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0 KB
  • 2021-04-22 发布

小学教学心得总结精选范文5篇2020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教学心得总结精选范文 5 篇 2020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 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 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教学心得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教学心得总结 1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 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 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 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 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 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 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 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 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 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 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 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 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 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 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 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 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 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 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 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 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 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 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 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 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 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 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 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 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 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 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 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 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 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 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 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 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 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 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 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 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 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 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 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 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 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 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 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 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 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 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 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 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 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 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 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小学教学心得总结 2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 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 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 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 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 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 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 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 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 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一、写作源自生活,需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 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 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 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 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 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 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 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 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 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 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 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 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 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 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 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 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 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 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 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 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 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 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 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 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新颁 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 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 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 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 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二、写作基于阅读,需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 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 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 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 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这一关没过 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 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 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 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 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 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 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 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 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 “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 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 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 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 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 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 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 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 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 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 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 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 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 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 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 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 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 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 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 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 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 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 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 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 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 孩儿戏蝶欢”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 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 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 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 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 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 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包含着应 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 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 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 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 化。 三、写作贵在真实,需给学生自由为文的空间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 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 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 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 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 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 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 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 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 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 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 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 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 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 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 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 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 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 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 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 “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 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 2 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 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 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 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 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 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 “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 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 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 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 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 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 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 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 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 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 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 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 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 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 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 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 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 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 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 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 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 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 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 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 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 8 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 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 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 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 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 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 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 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学教学心得总结 3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必须培养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 40 分钟 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 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 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 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 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 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 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 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 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 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 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 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 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 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 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 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 学科。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 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 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 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 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 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 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 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 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 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 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 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 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小学教学心得总结 4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点、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 解、熟悉、认同,小学作文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在小学作文的 教学工作中,经过一系列方法改进使学生对作文的态度由“要我学”和 “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学”和“我要写”。我对课堂作文教学在实践与探 索中感悟甚深。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 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 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 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 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 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 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 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 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 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 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 到作文练习之中。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 关键所在。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 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 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 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 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 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 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 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 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 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 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 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 力的语言。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 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证明,小学生作文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 折枝采叶。只有见识广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一篇篇洋溢着对生 活真切感受的精彩力作。 小学教学心得总结 5 1、考虑了教学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 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 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 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 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 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 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 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 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 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 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 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 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 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 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 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 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 “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 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 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 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 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 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 比较直观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 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统 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 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 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 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 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 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 “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 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 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 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 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 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 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 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 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 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 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 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 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 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 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 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 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 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 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 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 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 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 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小学教学心得总结精选范文 5 篇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