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22 发布

物理(心得)之谈谈对精细化课堂的认识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理论文之谈谈对精细化课堂的认识 ‎ ‎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学科,同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也是一门较难学好的科目,要理解、要背,还要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在基础教学工作做好以外,面对青溪中学的学生,如何才能够帮助降低学习难度,再提高学生成绩一点点,我在寒假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又想起了一篇文章,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汪根龙老师的《高质量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根基于精细化的课堂教学》后,再次认真学习后,我深受启发,下面结合几个片段,谈谈想法。‎ ‎  一、什么是精细化?‎ ‎  所谓“精细”就是精密细致之意。课堂教学精细化就是用精心的务实态度实施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取精品的课堂教学效果,使40分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给学生带来方便,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让学生能够便捷、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达到这一步,教师教学必须在每一个细节上精心策划,在方法、措施上精细安排,在过程上周密部署、强化落实,才可能确保好结果。‎ ‎  二、什么地方能体现精细化?‎ ‎  1、讲解道理,注重方法。‎ ‎  在物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步的课堂演示实验也少,但如果不明白,会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出错。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便可以讲一些与之相关的物理常识的小故事,鼓励学生思考故事当中的问题,有助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比方说,对于单位,很多学生在计算中忘掉带,究其原因,没有弄清楚单位的重要性,不理解单位的意义。讲授测量单位时,如果用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进行教学要比枯燥、单调地讲授理论效果好得多: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他到底有多少桶谁呢?(桶的大小没有确定)阿凡提正是抓住了桶的大小可以人为地任意确定作为测量的标准,从而战胜了国王的刁难。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的值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故事为学生创设出构建知识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效果要比教师紧握着严谨的学科知识,将其硬塞给学生好得多。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只会把学生的个性思维抹杀掉,甚至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  2、应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 ‎  多媒体已经普及,我们物理课堂上应该充分地应用这一现代成果,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例如惯性教学中,为了突破”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人,竖直上抛的物体,物体会落在人的前方、后方还是手上“这一难点,可以放映一段视频剪辑,重现这一物理情景,澄清了学生的错误观点,清理死角。如教学《凸透镜成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让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于学生层次不同,他们只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能成放大像及缩小像,及所成的像是倒立还是正立,不能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像,课件中突出地演示出凸透镜几个关键点:F与2F点,当用鼠标拖动”物体“(蜡烛)移动时,所成的像跟着移动变化,所成的像大小、倒立情况、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学生通过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与电脑动画演示的效果结合起来能很快总结出成像规律,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点,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效果非常明显。‎ ‎  3、做物理实验,交代清楚。‎ ‎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免不了实验,课堂上老师也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性,做演示实验。然而在笔者的听课学习中发现,不少老师对实验器材的原理交代不清楚,或不加交代,导致学生的观察不得要领,云里雾里,知现象,而不知原因,影响了学习效果。比如在液体内部压强学习一节,测量液体内部压强,老师们会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让同学们观察现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而很少有老师解释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是因为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了压力,压力大,两边的差直达。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内部的压强,不至于死记硬背,可以先看没入水时的橡皮膜,再用手轻按和重一下橡皮膜,观察高度差,轻按力小,重按力大,这样一个铺垫,过渡自然,学生也省去了死记硬背,加深了感性认识,也就自然理解了,记住了。这里,就要我们认真阅读教材,教参,活动卡,其实这上面的内容的确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我们要充分加以利用。‎ ‎  同时,也要注意实验器材与模拟实验的不同。演示时老师一般会配上必要的说明,如要交代好实验原理、器材,而在媒体模拟实验还是有差别的,如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的长度取一米最适合,从实验方便和成功量方面考虑,这一点被很多老师忽视,导致学生的一个盲区。这在2008学年奉贤区第一次初三模拟考试中反映得非常突出,很多学生在这题上失分,反映出老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真正理解了,看懂了为后来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课堂上处处有案例,总之,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注意每一个细节,想方设法让问题便于理解,做到精雕细刻课堂上的没一个环节,我们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我想,伴随着”精细化教学“课堂,必将培养出更多的可造之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