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细节成就高效
太平小学 金彩娇
内容摘要 职业经理人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让我们深刻认识了“细节”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从大处着想,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还应从小处着手,关注细节。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我们要精心打造。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只有把握教学中关键性的细节,才能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 细节 高效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指出,“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的确,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处理好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课前激趣 给课堂教学预热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由此看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得找对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实践告诉我,课前设置悬念,就是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剂良药。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嘛。因此,我常利用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开展“简讯播报活动”。要求轮到或指定的几个小小主持人提前搜集有关新课学习的名人名言、民俗谚语或精彩语段等。铃响后,马上或背诵或朗读,或口述相关内容,然后由教师或学生做简要评述,使全班同学对所述的内容有所理解,加深印象并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作文日积月累一些材料,也为学生作文的语言改进添入一些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尚未开始,就牢牢地勾住了学生好奇的心,今天的主持人会报什么料?他们的独家报道会让我们有多大的意外收获呢?这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的好形式。由于这种形式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来做,参与面大,投入性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那些平时课堂上得不到机会锻炼的同学也跃跃欲试,有了亲身参与的感受,大大强化了能力培养的力度。更可贵的是,几次下来,学生也学会了预习课文、搜集资料、选择资料。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关注鲜活事件 给课堂教学升温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一些重要的细节自然会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闪现出来。课堂中,我们要善于捕捉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展现一个脉动流变的“过程”、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使课堂真正实现精神和生命的共同成长。
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往往都有生成的价值。我们应善于倾听,敏锐发现,灵活把握细节,把细节作为教学资源来开发,妥善地处理好细节,或将错就错,或顺水推舟,或刨根问底,或欲擒故纵,或化整为零,或移花接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如我在执教《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中,让学生看插图找找哪位是周恩来总理。学生准确找出后,一位学生却突然冒出一句:“这哪像总理呀,我看一点也不像!”这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但我并未把他的话当作耳边风,而是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再次读文,并开展讨论:他到底是不是周总理。
生:依据课文第4段的描述,“对襟白褂、咖啡长裤、水红色头巾”,他就是周总理没错。
师:那你认为他不是总理的原因是什么?
生(刚才say
no的):因为我从电视新闻上看过,一般国家领导人都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头发吹得整整齐齐,还喷上发胶闪闪发亮。(说着,还用手比划了两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可他呢,一看就是个“农民伯爷”,一点也没个当官的样。
好多学生应声附和:是呀!是呀!就跟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一个样。
师:那他为啥不西装革履,领带笔直,头发乌黑,皮鞋程亮呢?大家仔细想想。(又一阵大笑后,学生渐渐静下心来陷入思考。)
生:我知道,如果他穿着西装来,傣族人民一定会害怕的。
生:对对对,即使不害怕,也不会把水泼在他身上的,因为那样会把昂贵的西服弄湿了。
生:当总理的才不在乎买西装这点钱呢!
师:那他不穿西装在乎的是什么呢?
生:哦,我明白了!他在乎的是傣族人民。他不想让傣族人民怕他,和他产生距离。
生:是的,他是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当然要打扮成傣族人民百姓的样子,融入他们的群体之中呀。
生:他这样做,都是因为他心里爱着傣族人民,为了让大家轻松愉快地过好泼水节。
师:你们说得没错,总理就是这样一位平易近人、心中永远装着人民群众的好总理。看来,你们已经读懂了总理的心,已经明白了他的用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难免出现偏差。面对这一关键性细节,我没有马上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机智地顺水推舟,顺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读书,在阅读理解、深入讨论的过程中拨云见日,寻找答案,澄清学生的认识,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关注教学评价 给课堂教学添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有时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在评价手段上一定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只是少部分学生达到要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一定要落到实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朗读指导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那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学生读起书来入情入境,声情并茂,这就得靠课堂评价语言发挥三两拨千斤之效。在教学《葡萄沟》时,为让学生读好“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我以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如何通过有声语言把葡萄的多而美读出来。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第一个学生站起来急匆匆地读完了。我打趣说:“大概是你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葡萄,很想快点读完好让大家尽情欣赏。大家看到了没?”学生笑,众说不一。“看是看到了,但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是不是?那你再来让大家慢慢欣赏欣赏。”学生又站起来读,速度放慢了很多。“这下我们来得及欣赏了!但谁还能让葡萄放出光彩,令人目不暇接呢?”另一学生读得更加生动。 “你读的葡萄真多真美呀!我都看得眼花缭乱了。” 一双双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我还能读得令人垂涎三尺!”“我还能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这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课堂上,学生 “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口常开,小眼闪光。”真正让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枯燥,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更有利于调节师生情绪、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我校陶校长的课堂语言机敏睿智、幽默风趣,听他的课便是一种享受,当他的学生更是一种福气。尤其是他激将逗趣的语言,让学生想说“不”字都很难。“刚才那么多人都发言了,就你还保持沉默。沉默是金,现在该是你开金口吐金言的时候了吧?”“戴着眼镜的你肯定满腹学问,就请你来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人长得这么漂亮,课文读得也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你也来读读吧!”“我就喜欢为难人,尤其喜欢为难你这样的人!请你……”
他的幽默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他是幽默评价语言的传播者,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四、关注课后延伸 让课堂教学恒温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课堂只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学往往会有这种现象:满怀激情地和学生一起探索品读文本后,过了几天温习课文时学生显然已没有先前的那分感慨,如何让他们对课文有更多的感悟与思考,延伸原有的那份激情,使学习方法得以迁移或创新,在更广的学习领域中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课后延伸。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有时我就尝试着带领学生到现实生活中感受、目睹文中情境,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完《找春天》一课后,带领学生到校园里找春天,让他们在看看、听听、闻闻的欢声笑语中触摸春天,感受春天的信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对课文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又如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课外阅读内容可以设计成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以指导读和开放自由读相结合。指导读是学完一篇课文利用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读另外几篇文章。如:我在教完语文书中每篇课文后,及时利用配套阅读教材《花的学校》或自己挑选相应的课外短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响应学校“读好书 好读书”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午休开放自由阅读,内容有推荐的也有自主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报刊、书籍;借助兴趣活动课举行读书汇报、好书介绍、交流心得、开故事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读书。按要求把学生在课外搜集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等活动形式讲给大家听,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陶冶情操。如: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在班中开展“雷锋”故事会。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找资料等渠道了解了很多有关雷锋的故事,对雷锋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被他无私奉献的助人精神深深感动,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雷锋做好事的行动中去。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学生知识领域,扩展了知识视野,又提高了阅读能力、达到了育人之功效,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所需关注、思考的方面是多样的。留意细节,细心思考,我们的课堂就会走向完美,教学效益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彭钢著,《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杨天志:《加强课堂形态研究
构建生成的课堂文化》,载《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3.汪中求著,《著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出版 2004年2月第一版。
4.许敏芳著,《小细节蕴藏大空间》,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