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4-22 发布

物理(心得)之浅谈问题设计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理论文之浅谈问题设计 ‎ ‎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诱导即为教师的引领,引领过程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出、解决过程;诱导的成功与否的表现是是否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切实实现师生互动,以问题为主轴开展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就是说以问题的形式把我们所需完成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处于不断思考的氛围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  一、注意“干”与“支”的关系 ‎  设计一节课时,先要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大问题,这就是“干”,从每个主干问题中细化出来的问题即为“支”。通过围绕主题我们做的添枝加叶,就会使一节课的内容既具有条理性有很充实,学生也会得到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比如对静摩擦力一节的复习,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定、大小的确定为本节的主干问题,从方向的判定可提出以下几个小问题:1、运动趋势如何判定?2、结合运动状态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3、静摩擦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的关系如何?4、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静摩擦力做功有什么特点?5、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静摩擦力的冲量有什么关系等,这样会使我们的复习层层深入,由易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二、注意问题要有梯度性和扩展性 ‎  问题设计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梯度而是过分的简单就不容易抓住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感到“没意思”而不积极思考,丧失听课的激情。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少“对不对?”、“是吗?”的习惯性的口头语,当然有时作为一种对学生接受程度的反馈和了解还是可以的。比如对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我们这样问“物块受的摩擦力向左对吗?”,学生就会不假思索的喊对和不对,如果换一个问法“如何判定这个物块受的摩擦力方向呢?”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要穿插必要的扩展性问题,尤其是复习课,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课堂有新意,产生对教师佩服心理,同时扩展问题又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开阔学深的思路,加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  三、注意问题习题化和总结性 ‎  设计问题时能习题化的尽可能的习题化,让学生把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与习题结合起来,例如说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其受的外力与运动状态决定,那么到底如何求解是“根据”‎ ‎,在设计时可以给出各种情况的习题:(1)平衡问题;(2)变速情况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分析中建立解题的路子,也能达到分类归纳的目的,有利于建培养物理思想。在每个主干问题或每个小问题后须要有归纳性问题设计,也就是小结过程,有利于知识理解的升华,思路的建立。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容易出现“原来是这样”的幡然醒悟的感叹。在平时总有一些学生说,我这段时间认真听了,做的题也不少,就是没提高。很大程度上是欠缺必要的归纳所造成的,做的习题在学生的头脑里是一个个孤立的、零散的题,没有形成必要的系统和自身的感悟。‎ ‎  四、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  在备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备好学生的思考时间,仅有问题的提出而不给学生合适时间思考分析,问题也就没意义了。有的教师授课时给出问题后往往是迫不及待,导致自问自答,学生也逐渐形成反正老师下面要讲,不积极配合,养成思维懒惰,行为不紧张地不好习惯。只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动。即使有的学生思考不清,但对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一个较深刻地认识,听完讲评也会有较大的收获。时间还给了学生也才会实现师生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同时避免了教师滔滔不绝讲,学生默默听,老师兴奋,学生瞌睡、走思的现象。‎ ‎  以问题贯穿于课堂看似一个简单的授课思路,实际是对一个教师综合能力的考验,要求教师要有风趣地的、准确的语言,而且要建立起活跃、有激情的情谊场能力,备课不仅备内容还要备学生,下更大的功夫。只要真正落实问题为主轴的思想,就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