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2 发布

语文(心得)之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中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中 ‎ ‎  新课程的语文实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演一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动作,让学生在读中演,在演中悟,在悟中获,使他们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词语、课文的理解,丰富对文中情感的体验。况且爱活动,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的演一演更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  一、凭借表演,解除疑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常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进行质疑,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不能做抽象的解释,以词解词。除了用生活的经验来帮助学生解除疑惑外,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体态语言,直接表示其意义,化抽象枯燥的讲解为形象生动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茅塞顿开,既体会到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又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  如:《找春天》一课中,有学生问:“‘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句话中的‘遮遮掩掩’是什么意思?”。一位学生马上就说:“‎ 我知道,遮遮掩掩就是把东西遮起来不让人发现。”又有学生说:“我觉得不对,应该是想遮但没有全遮住。”另一学生说:“对,就像有些舞蹈节目中大姐姐用手遮住自己的脸,又要露出眼睛偷看什么东西的样子。”我不禁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而喝彩。“你说得太棒了,能给大家演一演吗?”我趁热打铁。他愉快地走上了讲台,用书当手帕表演起姑娘羞答答的样子。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看来这“遮遮掩掩”我再解释已成多余了。我问学生:“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这个词。”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有些学生不守纪律怕被老师发现也可以用遮遮掩掩,比如上课做小动作。”“来吧,给大家表演一下。”我让他就在座位上表演。他表演了上课在抽屉里玩折纸的样子,果然够“遮遮掩掩”的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又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了。‎ ‎  像这样,或为理解词语而表演,或为理解句义而表演,学生的表演欲望得到激发,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  二、凭借表演,体验真情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接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教材内容迅速成为表象,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  教学中除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文中的情感之外,在学生的情感萌发之处,相机演一演,更能发挥直观思维的作用,“‎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促进情感的升华。‎ ‎  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学到“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时,我和同学们扮演了一回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我模仿课文插图中的周总理,一手拿着柏树枝,一手端着碗,蘸了水就向“人们”泼洒。同学们看了,对我的表演有意见了。有的同学说:“老师,你笑得还不够,应该再开心点。”当同学们认为我笑得可以了,我又重复了一次周总理的动作。可是,同学们还是有意见。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觉得你泼水的动作太快了,应该慢一些,好像边泼水边祝福。”“不错,你说得对!总理的心是真诚的,泼水的动作是不该太快。”说着,我再次做了总理泼水的动作。可是仍有同学说:“总理泼水的时候应该嘴里说些祝福的话,老师你怎么没说呢?”“对,对,对,我还应该为人们祝福,谢谢你的提醒”。可是,“该说些什么?你们帮我想想”。学生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有的说:“祝小朋友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有的说:“祝你家庭幸福美满。”……我按要求边泼水边祝福。这回,“傣族人民”是满意了,可是我不满意。“课文中的傣族人民是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你们该怎么做呢?”同学们也许是忘了自己的角色,我这么一提醒可就来劲了。他们围到我的身边一边做着泼水的动作一边祝福。有的还模仿插图中的小男孩跳跃着,欢呼着……‎ 在这样的情境中,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傣族人民敬爱周总理,这朴素而伟大的情感还需要做苍白的说教吗?‎ ‎  在上面这一再现课文场景的表演过程中,师生参与了探究设计、欣赏和评议,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并受到熏陶感染,课堂表演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正是的这种动态生成过程,才使课堂表演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三、凭借表演,展示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习语文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在想象的基础上演一演,有时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如:《葡萄沟》一课中有“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这句话。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和插图的提示演一演。有的同学扮演老乡热情地招待客人。扮演老乡中的老爷爷的说:“这是无核葡萄。甜得很,请尝尝。”扮演老乡中的中年妇女的说:“这是我家屋后采摘的,是最好吃的一种,您多吃点!”扮演老乡中的小伙子说:“这是新品种,你们可能没吃过,尝尝鲜吧!”扮演客人的同学则边做吃葡萄状,边夸葡萄好吃,边向主人表示感谢。那场面真是其乐融融。学生既参与了一次待人接物的模拟演练,又感受到中华各族一家亲。‎ ‎  四、凭借表演,明文悟理学习语文,最根本的一条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低年级教材中,很大一部分课文都属于童话、寓言类的,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而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文中的道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有时生动的表演,便能使该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迎刃而解。如在《揠苗助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演一演帮了大忙。‎ ‎  这天要学的是《寓言两则》。一番导入之后,就什么是寓言,我做了一些介绍,心想: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寓言,然后就好办了,只要懂得故事内容,知道种田人错在哪里,从中领悟到一个道理即算完成任务。通过演一演学生很快明白了寓意。‎ ‎  演一演,学生可以非常自由地比划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或借鉴别人的动作,他们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并用,表演得相当投入,很有感情。同时,通过演一演,孩子的能动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理所当然地成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表演这一形式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而且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动,使他们有机会自主地学习,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