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善用音乐元素,打造高效科学课堂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
李艳玲 大朗镇宏育小学【内容摘要】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培养有更高的要求,作为科学知识的启蒙者和传授者,我们在科学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好学的态度和提高学生感受科学的能力。教师应善用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手段,在适合的时间加以运用,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笔者善用音乐元素,为打造高效科学课堂服务。【关键词】 科学课 音乐 创设意境 高效 方法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快速发展,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对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也有很大的提高。为了上好科学课,笔者阅读了大量关于科学教学的文章、书籍,其中教育家赞克夫说:“
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心理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因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更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刺激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更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那么一些带着灵感性的想象便会油然而生”。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科学课教学中,笔者把音乐艺术的优美和精彩的内涵集结为一体,将其有机地、巧妙地渗透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并由此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特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音乐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情景教学广泛应用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它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科学课的上课时间一般都会安排在每天下午,此时学生的精神容易疲惫或过度兴奋,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在上课之前,会针对学生的情绪,挑选、播放轻快的或柔美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步入课堂。(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 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好的音乐可以纾解压力;音乐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纾解忧郁苦闷的心情,甚至音乐还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灵治疗;音乐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适当的音乐刺激对脑部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音乐可以提升创造力、企划力以及刺激右脑;
音乐可以增强记忆力与注意力,让人的身心都得到适度的发展、解放等作用)。这一方法有效地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节,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铺垫。例如:三(3)班的科学课安排在下午的第二节,而第一节是体育课,体育课的大运动量使学生满身大汗。直到第二节科学课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的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无法平静下来。为此笔者播放了《森林波尔卡》,同学们犹如进入了寂静的树林,只听见风声和小动物窃窃私语的声音,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的情绪很快平静下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还会在同学们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同学们在轻柔的音乐背景中学会轻声交流,学会相互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课堂上,用唱歌的形式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把学生带进具体形象的情景中,使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意境。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获得情感时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教学《清清的水》时,让学生尽情地唱《泉水叮咚响》《大海啊,故乡》;教学《松软的土壤》时,让学生欢快地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学生从歌唱中获得的愉快情感,产生共鸣。由此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 音乐与多媒体携手,加强学生情感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科学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其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课件中没有音乐背景的衬托、点缀,多媒体课件则会稍显枯燥。如果在课件中插入适当的音乐作为背景,在课堂教学中则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更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使学
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例如:笔者在三(2)班教学《生命之水》一课时,课件中安排了快要枯死的树木、渴死的小鱼、工厂的废水、肮脏的垃圾、污浊的河水等十几张图片播放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意识到目前环境的破坏程度是极其严峻的,从而对他们进行环保的教育意义。当时课件中并没插入音乐作为背景,在播放前几张图片时,同学们都能聚精会神地观看,但在播放后面的图片时,有部分的同学开始说悄悄话,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观看,笔者多次做出提醒,最后勉强把图片看完,显而易见,这节课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后,笔者反复思量。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听到了一首较为悲伤的音乐,音乐的旋律催人泪下,笔者尝试性地把音乐插入课件中。两天后,笔者在三(3)班讲授此课时,无须老师的解说,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睛,有的发出啧啧的叹息声;有的发出愤怒的责骂声;有的同学眼里露出悲伤、怜悯的眼神,眼睛里还泛着泪光——笔者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问道:“我们怎么做才能把它们救活?”
话音刚停,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趁此时机,笔者引导学生讨论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危害,并就如何保护水资源谈谈自己的构想。这样在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大大增强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创设情景的手段很多,还可以利用动作、手势、头饰、面具等。这样图文并举,声情并茂,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在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激情和主动性。三、音乐与游戏联手,增强学生求知欲游戏教学法是笔者喜欢使用的教法和学生们喜欢的学法,游戏不但活跃课堂教学。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游戏的同时加入音乐,不但可以使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展现自我,还能提高对自身动作美感的要求以及提高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例如:讲授《蜻蜓与麻雀》时,在学生了解蜻蜓与麻雀的翅膀及外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做了一个“给蜻蜓和麻雀找朋友”的游戏。笔者在两组四人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把蜻蜓、麻雀的头饰戴在他们头上,蝗虫、蚜虫、螳螂、蝉、苍蝇、蜜蜂、鸵鸟、麻雀、乌鸦、杜鹃、孔雀等动物头饰分别戴在别的小组的学生头上,要求蜻蜓、麻雀同时模仿各自飞翔的动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自己的朋友,并把朋友带到指定的区域内。强调所有参与游戏的同学必须用自己模仿的动物飞翔动作走动。游戏开始前,笔者把从网上下载的鸟类和昆虫飞翔的声音播放给同学们听,并且让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想象、模仿,不用笔者说,学生便能准确无误地模仿起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鸟类与昆虫类的区分。整个游戏过程中,蜻蜓和麻雀飞翔的声音贯穿始终,虽然有时会出现蜻蜓和麻雀抢朋友的现象,但他们却能牢牢把握飞翔的动作。游戏中,同学们有的着急、有的指责,课堂上欢笑声、表扬声与音乐声此起彼伏,交相辉映,整个课堂教学其乐融融。同学们在玩得尽兴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了鸟类和昆虫类的知识,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也使头脑的反应更快、更灵活,而小组间的纪律表现也格外突出。四、
音乐与故事合作,培养学生想象力故事,对儿童而言有着一股不可抵挡的诱惑,故事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激发孩子的想象、丰富孩子的情感。因此,笔者在平时会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科学故事以备急用。而音乐可以增强儿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这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顺应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在适合的音乐背景中,教师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述故事的情节,可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好习惯,使他们的头脑获得较多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当然,故事中的动、植物以及其他事物可以不完全遵循自然法则和科学规律,但必须受自然规律和生活规律的制约,不可胡编乱造,同时,音乐的情绪也必须与故事的情节相匹配。为此,教师在给学生选故事、音乐时,一定要符合某植物或动物的结构特点或生活习性,使儿童的想象更合情合理,趋向科学性。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教学相长的同时,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并学会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做科学”、“玩科学”中,借音乐的帮助去感受科学、体会科学,学习科学,进而探究全新的科学领域。笔者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打造高效科学课堂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中国教学技术装备》2010年第28期《用好多媒体,上好科学课》《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第S1期《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科学课》2011年10月《一个跳动的音符 一个奏响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