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篇一】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这本书,通过作者对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讲述,给人以热
情、勇气、信念、坚持的力量。你不禁会为这位天生没手没脚的家伙而深深折服,他从一无
所有、畏缩自卑,迸发出无穷的自身能量,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创造出了一个不受限制的精
彩人生。
这本书的作者力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除了躯干外,的工具就是只有两个脚趾的小
左脚。可以想象,生活对他而言是多么不公平啊!出生时,力克的父母都不能接受这个残酷
的现实,他的妈妈甚至拒绝抱抱自己的孩子。这对任何人都是极大的打击和难以愈合的伤口。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放弃,慢慢开始接受和面对现实
童年时期的力克可以说无忧无虑,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面对无数的挑战,而他都努力地
克服了。长到了上学的年纪,力克陷入了困境,他一度因身体的缺陷和对生活的绝望动过轻
生的念头。但是最终他放弃了这种愚蠢而不负责任的想法。他想到了给他安慰和帮助的父母,
鼓励和支持他的家人,觉得这样做对不起他们。于是力克决定好好活下去。他开始在自己身
上寻找值得引以为傲的东西来提高信心。他试着交一些朋友,试着融入周围。虽然常常被同
学排斥、嘲弄、或被称为“外星人”,但他主动并真诚地和同学交谈,同学们逐渐了解了他,
都和他成为了朋友。他从朋友那里也得到了很多的肯定和动力。最终力克战胜了困难成为了
不起的人。如今力克·胡哲不断拜访各地的学校、教会、贫民窟和监狱甚至垃圾城,与那里
的人们分享他的人生经历,散播希望与爱。告诉人们他的经验,提醒大家信念和行动的重要,
鼓励他们要有信心。至今已有六亿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他的充满勇气的人生。他的事
迹已经深入心地激励了很多人。
力克?胡哲的成功,就在于他对于人生的“不设限”,正常人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体验。
因为他们有健全的身体,无后顾之忧,所以人们就只把自己的目光,停留在哪些失去的东西
或曾经的伤上,而没有真正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正常人就平凡地过了一生。他们错
就错在了对人生的“设限”上。力克·胡哲并没有因为残疾而被打垮,他认为这是上帝对他
的一次特别的考验和计划,他与那些“受限”的人生不同,他认为:“只要有梦想,什么都能
做得到。”
力克最打动我的是他的乐观和信心。人在逆境中很容易被击垮而随之放弃了目标。而力
克正是相反。古人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力克就一直是一艘满载着幸福和乐观的小舟,前进于逆流之中。力克告诉人们:人生最
可悲的不是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是啊,没有目标怎么付出行动?力克自己
就是一盏为人们照亮目标的灯。让千千万万的人,重拾梦想走向成功。
这本书不仅传递给我们的是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坚持成功的信念,也给我们的心灵注入
了强大的力量。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力克是怎么战胜身体的残障的;想放弃的时候,想想
力克是付出了多少的汗水才取得的成功;悲观失落的时候,想想力克脸上灿烂的笑容和他的
乐观精神;发现自己又在抱怨世界不公平的时候,就像力克一样去感恩吧,珍惜我们所拥有
的一切!
其实,我们常常会在各种各样的心理误区中迷失了自己,这本书,就是指点你走出迷雾
的导航灯。归根结底,力克想要告诉你的是:做的自己,我能行!
【篇二】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
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
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
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在人生中,会遇到许多坎坷荆棘,但
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怀揣梦想,一直前行,无所畏惧的前行,它会将你带进一个崭新的
人生,崭新的世界。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但从中得到的是要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态
度,走属于自己想的路,不论旅途多么遥远,这就是人生。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而在平凡的人生中享受着一个不平凡的自我,懂得生活中的不
易,学会珍惜,在痛苦与欢乐中前行,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色彩,是我的的收获。读过之后,
觉得大学中我需要做的真的很多,需要学习的也很多,用自己的思想来装饰自己的梦才真正
有意义,在大学中,做一个完整的自我,过理想的生活。
【篇三】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一看到杨秀清老师的书名《有温度的数学》,我就想立刻读读这本书。一直以来,数学给
人的感觉是理性的,1 就是 1,2 就是 2,不带通融,有些冷冰冰的感觉。但是,实际呢?数学
它是有温度的,它是来源于我们生活并运用于我们生活的,怎么能是冷冰冰的呢?怎样才能
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温度呢,杨老师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打造有温度的数学:数学文本、
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和数学小主人。下面摘取印象深刻的部分与大家分享。
在有温度的数学课堂这一部分里,杨老师指出了理念与模式的矛盾。有些老师纠结于到
底是要思想还是要模式。杨老师认为:那就是既不要思想又不要模式,我们要努力创造适合
于自己的东西,“穿着自己的鞋子走路才舒服”。
杨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模式,用自己的思想支持自己的教学模式,
那么自己的课堂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时间。适应才是硬道理,否则搞不好就是东
施效颦,闹笑话。我觉得杨老师的这个观点值得很多老师思考,当遇见矛盾,不知如何去走
时,不如顺着自己的本心走下去,无须纠结那么多。
还有一个地方也值得说一说。杨老师认为对话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只有唤醒学生的原有
的数学思想与数学生活经验,我们的课堂师生对话才是真正意义的对话。是这样地,只有做
到当学生感受到了,他才会参与,积极地参与,有效地参与。那么,如何唤醒?我想唤醒的
内容和方法也相当重要,需要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思考、总结,才会让学生
觉得温暖,感受数学的温度。
【篇四】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读到《有温度的数学》这本书的书名时,我产生了几点疑惑:难道还有冰冷的数学?我
们平时在教学时,数学有没有温度呢?学生感受到的数学到底是冰冷的还是有温度的呢?带
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书的目录,作者杨老师从四个方面谈起了有温度的数学。看了之后深有
感触,原来都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四个方面了,结果感觉到既陌生又疏远。
一、陌生的教科书
我从未考虑过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还会有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知识点上的错误,而是结
构和安排上的问题),总是在想例题是编者经过精挑细选得到的,都是精华,而杨老师针对我
们教材中出现的不合理的地方,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其他教学大
师的说法、查阅相关资料来证明和验证自己的想法。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书本插图(数对)以
及经线和纬线的说明,在上课教学时,我曾经也提问过相同的想法,就是小亮左边同学用数
对表示。这个左边到底是观察者的左边还是小亮本人的左边。我是想到了这个问题,但一直
也没有大胆的提出来,对杨老师的批判精神感到佩服。
结合我们现有的教材,我们的教材是否可以在低年级多一点图画、多一点游戏以及多一
点歌谣性质的文本;而到了我们高年级是否可以多一点生活化、多一点人性化以及多一点动
漫,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程度的兴趣爱好。
二、陌生的课堂
课堂是我们在熟悉不过的,我们天天都要与之打交道,但我们的课堂真的有温度吗?真
的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吗?数学的公式、性质、符号,给孩子们的感觉是冷峻的、严肃的,如
果数学课堂在给孩子们这样的感觉,学生就会厌烦,从而不想学习数学。杨老师提出了当今
数学课堂中的矛盾,其中圈养和放养的矛盾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也陷入了沉思中。就如
现如今的生活一样,鸡蛋要吃土鸡蛋;母鸡要吃散养的老母鸡,感觉散养的都要比圈养的好。
这里,杨老师也指出了我国的教育方式与西方的教育方式的比较。但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就
是我国的人口太多,如果像西方国家那样十几个人一个班,我们国家不知道又要多出多少所
学校,多少位老师,这里财政支出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虽然圈养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发展,但是目前为止,这是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的。
三、陌生的自己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吗?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存在着许多
矛盾,这些矛盾制约着我们的发展,正如杨老师说的主体与主导的矛盾。教师是引导孩子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才是教育的主体,需要我们教师有艺术的去引导。欢迎的老师也是
我看的最认真的地方,自己想成为杨老师说的或者说学生眼中的幽默的老师、抒情的老师、
废话少的老师、技艺精的老师、讲故事和变花样的老师,在这其中我都想做到,但最想的是
抒情的老师,和孩子们谈谈心,聊聊天,畅想未来,抒发感情,让孩子们从心底里去喜欢数
学,自己去钻研,去实践。
四、陌生的学生
你了解你的学生吗?他们心里天天在想什么你知道吗?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你了解吗?
现在的孩子都想好,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曾几何时,我记得有位学生就是为了吸
引我的注意力而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杨老师提出了培养各类的数学小主人,其中我最喜欢是
善于反思的学生。每个人每件事,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反思,有了反思我们的认识境界就会
上一个层次,从而让下次或者下下次不会再犯错。学生也是这样,一道题错了不要紧,反思
之后分析原因,下次不错就是错题的价值;一件事做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思之后分
析利弊,下次遇到能够冷静处理就是收获。
读了杨老师的《有温度的数学》让我对于我们的教材、课堂、教师和学生有了更进一步
的认识,让我感觉到它们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我要不断的研读思考学习,把它们由陌生
变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