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
2020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
北大百年讲堂内,一名学子关于“青春的颜色”的演讲让听众心潮澎湃:“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走出校园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当兵时我就明白一个道理,跟党走,准没错!”
他叫李波,是北京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令听讲者更为关注的,是他的另一个身份——“硬骨头六连”退伍战士。李波说,六连是一座思想大熔炉,也是自己人生的另一所大学——官兵们的忠诚和信念,在这里经过淬炼,变得愈发坚定。
目光穿越历史的烽烟,六连自诞生那天起,血脉里就奔涌着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革命战争年代,六连在生死考验中浴血奋战,将铁心向党的信念视为“命根子”,坚决服从党的领导。
党旗所指心所向。走进新时代,六连官兵始终把听党指挥作为凝心聚力的“传家宝”。
在连史馆,一张2017年的照片引人注目:火车站台上,几名军嫂抱着孩子,擦着眼泪挥别身着军装的爱人。
讲解员介绍,六连的前驻地位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市区。改革大幕拉开,一声令下,六连官兵“舍小家、为大家”,踏上南下的列车,移防至岭南乡村。不少官兵家属前往送别,于是有了照片中的感人一幕。
“打起背包就出发,放下背包就训练,党让我们去哪我们就去哪。移防换了环境,不耽误我们苦练打赢本领。”经历了移防的八班班长史衍凯说。
坚定的政治信念,源于六连官兵不断从“硬骨头精神”中汲取营养。为了了解连史,指导员冯杰任职第一天就打背包住进了连史馆。白天训练,晚上徜徉在连史馆,一幅幅照片、一行行文字跳进冯杰的眼中,也烙印在他心里。
冯杰深刻感慨:“革命战争年代,前辈和先烈们信念坚定,在炮火硝烟中立下赫赫战功。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我们更要传承铁心跟党走的忠诚基因,做听党话、跟党走的‘硬骨头战士’!”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六连官兵不仅对优良传统如数家珍,而且个个通晓连史,人人都是连史馆解说员。
“新兵下连第一天,我就学习了连史。连队的光辉历程让我心潮澎湃,英雄事迹让我无比感动。‘硬骨头精神’,那一天就印在我心里。”六连一排排长王刚说。
就这样,红色基因在一代代六连官兵心里扎下了根,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信念,深深融入他们的血脉。
2020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2
人民军队万千连,如何成为最硬连?这支连队组建81年来,成绩斐然,以“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和“战备思想过硬、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过硬、军政纪律过硬”的“硬骨头精神”享誉全国全军,它就是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的战旗方队中,有一面旗帜光彩夺目,旗帜上写着“英雄硬六连”。
“硬骨头六连”,是一支传承红军血脉、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连队。1939年3月,以14名红军战士为骨干组建了六连。1940年连队首战马家营,80多名官兵成功阻击300多名日军连续5次的进攻,一战成名;1945年爷台山反击战,六连作为二梯队主攻连,拿下敌人主阵地。1964年,六连因“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六连先后参加过战役战斗161次,共荣立一等功8次、二等功27次。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硬骨头六连”,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走近他的每一个人。在战争年代,六连敢打猛冲、涌现了无数战斗英雄。和平时期,六连把这种硬骨血性融入到大抓练兵作战中,依然是敢打硬仗、恶仗的连队。
在一次演练的上午,部队刚展开训练,就赶上了一场暴风雨,恶劣的天气,复杂的战场环境,为训练增加了不确定性,六连决定:演练按计划正常进行。
2016年,在一次实兵演练中,突然刮起大风,班长杨兵兵带领突击小组乘冲锋舟发起强攻。抵近滩头时,6米高的海浪把冲锋舟掀翻,突击队员全部被扣在船内,杨兵兵在风浪中三次潜入扣翻的船里,将全班战士一一拽出。
为了让能打硬仗的英雄传奇延续,六连12个班排全部以战斗英雄命名,让每个身在其中的六连战士时刻保持不惧生死的战斗状态。
在六连野外驻训中,以六连战争年代英雄命名的排旗、班旗被迎进了帐篷。
“硬骨头六连”的“硬”是打出来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革命战争年代,连队服从调遣,转战冀中、晋绥和西北战场。调整改革中,六连听令从驻守了40多年的杭州移防到岭南。一到新营区,六连官兵没有按部就班地安顿家当,而是直接进入了训练状态。
由于新老驻地训练场地和气候环境的差异,初到岭南,六连面临很多考验。经过半年的调整,他们首次参加集团军“岭南尖兵”比武就拿到了第一名。
然而,改革之路上的六连也并非一帆风顺。原本以训练成绩第一挂在嘴边的六连,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车长通信考核中全旅倒数。
对于这次失败,六连官兵很快认识到,他们没有把自己从过去的传统思维方式转换到驾驭信息化装备中去,过去那种靠体能好就能称雄的历史,如今已经不再适用。
找到了原因,六连官兵迅速做了调整,他们加大力度,融入新的合成营编组,还在全旅率先开展一专多能、多专多能训练,全连有85%的官兵精通2个以上专业。
移防3年来,六连靠着过硬的军事技能,加速变革步伐,在全旅,第一个组织陌生地域实弹射击,第一个组织危险海况蹈海攻坚,第一个在复杂天候全装出动,先后被陆军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六连的又一个硬:作风过硬。
2019年,六连作为蓝军参加上级组织的重大演习任务,在闷热的工事里坚守阵地3个多小时之后,六连偷袭敌方指挥车,对敌军成功实施斩首行动,演习提前结束。就在全连为取得此次胜利而兴奋的时候,一场火力全开的“庆功揭短会”召开了。按说取得这样的成功应该举行庆功会,可六连办的却是揭短会,反思这次演习中的问题。
取得成绩时,“庆功揭短会”让官兵们更清醒。干部任职“满月”或者调离时,支部要开“接风洗尘会”,所谓的“接风洗尘”,是指为干部们在连队的工作状况提建议、指问题、揭短板、送诤言,这个传统已经持续了43年。
新排长高博文作为军校的全优学员,主动要求来到六连,原本想借“硬骨头六连”的光环风光一把,却在连队工作满月后、支部专门为他准备的“接风会”上,收到了党员骨干们提出的几十个建议。
这种开会的方式也体现在平时的组织生活会上,在会上,普通党员间近乎严苛的提醒和帮带,也经常让每个参会的人浑身冒汗。
这种过硬的作风,让六连屡战屡胜,成为一支硬骨头连队,历经调整改革的“硬骨头六连”正朝着新目标进发。2020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给硬六连全连官兵的信中,提出了新的希望:希望你们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
在六连,“报国敢赴死、逢敌必亮剑”的敢战血性历久弥坚。如今,这种先辈传承下来的基因已流淌进“90后”、“00后”为主体的新时代官兵血脉。
“硬骨头六连”的成功密码是什么?听党指挥、绝对忠诚,红色基因、强军打赢,练兵备战、尖刀铁拳,党建为要、钢铁纪律。只有锻造出更多敢战、能战、善战、胜战的精兵劲旅,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才能更好实现,新时代军队的使命任务才能更好完成。
2020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3
一个国家、民族要生存发展,不可没有雄风锐气;一支军队要打胜仗,不能没有铁骨血性。在“硬骨头六连”即将迎来命名50周年之际,重温这个英雄连队74年的辉煌历程,学习领悟习近平主席关于“军人还得有血性”的重要论述,深感“硬骨头精神”作为军人血性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也是对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硬骨头精神”,培育敢打必胜、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锻造新一代官兵的血性雄风。
军人的血性源于对打胜仗的追求,坚持用硬骨头精神砥砺有我无敌、所向披靡的杀气
军人的使命感总是与他的热血一起激荡。军人生来为战胜,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打赢一无所惜。军人血液里只有充满对使命责任的担当和对打胜仗的追求,才能做到逢敌亮剑、有我无敌、所向披靡。“硬骨头精神”内涵极其丰富,既有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的“三股劲”,又有战备思想过硬、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过硬、军政纪律过硬的“四过硬”,无论是一人拼杀11名敌人的“拼刺英雄”刘四虎、一次俘敌20余人的“特等战斗英雄”尹玉芬,还是威震老山前线的“小尖山16勇士”,都彰显了敢打硬拼、刺刀见红的血性杀气。在经受血与火考验的战场上,这种英雄气概能够激发无穷的力量,把对胜利的渴望转化为英勇杀敌的行动。
坚持用“硬骨头精神”熔铸军人的血性,必须始终牢记“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树牢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多年的和平环境,容易使官兵的尚武精神弱化,甚至出现练为看、演为考的不良倾向。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战备思想教育,引导官兵时刻想着打仗,时刻准备打仗,在日常养成中真抓实备,坚持把训练演习、比武考核、遂行任务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砥砺血性虎气的主阵地,按照“真、难、严、实”要求,特别是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特点、战场环境,把对手设强、把情况设险、把困难设足,让官兵在逆境、困境、险境、苦境中锤炼拖不垮、打不烂的顽强意志。
军人的血性源于对生死观的感悟,坚持用“硬骨头精神”激励勇于牺牲、一往无前的豪气
“战士军前半死生”。军队为战争而存在,而战争就会有流血牺牲。做到能打仗、打胜仗,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解决好如何认识生死、如何面对牺牲奉献的问题。历史上,无数中国军人“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留下了一曲曲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慷慨壮歌。在“硬骨头六连”74年的光辉历程中,一茬茬官兵平时勇于奉献,战时勇于牺牲,义无反顾用鲜血染红战旗,诠释出“自己死兄弟战友生”“个人死国家民族生”“肉体死精神灵魂生”的无私情怀,彰显了军人血性的崇高境界。勇于牺牲奉献,始终是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重要法宝。
军人,就是要勇于直面血与火、苦与累,张扬一股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青年官兵是沐浴着和平阳光长大的,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影响,一些官兵的牺牲奉献精神有所削弱,对国家面临的复杂安全形势关注不够,对可能随时上战场准备不足。坚持用“硬骨头精神”熔铸军人的血性,就要不断强化官兵保家卫国、牺牲奉献的精神基因,持续抓好军人职能使命和军人职业道德教育,反复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军队职能的重要指示,学习中国历代军旅诗词的名篇佳作和讲述革命传统的红色传记,用一代代“硬骨头六连”
官兵舍生忘死、岗位奉献的典型事例,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生死观,奠定随时准备打仗、随时捐躯为国的思想基础,激发广大官兵舍生取义、勇于献身的热血情怀,真正做到平时不怕苦、战时不怕死,甘为打赢付出一腔热血。
军人的血性源于对荣誉的崇尚,坚持用“硬骨头精神”催生勇于争锋、舍我其谁的锐气
军人血管里流淌着崇尚荣誉的血液,就会为荣誉而顽强拼搏;军人心田里播下了崇尚荣誉的种子,就会为荣誉而英勇献身。作为全军唯一一个两次被最高统帅部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硬骨头六连”的连史就是一部崇尚荣誉、追求荣誉、坚守荣誉、创造荣誉的生动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六连官兵始终把维护荣誉作为神圣责任,叫响“困难面前有六连、六连面前无困难”的钢铁誓言,锻造了勇往直前、舍我其谁的英雄品质。
崇尚荣誉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取向,也是激荡军人血性、催生无敌锐气的不竭动力。坚持用“硬骨头精神”熔铸军人的血性,就要学习“硬骨头六连”崇尚荣誉的精神追求,注重用好单位历史传统、英模典型等宝贵资源,大力表彰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个人,努力构建珍惜荣誉、争创荣誉的制度机制,激发官兵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强烈愿望。
当代军人的血性,不同于江湖游侠的斗气,而是信念与使命的结合、力量与智慧的象征。坚持用“硬骨头精神”熔铸军人的血性,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现代军事科技知识武装官兵,以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固本培元,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凝心聚气,以过硬的军事技术精武强军,真正把军人的血性豪气灌注于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中。
2020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4
连队组建于1939年,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火洗礼,先后参加战役战斗161次,打主攻,抗顽敌,屡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官兵们深深懂得,杀敌本领强,才能打胜仗。
走进六连排房,随手打开一个背囊,里面大到帐篷小到针线,战备物资一应俱全。战备检查量背带长短、看鞋袜型号、掐时间节点……这些习惯和细节,无不散发着一种随时准备打仗的信号。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六连就以“战备思想硬”而闻名全军,他们总结的“三分四定”被写入条令,成为全军规范。如今虽身处和平年代,但六连官兵始终坚持每天战备抽查,每周战备训练,每月全装拉动,每逢大年初一、连庆日等重要时节,连队都会以战备拉动开启新的一天。
无论是落实战备,还是军事训练,六连官兵始终盯着战场练兵、瞄准打战建连。转隶后的首次海训,面对陌生海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危险挑战,六连充分做好风险评估后,主动提出“打头阵”。干部带头驾驶战车蹈海攻坚,率先完成多个险难课目试训,作出了表率。
“要达到真正实战的水平,平时训练一定要以苛刻的高标准来要求。”连长赵松毫不避讳指出,必须通过训练暴露的问题倒逼战斗力提高。在六连,训练按照实战要求提档加压,训练标准源于大纲,但严于大纲、难于大纲。连队的训练强度比他人多出一成,招法练得更为极致,本领往往突破极限。
“优秀成绩算起步,破了纪录才算数!”一次军事训练比武中,六连下士张亚秋参加单杠卷身上项目。凭借120个的成绩,他已经稳操胜券,然而仍顽强坚持着。“手掌的皮不断脱落,掉一块,我扯掉一块,继续拉。”张亚秋对这次比赛印象深刻,他的衣袖被渗出的血侵染,疼痛难耐。成绩最终定格在265个,刷新了该项目纪录。
在六连门口公示栏上,常年贴着一张军事训练纪录表,五公里、十公里、炮手快瞄……调整改革以来,连队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成绩年年全旅第一,先后19人次打破旅纪录,16人次在集团军以上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全旅共同课目纪录近六成被连队包揽。
英勇无畏砺血性
70多年前,六连二班班长刘四虎面对团团围住自己的十多个敌人,像红了眼的豹子一样冲入敌阵,一连刺杀涌上来的7个敌人,连刺刀拼弯了都不后退一步,身中11刀,昏迷十天才被抢救过来。
如今,连队装备历经更新换代,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拼刺刀训练这一磨砺血性的传统仍被作为必训课目保留了下来。这把拼弯的刺刀也保存在连史馆中,以激励后人。
在战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六连以敢打猛冲、刺刀见红而威震敌胆,锻造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几十年来,一代代官兵接力传承,硬骨雄风的本色始终旺盛不衰。
一次,六连要执行一项军事课目演练任务。演练当天,气温骤降至8摄氏度,寒风阵阵,大雨倾盆。由于云梯湿滑,六连战士杨树林翻身准备跳下时脚底踩滑,重重地从高处摔落,右小臂当场失去知觉。有人劝他退出演练,他说:“右手不行有左手”。他用左手撑地、端枪,捏住拉火管……高标准完成一系列战术动作。演练结束后,经诊断,他的右手臂粉碎性骨折。一位观摩的将军对他“单臂突击”的血性豪情印象深刻,并由衷赞叹:“手臂折了,还能做出这么标准的动作,硬骨头战士真是硬!”
血性传奇在续写,拼刺精神在传递。战火硝烟虽然渐行渐远,但一茬一茬年轻战士身上却依然充盈着拼劲、韧劲、倔劲。
2020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5
“稳定车身,标定航线……”95后的中士王开在驾驶舱中汗水湿透,面对着复杂的海况,沉着冷静地应对,凭借过硬的理论和实操技术,驾驶着两栖步战车,从浅海向远海破浪前行。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斗海”的技术型硬汉,从小家境不错没吃过苦,几年前刚入伍的时候,还是个“引体向上都拉不了”“一看书就犯困”的新兵。后来他不仅苦练身体素质、狠抓学习,当上了优秀士兵,而且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方队中,光荣地擎起了“英雄硬六连”的战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王开所言,六连的“硬”,是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硬骨忠魂的“硬”。
穿越历史硝烟,六连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着铁心向党的血脉。一把拼弯的刺刀、一封诀别的家书、一根带血的挑杆,成为六连官兵的传家宝;组建以来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161次战斗的卓越/战功,是六连人心里永恒的丰碑。
少数民族大学生士兵艾力扎提·艾合买提初到六连时,生活习惯不一样、训练节奏跟不上,一度令他对军营生活有些沮丧。指导员冯杰专门找他谈心,并培训他担任连史馆解说员。
瓦子街战斗、小尖山战斗、1998年抗洪……一场场战斗历程、一位位英模事迹,让艾合买提的梦想重新点燃:“六连战士个个都这么硬,我也不能落下。”
为了练强体能,他主动给自己加码,每天一次3公里武装越野,还要多背一把枪,参加体能训练时把30斤的沙背心穿在身上,一段时间下来把沙背心都给磨破了。如今,艾合买提军事素质越来越好。
“我们也要像革命前辈一样,坚决完成党赋予的任务!”每一次训练和比武之前,六连战士李加侯都郑重对待,给自己和战友们鼓劲。
战旗有魂,英雄后继有人。
80多年来,一茬又一茬的新兵,就是这样在“硬骨头精神”的洗礼下成长起来。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已成为一种品性,融入“硬骨头”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