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对策
小学生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逆反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学生好奇心强烈,探究欲望旺盛,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探个究竟,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明令禁止的事情更是如此,非要看看违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随着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不断完善,他们活动范围扩大了,活动能力增强了,于是,自主意识萌发了。他们要求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他们会挣脱师长的管制,竭力自行其是。还有些小学生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走向极端。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但有时又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当他们屡遭挫折、失败后可能一顾不振,自暴自弃,显得意志薄弱;对老师、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把教育者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吹毛求疵,是嘲弄自己,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是当众点名批评他们,而是采取个别劝告的方式,不揭学生过去的短、而是着眼于多鼓励,着眼于学生的今天和明天,对犯错误的学生能耐心等待;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想着怎样整治他们,而是向其讲清道理,使其心服口服……平时,和他们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并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当他们觉得老师值得亲近、信赖时,就会把老师的教育认为是出于好意的劝导而愿意接受。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运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种“同体观”是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思维方式,它有有助于处理师生关系,改变人际心理气氛,开阔我们的教育思路。同时,由于教师本身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也许就是教育者的昨天,教师如能回忆起自己当年所犯错误的心情,对学生犯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得更真切些。这样,就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益于控制学生中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