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7页

  • 39.50 KB
  • 2021-04-22 发布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君子不器 自信无限》 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 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鸟在大树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饱它那个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资源?其实你不管住一个多大面积的豪宅,你那张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积也就那样大而已。 所以,你的资源不可以给别人吗?你为什么会怕别人分享呢?有时候我就跟我的学生讲,我说那是因为你内心不够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吴越春秋的时候,越王勾践打败了,他在卧薪尝胆的时候,身边有一个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帮助勾践,能够含辛茹苦,最后一举再反败为胜,建立越国。 我们大家都会觉得说,这样一个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功受赏、荣华富贵。他的同事文种当时也这么认为,说我们两个等着分封。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在这个国家不需要我们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这个人就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传说中带着美女西施去小舟,从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但是两三年之后,整个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辉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诸宫,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是他开始成为一个天下最成功的商人。这个人还有人生其它的可能,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还有一种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国重新有难的时候,他派自己的儿子散尽千金,拿着自己的钱财重新去复国。国家再佐助起来以后,他散尽了千金,一挣钱又回来了呀。 我们可以想一想,范蠡他可以说是个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在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几个愿望他都能一个人一生做到。其实我现在如果问问大多数成功的男士,你们的愿望都关乎于哪几点?无非是政治的权力、美色还有金钱。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其实是在于他永远敢于否定自己。他永远可以去做得更远。 所以其实有很多人,他之所以不愿意伸手去帮助他人,是因为他自己的生命不够自信。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 君子不器 大家知道论语里面还有一句话,说得很简单但是很好。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说一个真君子,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做成一个容器。我就是一个瓶子,或者我就是一个杯子,我就是一个话筒,或者我就是一辆火车。你一旦说我自己就是什么,就意味着你不再可能成为其它。 所谓君子不器,是指一个君子的生命,他是流动的、变化的、提升的,他可以应时运。 温暖世道 农村妇女亦是圣贤 当一个人可以这样的时候,生命境界始大,胸怀始宽,他还有什么仁爱是不能做的?所以其实,我们的态度会决定了当下的行为。你可不可以就在一个最为朴素的,没有什么身份的情况下也对人抱着这样一种内心的友善呢?这是取决于你内心的一种道德、一种伦理的支点。 中国大陆现在每一年由中央电视台,最大的媒体要做一个评选叫做“感动中国”,就是它会把全年度中国一些普通人物的作为提升出来,最后全国有一个28人的推委会,大家来遴选,选完了以后由这些评定委员选出来10个年度感动了中国的人物。然后他们最后的颁奖盛典,每一个人会有一座封杯,上面盖着一个幕布,掀开上面都会有四个字,是这个推委会给他们的一个评定词。 那么今年,有一个人我印象非常深,是一个六十多岁,中国农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她从嫁到这个村子开始,就主动地去赡养这个村子所有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贫困,她跟人家讲说反正我们家吃窝头你也吃窝头,我们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一定会给你们养到老。所以有些人她养8年,有些人她养13年,也有些人养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终。她自己的四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这些爷爷奶奶就是他们家人。所以在妈妈忙的时候,他们从5、6岁就去给老人洗脚、剪指甲,就一直这样做。 那就是这样一个妇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其实这个人的最后的推荐词是我来写的,我写推荐词的时候,我说,如果是富人做这样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个穷人可以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质去完成拯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让这些老人得养千年。其实这是什么?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还不够吗?所以最后她的那座杯掀起来四个字,叫做温暖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温暖了很多苍凉的市道。其实,什么是仁人?就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我看来,她是圣贤。篇二:指出于丹谬解《论语》 的三篇网文 《三联生活周刊》读者来信评于丹教授“讲授《论语》心得” 的文章——《鸡子馄饨》 “除非有硬伤,我会让人立即通知我,并且马上改正。至于理论探讨,我的态度是三个字——不争论。”易中天教授至理名言。 楼难看一点没关系,只要能经得住地震。可如果地基打不牢,房子再漂亮,砸死人也是早晚的事。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论语》心得”,想来是想以《论语》为地基来盖自己的大楼吧。 “音形义”是理解一切文章的基础。于教授是在电视台录像,“口传心授”,无字形可言。但音、义之误,比比皆是。先说错音。开坛第一讲中的“天地混沌如鸡子”,“混沌”,hùndùn念成了 “húntún”——离“馄饨”不远了。余者念错的——如“便辟”(便,pián误读为biàn——离“便秘”不远了)、“无适也”(适,dí误读为shì)、“大庇天下寒士”(庇,bì误读为pì)、“讷于言”(讷,nè误读为nà)、“吾与点也”(与,yù误读为yǔ)——真是不胜枚举。这些字大凡现在好好上完了高中的人都不该读错的。 再说错义。“小人怀土”,土应训为本土、乡土,教授说是家里的房子。“乡党称弟”,弟即孝悌之悌(儿女对父母好为“孝”,弟妹对哥姐好为“悌”),读如tì,教授不仅按dì读了,也按“兄弟”解了,于是“乡党之人都称赞他具有“悌”这种美德”就成了“乡党都引以为兄弟”…… 至于《交友之道》一篇,则是从头到尾都建筑在误读的基础之上。“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于丹教授把“谅”(诚信)解释为“宽容”;“便辟”(谄媚奉承)解释为“脾气暴噪”;“善柔”(工于媚悦,背后反复)解释为“优柔寡断”;“便佞”(夸夸其谈)解释为“心怀鬼胎”(至于把“友”字“结交”之义解为了“朋友”,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了)。由此生发,讲了整整一节课——正如在豆腐渣上凭着自己的想象盖了一栋古怪的大楼,偏偏说孔老夫子当年就住在这样的屋子里。 只要通读过任何一种带注疏的《论语》——从三国何晏到现代杨伯峻——上述望字生音,望文生义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就连画漫画的蔡志忠,也要比于丹教授严谨得多。 于教授这样讲了,央视这样播了,15岁的孩子们就这样信了。这是在努力地弘扬传统,还是在变相地杀死文化呢?既然于教授是讲《论语》的,就应该知道子贡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因此,予“虽不敏”,“不敢不告也”!然而我更希望是我辈读书太少,于教授腹笥渊博,自有所本。期盼教授能拨冗撰文,以教面墙。 天津 梦泽 论于丹《 论语 心得》对《论语》文本的两处误读 (2007-03-16 15:01:01) 【内容摘要】于丹教授的《 论语 心得》对《论语》文本存在两处明显误读,本文通过引证历代注疏家及近现代学者对论语的注解证明了于丹教授释义的失误,同时给出符合作者本意的正确释读。 【关键字】 《 论语 心得》历代注疏近现代学者注释 正确释义 近日央视《百家讲坛》播出的于丹《 论语 心得》使人受益匪浅,但在观看过程中,鄙人不无遗憾地发现了于丹教授对《论语》文本的两处误读,在此提出,以供大家探讨。 《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诸子集成·论语正义》,357页页,中华书局,1978年) 其一,对“谅”字的误读。 于丹教授把文中的“谅”解释为“宽容”,认为孔子的“友谅”是指与“宽容的人交朋友”。遗憾的是,历代注疏家无一例外地把此处的“谅”解释为“信实、诚实”,毫无分歧。于丹教授这里以古虑今,忽视了词义随时代演变的特性。 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说:“谅,信也。方言众信曰谅。《周南》、《召南》,卫之语也。经传或假‘亮’为‘谅’。从言,京声。力让切。十部。”(《说文解字注》,90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信,诚也。《释诂》:‘诚,信也。从人言。’《序》说:‘会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息晋切。十二部。”(《说文解字注》,9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念孙在给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作序时曾指出:“《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说文解字注》,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江沅在此书后序中也提到:“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意而已。先生发明本意之要,在善推许书每字之本义而已矣。”(《说文解字注》,788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由此,我们知道,“谅”本义为“诚”,即诚实、信实的意思。 那么《论语》中“友谅”的“谅” 用的是其本义吗?通过查阅历代注疏家对《论语》的注解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梁黄侃在其《论语义疏》中说:“云‘友谅’者,二益也。所友得有信之人也。谅,信也。”(《 论语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义疏》278页,中华书局,1998年) 宋代邢炳也持相同意见,他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者,‘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 论语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注疏》,450页,中华书局,1998年) 朱熹的《论语集注》认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论语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集注》,658页,中华书局,1998年) 清代刘宝楠也与以上各家之言无异,他在其《论语正义》中说:“据何注则三友三乐皆指人君言。直者能正言极谏,谅者能患信不欺,多闻者能识政治之。”(《 论语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正义》,983页,中华书局,1998年) 康有为给论语作注时则完全引用了朱熹的解释,他说:“‘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康有为学术著作选·论语注》,251页,中华书局,1984年) 不仅历代注疏大家都无一例外地将“谅”释为“诚实、信实”,近现代的研究者也都持相同观点。 无论是探究词义演变发展的《辞源》,还是讲求释义周全精准的《辞海》,在“谅”字“信实、诚信”的义项下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论语·季氏》中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作为例句。 丁纪在对“谅”字作注释时,采用了朱熹的观点:“谅,诚实可信。友谅,朱子谓‘则进于诚’。”(《论语读诠》,456页,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文选德在其《论语诠释》中说:“关于‘谅’字,这里德‘谅’‎ 字是从积极意义上说的,意即诚实守信。”(《论语诠释》,707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傅佩荣也认为“友谅”就是“与诚信人为友。”(《傅佩荣解读论语》,295页,线装书局,2006年)此外,唐满先的《论语今译》、鲍鹏山的《论语新读》、林觥顺的《论语我读》、金池的《论语新译》、黎孟德的《四书感悟》、钱逊的《论语浅解》、王世舜的《 论语 孟子 词典》均把此处的“谅”释为“诚信、诚实”。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论语·季氏》中“友谅”的“谅” 用的的确是其本义,应解释为“诚实、信实”。 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词义不断繁缛分化,“谅”才有了“宽容”的意义,至近代,“宽容”已成为“谅”的常用义。其实这种现象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并不罕见。比如“涕”,古指“眼泪”,今指“鼻涕”;“闻”古指“用耳听”,今指“用鼻子闻”; “谢”古指“赔罪”,今指“感谢”等等。 其二,对“便辟”的误读。 于丹教授把文中的“便辟”解释为“性情暴躁”,认为孔子的“友便辟”是指与“性情暴躁的人交朋友”。但历代注家却均将“便辟”解释为“逢迎谄媚”。 魏何晏在《论语集解》中说:“友便辟,马融曰:‘巧辟人所忌以求容媚也。’”(《 论语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正平版论语集解》,76页,中华书局,1998年) 梁黄侃的《论语义疏》也引用了马融的观点:“马融曰:‘便辟,巧避人所忌以求容媚者也。’”(《 论语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义疏》,278页,中华书局,1998年) 宋代邢炳的《论语注疏》和朱熹的《论语集注》,以及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也均采用此说。《辞源》、《辞海》也将“便辟”解释为“逢迎谄媚”,并以《论语·季氏》中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作为例句。 东方晨悟将文中的“便辟”解释为“善于逢迎谄媚和善辩的人。”(《论语的大智慧全集》,449页,海潮出版社,2006年) 黎孟德在《四书感悟》中说:“便辟,善于察言观色,以求谄媚于人。”(《四书感悟》,220页,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 王世舜则认为:“便辟,谓谄媚逢迎之人。”(《 论语 孟子 词典》,84页,山东出版社,1982年) 我们看到,古今注疏家对“便辟”的解释十分一致,“便辟”义为“逢迎谄媚”。这与于丹教授给出的“性情暴躁”的解释相去甚远。显然,于丹教授对“便辟”的解释存在失误。 以上两处释义,鄙人在此提出,与于丹教授商榷。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参考书目: (1)《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2)《 论语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4)康有为,《康有为学术著作选·论语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辞源》,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6)《辞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7)丁纪,《论语读诠》,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 (8)文选德,《论语诠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9)傅佩荣,《傅佩荣解读论语》,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 (10)唐满先,《论语今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11)鲍鹏山,《论语新读》,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 (12)林觥顺,《论语我读》,台湾:九州出版社,2006年 ‎ ‎ (13)金池,《论语新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 (14)黎孟德,《四书感悟》,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 (15)钱逊,《论语浅解》,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年 (16)王世舜,《 论语 孟子 词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17)东方晨悟,《论语的大智慧全集》,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年 不知道“友”的动词用法吧?——二十三问于丹教授于丹谬解《论语》 《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篇三:百家讲坛论语 百家讲坛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 一、孝敬之道 1、 百善孝为先,孝为行、敬为心。 2、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是美德。 3、道理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表达方式很重要;最近的人最伤不得。 4、对父母要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顺者为孝;真正爱父母就是要尊重和包容他所有的习惯。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真正的孝敬,更重要的是弘扬父母之志。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 二、心灵之道 1、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 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3、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 4、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心灵的勇敢。 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不可无傲骨、不可有傲气;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三、处世之道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3、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4、非爱行为——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 5、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 6、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世界上不缺锦上添花,只缺雪中送炭。 7、慎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言寡尤、行寡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修己以敬——修炼自己,保持严谨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修炼自己以安顿别人。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 四、诚信之道 1、以诚待人、言而有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信誉是你行走于世最基础的保障。 ‎ ‎ 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君子人生顺达,而小人的人生也可能免于祸害,但只是侥幸而已。 4、信誉对每一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人品的高下,诚信是一块试金石。 5、恒常之心是对自己的诚意,也是对别人的信誉。6、一个人能不能守住信誉一定跟他的道德观相关。 7、诚信需要自己内心对于某种价值的坚持。 五、交友之道 1、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聞;损者三友:友便辟(暴躁)、友善柔(优柔寡断)、友便ni(心怀鬼胎的人)。 3、过分的苛刻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更长久。 4、在这个世界上,不如意事常八九,要“常想一二”。 5、人生有三个坎:青少年时,戒之在色、壮年时,戒之在斗、老年时,戒之在得。注:青少年时的坎在婚姻上、壮年时的坎在与人争斗上、老年时的坎在因所得的失去而抱怨上。 6、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六、理想之道 1、我们不缺乏宏大理想,但缺乏到达理想的切实道路。 2、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3、表面上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七、人生之道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越矩;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越容易迷惑;知天命(知命、知理、知言)就是内心有一种力量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2、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八、天地人之道 1、孔子带给我们的是大地上生长的信念;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2、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3、“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九、学习之道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需要学习。 2、一个人要张开耳目,会发现处处皆是学问;学习时要确认消息是真实的吗、确认消息是善意的吗、确认消息是真的这么重要吗? 3、真正的学习使用自己的主体学习生命中最匮乏的经验;真正的学以致用就是把知识落到实处。 4、不耻下问;学海无涯苦作舟;坚持容易变通难。 5、美好的品德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定位与制衡。 十、治世之道 1、“德政”是儒家思想。 2、真正的知识通达之后,不是拿来炫耀的而是能够为社稷、国家和百姓做点事情。 3、为政的“五美”、“四恶” 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之谓之“暴”、慢令至期谓之“贼”。4、真正的经典从来都不是一种宗教性指导,而是在思维方式上对后人永远保有启发。 ‎ ‎ 5、真君子从不攻击他人,他只拓展自己。 十一、忠恕之道 1、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3、真正的忠诚是内心的道德判断。 4、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自省——认知;宽容源自于理解;忠诚自己、善待他人。 5、自己的心厚道了,对别人的责怪就少了。 6、“恕”——善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判断导致信念、信念导致情绪、情绪导致困扰。 8、恕道里面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渊源,就是感恩之心。 9、恕道有时候仅仅就是一个真诚的沟通。 10、人生用来铭刻仇恨就会遗忘所有的幸福,用来铭刻幸福心里就会充满感恩。《》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