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22 发布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方略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方略 ‎ ‎  王银岐 ‎  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不只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的强化,而更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滋润情感、端正态度,内化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教师在教学理念与策略的选择上必须着眼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将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努力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  一、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其实是思想品德的源泉,无数思想品德的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都可通过一个鲜活的生活实例来体现。‎ ‎  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设置生活问题,把有限的思想品德理论置于无限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思想品德,变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变乏味为生动,变恐惧为亲切,更有利于学好思想品德。例如,学习《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时,我带领学生到我们附近的街道和造纸厂,当学生很不情愿地走在满地都是垃圾、废纸和塑料漫天飞的街道上,捂着嘴站在纸厂的废水渠边。于是我对学生说面对这些现象你想说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议论纷纷,很快就把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人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青少年应自觉参与依法保护环境的行动也说出来了。借助活动所获得的亲身感受和体验,理解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将思想品德问题生活化,有力地缩短了思想品德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思想品德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思想品德的价值,培养了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  二、将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必须在组织形式上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知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学习思想品德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如学习《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填调查表: 在生活中你的父母有下列哪些行为:A 、爱偷看日记、偷听电话,侵犯隐私;B、不信任我;C、冤枉、爱唠叨 ;D、思想陈旧,老古板 ;E、小题大做, 爱用命令的语气。上课时我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然后我用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当我14岁时,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引入课题,同学们一下就产生了共鸣。我就让学生用小品等形式表演了与父母发生的各种冲突,大有与父母不能同处天下之势。借助这敏感的共有话题,我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去探究“为什么?”‎ ‎,一是从父母的角度,二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通过合作探究,找出了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我又启发学生,“如果将冲突进行到底,将产生什么后果?”和“如何解决与父母的冲突呢?”最后我趁热打铁,布置了课后践行作业——“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主动与父母沟通,化解“爱的冲突”,倾诉自己对父母的爱。这堂课学生通过课前调查准备、课中合作探究,自己去感悟在生活中如何走进父母的心灵,解决生活中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困惑,从中学会了如何用实际行动报答自己的父母。‎ ‎  三、将教学过程生活化 ‎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体验、理解。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课堂讨论、游戏激趣、体验性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拉近思想品德课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和学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让学生通过情景、游戏和实践来体验、内化,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探讨中获得真知,促进自我发展。‎ ‎  如在学习《学会依法保护自己》一课时,我创设了这么一则教学情境:某校初二学生小亮,经常上网聊天,结识了几位非常谈得来的网友。一天,网友“风中笑”在与小亮聊天时提出两人见一面并一块外出游玩。小亮非常犹豫,一时拿不定主意。由此设问:“小亮该不该与网友见面?”‎ 这个问题在学生讨论中也引出了不同的答案,学生各自谈了去与不去的理由。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利增强学生体验,同时这一讨论又能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四、将作业设置生活化 ‎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课,德育课的主要功能在于育德,目的是实现知行统一。因此课堂教学应向社会生活延伸,让课内课外相结合,使认知通过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实现知行的统一。‎ ‎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作业设置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如学习了《走向自立自强之路》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学生自主选择去做一件你以前没做过的自立的事情”。有些学生选择了学习烹饪、有些学生选择周末帮父母当一天家;有些学生选择去社区的干洗店学习熨烫衣服等等。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学生自立能力有了提高,而且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艰辛,劳动的辛苦,激发了他们热爱父母、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热情,也使他们更有社会责任感。‎ ‎  构建生活课堂,将试题融入生活,有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理论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