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67 KB
  • 2021-04-22 发布

精选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5篇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 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一旦有 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以后,对于学好 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础。下面给家分享一 些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方便家学习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1 光阴似箭,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点滴作 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以下是我的几点心 得体会。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 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 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字,这类似的 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 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 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 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 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 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 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 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 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 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 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 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 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 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 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 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 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 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 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 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 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 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 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 效,来期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五、突出章节过关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 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 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 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 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六、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 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 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 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 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迎国庆,办小报 的活动。收集春联写春联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把 办好的小报贴在快乐园地里,全班同学进行讲评,谈乐感受, 给每个同学都评乐分数。3、整理词汇,收集词汇活动。符 合各种要求的词汇,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 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在比赛中,比的是学生的反应和机敏, 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的能力。4、进行讲 演比赛。班级中进行的讲演比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 的观点,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要勇于参与。在这个学期中, 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 文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有直接关系的。 在本期的教学中,我采取语文课代表竞争制,每次考试 分数者就是语文课代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激 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 文能力得到了增强。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2 语文教学在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 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 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专 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专毕业生连一 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 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专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 决当前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 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 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 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 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 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 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 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专语文教师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主 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 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 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 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 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专后,不少学生劲头锐 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 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 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 遍下降。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3 我从事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 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那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向认为教育就应是一种潜移默化式 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 总是强调学生务必背过、务必默写过,务必理解等等,看似 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 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 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 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就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 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 的精彩所在,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 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 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期望并学会去表达。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 华,感悟文章的写法,到达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 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 学生、不同的教学资料,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 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所配备的教材资料都 是贴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 的资料就应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能够让学生透过 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 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 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就应视状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 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就应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 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 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 本、教课文资料,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 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 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 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 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就应本着学生本位思想,必须要让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用心性,引 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4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 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 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取,是课程改 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 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 动理解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培养。因 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我们的必然选 取。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 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 的领域,注重不同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 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此刻: 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 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 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构成语文潜力。二是 学习资料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 都有自主选取学习资料的权利,对教材的资料可根据实际进 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 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 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理解 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 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 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 的指导帮忙下,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 2.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 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 现代教学过程。体此刻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教师的主角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 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 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转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 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 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 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 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 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取学习的形式和 资料,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 活动中去。 3.教学的合作性。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 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 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群众的智慧,“人人教 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 作性主要表此刻: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 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 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 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 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 学生能够自由选取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 这个伙伴能够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 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4.教学的过程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必须是 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 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 资料有所选取、决定、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 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 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 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 有多大,只要是用心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 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 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 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 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能 够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 以期到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 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 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 5.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 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的 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透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 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 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潜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 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 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 能够是文章的思想、资料,也能够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 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够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 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 生疑问的,都能够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 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 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 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探究的不仅仅有思想资料,更有方法、 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能够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 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5 审美感知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歌教 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 始的,并在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因此,我们不仅要 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 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绘画、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习 作、借助移情等,建设转化审美对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 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 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达到“会心” 的中级审美体验。美感应称这阶段这“启迪效应”或“感染 效应”。 一、借助物像 物像是记忆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设 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彩色幻灯片,或选用、自制一些 挂图,并联系诗歌内容,详细地讲解画面,例如《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秧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 自由。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制作两幅课件物像: 一幅是“湘江秋景”,突出秋天的景物特征:色调鲜明、 微型机勃勃; 一幅是“独立寒秋”,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意气风发、 壮志勃勃。 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诗的 意境;学生凭借感观,通过想象与联相,如同身临其境,领 悟到这首诗景美、情更美的情趣,从而感受到鲜艳的色彩《浓 重的红和浸透的碧》;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 二、借助绘画 苏轼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首寓情于景、 景中见情、耐人寻味的佳作,如同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寓有 情节、富有情味的绘画。诗歌讲究画面感,绘重视故事性, 把绘画与诗歌中的说、写训练相结合,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而把诗、画、事结合得完美的,莫过于唐代的王维, 他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未来。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 芳,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中有明月、清泉、松竹、溪石、水莲等,描绘了 一组清静、美的画面;然而在静的环境中,又有人的活动— —浣女欢笑,可能还有作者的旁观。教师可以根据这组画面,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说一段话或描述一个故事;然后 再让学生根据语段或故事,画出一幅,乃至好几幅画。通过 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 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反过来促使学生在绘画 过程中去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使绘画作品更富有情节性, 从而使“文”与“画”相互促进,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更好地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在说、写、画的实践中发展和 完善个性。 三、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 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 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如李煜的《虞美人》,学生通过“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可以理解诗人“亡 国之音哀以思”的愁绪。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学生也 可以通过字面来理解李清照对一个人(新婚丈夫赵明诚)的 思念而带来的“闲愁”。但如果借助音乐(配乐),学生更能 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音乐的旋律和学生的心弦,将一起颤动, 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感触,明白何谓“与我心有戚戚焉”。 四、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所指“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 陶语)。诗歌中的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在一种格律里面的,而 建设、转化格律押韵的美,主要是通过“有节奏”、有感情 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的。如《琵琶行》:大弦 如风雨,小弦叨叨如私语。叨叨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寂冷弦弦绝,凝绝不遐声暂歇。别有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 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当心面, 四弦一声如裂帛。……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品的节 奏,感受琵琶奏出的声韵(因为这是用文字描写音乐的佳作), 更要与人物的心境相联,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琵琶女 的“晚年沦落”和作者的“谪居卧病”,以及“同是天涯沦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音乐审美教育, 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志趣。 五、借助习作 这里的习作是指在学生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让其发 挥想象,把诗歌(尤指古诗词)改写成一篇具有环境描写、故 事情节、人物对话等的白话“美文”。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可以让学生描写词人与恋人惜别的凄切场面。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领悟诗中情景交 融的意境美。 六、借助移情 我们常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云何尝能飞?泉何 尝能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这是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 体验来解释外界的事物,把无生命或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性 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这就是“移情作用”。在“移 情作用”。在“移情”时,物我达到了高度的同一,主客之 间相互对流。正象征派诗人波德菜尔所说:“你取精会神地 观赏外物,便浑然记忆自已的存在,不久你就和外物混为一 体了。你注视一棵身材停匀的树在微风中荡漾摇,不过顷刻, 在诗人心中只是一上很自然的比喻,在你心中就变成一件事 实:你开始把你的情感欲望和哀愁一齐借给树,它的荡漾摇, 也就变成你的荡漾摇,你自己也就变成一棵树了”。在诗歌 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情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美 感认知。让学生中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可由物生景,由景 生情,也可以是由物直接到情。如臧克家的《老马》:总得 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 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拾起头望前面。 这首诗中的“老马”是旧中国受难的农民的象征,他忍 辱负重、忠厚善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老 马”不单是本义上的老马,更是被压迫农民的象征,那抽下 的鞭子,是抽在穷苦农民身上的,抽在我们祖辈父辈们身上 的,让学生感受到被鞭抽的痛苦,最终达到“移情”的效果; 激发学生对被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 旧社会的愤怒和诅咒。再一次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5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