教育进入课程体系可以采用独立课型、渗透课型、关联课型和特色课型这四种方式,独立课型可以依托劳动技术和通用技术;渗透课型可以通过道德与法制、思想政治、历史等进行布局;关联课型可以通过科学中的动手实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进行安排;而特色课型可以通过开发园艺、剪纸等校本课程来实现。
推进劳动教育,家校缺一不可,两者需要形成共同体,否则各自单兵作战,既容易因缺少衔接而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5+2=0”的尴尬状况,即5天的在校教育因为周末两天在家的放任自流而前功尽弃。家校协同需要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和主体作用,可以尝试以下途径。一是将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进行衔接设计,让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意识能够内外迁移。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曾经做过长达二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家庭只有让孩子通过劳动学会生存,能够自立,孩子才能够在学校、社会等更广阔的平台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二是尝试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开设家长实践课,营造和增强热爱劳动、勤于实践的氛围。三是集体志愿服务,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四是共同参加劳动基地活动,大手拉小手,共同成长。
劳动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诸要素协同与合力,方可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基因”,因此而可传承,并化为孩子的实际发展;唯系统设计与安排,方可让劳动教育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历程,因此而可深远,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我校师生认真学习了《意见》精神,纷纷表示要落实《意见》要求,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确定劳动教育内容、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工作部部长原广华表示: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民群众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创造幸福的源泉。《意见》的印发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为高校强化劳动教育提出了“硬指标”。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劳动课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性教育基本上达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综合目标。在《意见》的指导下,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劳动观念教育引导,可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培养劳动认同感、成就感,在劳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和目标。
教务处处长崔清亮表示:我校历来重视劳动育人,学校先后出台了《山西农业大学劳动教育课管理办法》《学生劳动教育课考核标准》等规定,把劳动课纳入了学校的“必修课”体系。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意见》要求,强化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
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建武表示:劳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之一。《意见》为我们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导。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因地制宜,对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统筹规划,探索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
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姜红军表示: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人类文明,把劳动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历程中是加强我国素质教育的题中要义。劳动不仅可以强体,亦可增智,亦可育德。我们学生工作者应加强引导大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从劳动中懂得“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的古训,感悟“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的收获,让热爱劳动成为一种新时尚!
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毛晓霞表示:《意见》的印发也是习总书记新时代教育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中“劳”是短板,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不光是强化了劳动教育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丰富了整个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追求。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就是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在思想观念上,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通过劳动实践培养价值判断,进而把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姚琦表示:近年来,青少年中出现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以及“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不良思想,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意见》的印发对劳动教育进一步融入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证,有助于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思想上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在行动上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进而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过硬本领、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软件学院副院长成丽君谈道:《意见》指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我校的教学计划一直设有劳动技能课,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意识成效显著,作为教学副院长,我将探索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中,注重利用知识和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农学院辅导员陈占强表示:高校辅导员应积极落实《意见》精神,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促进学生深刻认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树立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教育学生爱劳动、想劳动、会劳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同时要积极协调家庭、社会力量,共同为学生参加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做好保障。
动物科技学院辅导员杨兆强表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精神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与发展。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要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和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学生端正劳动态度,涵养劳动情怀,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淬炼劳动品德,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林学院辅导员毛守强表示:农业院校培养新时代人才,专业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有利于培养高质量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林学院学子的成长成才有了更加具体的指导——“宜林则林”,希望更多林苑学子能够把更多综合性、实践性专业知识应用到劳动课程中去,磨练意志,促进知识成果化转化。
资源环境学院辅导员魏武斌表示:新时期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至关重要,要让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新时代充分展现,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更要教育大学生在劳动中运用理论知识,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充实与快乐,矫正部分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意奔赴一线投身劳动的观念,让同学们真正理解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需要通过一代代人劳动创造的真谛,激发大家用“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工学院辅导员张斌表示:从身体力行的劳动中获取经验与知识,正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累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也增长了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学校、家庭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在学生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他们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期待劳动教育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期待学生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用劳动成就美好未来。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李二雷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明白立德树人与劳动育人密不可分,劳动育人能更加扎实地推动实现立德树人;我们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通过发挥农大劳动周等特色、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走向生产、生活、服务一线,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劳动精神,磨练劳动技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孔祥俊表示: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大学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关口,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意见》为指导,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用知识武装头脑、积极实践、热爱劳动,使青年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中,历练品格、增强本领,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理学院辅导员李林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及《意见》的印发都高扬了劳动教育的旗帜,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导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禅永毅表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我们应把劳动教育作为重要载体,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优良传统,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激发砥砺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通过劳动教育让青年群体真正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郑浩东表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也是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意见》明确了各类学校中劳动教育开展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劳动教育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劳动成果,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磨炼自己,提高自己,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切实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成为真正地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洪艳表示: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的人生“必修课”。贯通于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随着《意见》实施,将指导和推动劳动教育加速回归课堂,并将纠正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认识误区,从而实现教育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软件学院辅导员韩敬敬表示:在《意见》的指导下,高校加强青年学生劳动教育,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山西农业大学作为农业高校,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在劳动周里为树浇水、清扫校园、播种花苗,感受劳动的魅力,体味劳动的价值。作为高校辅导员的我们,应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做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城乡建设学院辅导员黄程鹏表示:《意见》的印发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高校辅导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积极配合国家学校关于劳动教育的指导安排,并不断提升自己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同时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崇尚劳动光荣,树立榜样,并积极做好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引导和监督,为培养新一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园艺教学秘书韩瑞锋说:作为农林高校教育工作人员,要以《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特色,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结合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用好校内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资源,使青年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磨练意志、练就专业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贡献个人力量。
农学院制药1902班张苗苗同学说:劳动教育在个人发展中必不可少,我们的梦想需要通过努力拼搏、诚实劳动来实现,发展中的各项难题也唯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作为农科学子的我们,更应当将《意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到实处,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自身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争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本领、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强农兴农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林学1801班魏一晴同学说:艰苦朴素、热爱劳动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劳动教育必不可少。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还应该参加日常的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锻炼自己,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尊重劳动者、勤俭、奉献的观念。我们在学校生活中的劳动周、生产实习等,都是合理、有意义的劳动教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工1902班任延甜同学说:劳动实践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充分转化为实际操作记忆的最佳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劳动能力,对大学生的未来道路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落实劳动教育要求,认真接受劳动教育,积极弘扬、践行劳动精神,主动积极参加劳动,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成就自我。
公共管理学院法学1702班宋苏恒同学说:在劳动中不仅能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感受劳动的光荣,更能让我们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对我们大学生而言,劳动教育相对缺乏,我相信通过劳动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城乡建设学院城规1801班赵雅慧同学说:《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扭转大学生中存在的不爱劳动、不想劳动等错误认知,更有力地反对不劳而获;有利于倡导社会各界合力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让青少年乃至大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感受劳动精神的可贵,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篇四】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意见》提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意见》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意见》提出,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意见》提出,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篇五】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方向,特别是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理解劳动的内涵,是正确理解和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
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劳”蕴含着一种精神,两种态度,三种行为,四种观念。一种精神是指以劳动精神为核心,两种态度是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态度,三种行为是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行为规范,四种观念是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劳动认知体系。
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如何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当中,如何将这一种精神,两种态度,三种行为,四种观念落实到实际当中去,而不能简单的把劳动教育理解成为安排几节课,或者安排几次实际劳动,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和体会,在劳动模范的事迹中学习和体会,在理性的学习中体会,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