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2 发布

美术(心得)之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探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美术论文之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探 ‎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教育须从小抓起,中学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主要场所,更应该自觉担负起培育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而美术教学对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在美术教学中,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度着手,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积极探索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做法和规律,收到一定的成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创造的种子。下面我对此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认识 ‎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其有恰到好处的学习目标预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学习要求。中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创造力具有以下特点:‎ ‎  1、中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创作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在这类创作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体验,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由于受学习空间和上课时间的限制,他们的习作不可能臻于完美和成熟。因此,对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应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不能对他们的作品求全责备,更不能因此看不到他们的创作活动。‎ ‎  2、学生在工艺、绘画等创造活动中的作品,是学生个体在其自身发展中对原有自我的一次突破,其意义主要在学生自身。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艺术劳动的满足感,成功感和强烈的自信心,增进美术学习兴趣。也能藉此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这对他们现时和一生都是有益的。我们不能以社会价值去衡量和要求他们的创造,产生“这也叫创造?”、“这是什么创新?”之类的怀疑,从而造成教学中把握失度,使师生双方都失去发展创造力的信心。‎ ‎  3、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但其表现形式因人而异。这一点在美术教学中的事实证据不胜枚举,无需过多说明。然而须要特别关注另外一种情况,有关调查资料讲:儿童从学前期到小学期随着年龄递增,其创造力骤减的速度十分惊人。美术学习也有这种情况,儿童年龄越长,越不敢画,其作品越缺乏想象力。有论者分析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知识的经验和规律性所束缚,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若果真如此,“知识的经验”的增多和“规律性”的掌握,反而造成了“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的丧失,那真是教育的悲哀。美术教学不能再津津乐道于教会了多少善于“描龙摹凤”的“乖孩子”‎ ‎,而应当深入研究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 ‎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实践 ‎  1、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肥沃土壤 ‎  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让本来比较单一的内容能活起来、丰富起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某个角色中。如初二年级的新教材中《我的 T恤》一课中,我为学生搭了一个简易的舞台,让学生能上台表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充分展示出来,并在课中多介绍一些作品和制作工艺,并借助音乐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他们的想象的翅膀,激活他们的思维,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生活,有幻想,有愿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十分投入,认真制作,展现自己的个性,最后还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且说明自己的设计理念,整堂课效果较佳。‎ ‎  2、精心选编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丰富载体 ‎  在美术教学中,教学的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人类进入 21世纪以来,出现了“知识爆炸”‎ 的现象,这就要求精心选择。我遵循新的课程标准和二期课改的精神,进行探究性的尝试,通过教材内容这个载体积极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的创造力能充分地展示,并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选材。如七年级学生*减少了铅笔画、水彩等写实性要求较高的内容,降低了美术作业的写实性要求,更符合美术教育的教育观,即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让学生学会专业性教强的写实绘画的技能,而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美术综合学力;八年级增加了构成、设计、工艺、版画、雕塑等设计性、制作性较强的内容,更适合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能力等美术心理特点,体现出“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生观;九年级,增加了美术欣赏和美术常识等现代美术学、审美知识性的内容;吸收了美术领域的各种理论成果和优秀作品,反映出现代美术观。加强了时代感、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各种设计、现代建筑、环境艺术等,反映了我国各地社会发展的新气象,也能反映出世界各国科技、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最新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  3、课内向课外拓展,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多种途径。‎ ‎  (1)在工艺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工艺性课业中有较好的作业,同时初中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初预年级《粉笔雕刻》这课,要求学生用粉笔制作一件小工艺品,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粉笔学生经常看到,但从不注意它,也不曾想它能制作出好的工艺品,首先让学生了解粉笔的形状和特性,还让学生看了一些作品加以启发。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有的作品制作简单,但效果不错,如《铅笔》,除此之外,学生制作出了许多作品,如《人物》,《房屋》,《脸谱》等,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  ( 2)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  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美术作业。我在上课时多多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拓开学生知识面,通过了解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 3)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  美术学科有着实践性的特点,学生的许多想法来自于生活与实践,多感才能多知。初一年级中的《我们的美丽世界》一课,让学生来写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园的风光。有的学生还从未仔细观察过自己所处的美好环境,通过写生让他们学会自我观察,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书上有句话“‎ 没有发达的想象,艺术家就无法从事创作活动,充其量只能做一些略象于现实的摹写”很明显美术创作绝不限于现实世界的描绘,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象世界充分表现出来,想象是一条河,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它的源头,学生通过写生了解了美丽的家乡,通过想象又能表现了未来的家乡。总之,写生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捷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  4、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有效激励 ‎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我经常设立两个奖项:最佳制作奖和最佳创意奖。我觉得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在评价时要分不同标准,在创新面前,差生和好生是平等的,创新能力也是需要挖掘的,在面对差生的一点进步时,虽然在技巧方面还不够好,但这种进步是可贵的,必须夸大,并进行表扬,让他们从一个点发展到一条线最后到整个面。如:初二有位学生平时作业很乱、很差,但在《我的 ‎ T恤》一课中,他在手涂上颜料印在衣服上,虽然很简单,画面也不够丰富,但他有着一点的创新的想法实在不易,所以我在课上当众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上课也开始认真了。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  [参考文献]:‎ ‎  ( 1)[美国]Sandra Hollingsworth《国际视野中的行动研究----不同的教育变革事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  ( 2)[中国]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解读,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P283‎ ‎  ( 3)[中国]王大根《美术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