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2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如何高效开展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校本培训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论文之如何高效开展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校本培训 ‎ ‎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示出她非凡的魅力和强劲的生命力。教师队伍中计算机技术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快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造就一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队伍,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  如何有效培训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呢?很多实践证明,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总结本校以往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校本培训实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  第一、关于开展高效计算机培训的计划(分四个环节)‎ ‎  (一)确定培训目标 ‎  1、总体目标 ‎  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掌握先进的、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理论,促进教师们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化。‎ ‎  2、具体目标 ‎  参加培训的教师100%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80%的教师会下载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制作教学课件;20%的教师能够自己设计并建立个人博客。‎ ‎  (二)培训内容及人员安排 ‎  每期培训安排7天,培训内容共分三大板块:‎ ‎  第一板块:计算机基础知识;(年龄:45-55周岁)‎ ‎  第二板块:办公自动化(Word、Excel、Powerpoint、);(年龄: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  第三板块:互联网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年龄: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  (三)成立培训督察小组 ‎  组长:徐辉 ‎  副组长:中心小学副校长 ‎  (四)建立和执行培训制度 ‎  1、参加培训的教师,每次培训实行点名签到(不得代签),未参加培训的教师,学校自评分按每半天0.2学分扣除,以此类推,5天未到共扣除2学分。‎ ‎  2、教师根据学校安排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成绩不过关的教师,将不得调入中心小学任教。‎ ‎  3、培训考核时间可根据培训内容及教师掌握情况酌情调整,调整时间将临时通知。‎ ‎  4、培训教师中午统一在校用餐 ‎  第二、关于高效开展计算机培训的实施过程 ‎  首先、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  我们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确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规培训教材的结构体系,一开始就学习理论,对于刚入门的初学学员,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记得第一次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时,有些老师就问我:“陈老师,这鼠标怎么不听我话?开机怎么开呀?”等最为简单的问题,所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在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就要好得多。所以我采用如下四种结构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课模式:‎ ‎  1.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讲授模式 ‎  这种模式是让教师先去摸索,然后再口头讲授,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固旧知识。‎ ‎  2.以ppt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  这种模式是采用ppt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 ‎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模式 ‎  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这种模式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二是做好上机前准备。‎ ‎  4.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任务驱动适用于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具体施教过程:在培训告一段落时,联系学员从事的教学或管理工作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学员在一定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比如计算机、Internet网络或多媒体设备等)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  其次、骨干辐射,互帮互学。‎ ‎  教师的年龄层次不同,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自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校本培训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快慢也会有差别。而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光是要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要上机实践操作,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教师来说,需要的是手把手反复地个别辅导。解决一这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教师间开展互帮互学。记得2009年第一次培训时,当时大部分教师对计算机技术还很陌生,感到很神秘。学校专门组建了由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计算机攻关小组,并由这些教师担任辅导工作,辅导那些学习计算机技术有困难的教师。攻关小组在本校教师的两次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红门小学的何奎松老师,就是个典型的事例。由于年纪大,且视力不行,所以,学起来比较慢,但是,何老师又是谦虚好学,不甘落后的人,遇到困难就问,加上我们的老师集体意识和责任心强,教师们在传授过程中都能做到耐心传教,使我们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顺利通过学校组织的考核。所以在以后的培训中,我们都可以采用能者为师,自由组合,互帮互学的办法。具体做法是:一次集中辅导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由主讲教师出考核测试题,限期让学员完成(一般两个星期);凡较早完成测试题的学员就成了理所当然的辅导老师,有困难的学员可找这些老师辅导,直到通过测试;全体学员都通过测试后,再开始新一轮培训。‎ ‎  最后、弹性管理,重在引导。‎ ‎  要做好工作,总离不开领导和管理,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校本培训也不例外。所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举措。如:在决策规划上,我们提出了技术先行的思路;在具体操作策略上,我们以“任务”‎ 主题定内容,以互帮互学求效益;在制度上,我们划定参加培训的年龄段,规定限时完成测试作业要求,还把计算机技术培训成绩列入了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内容;在激励措施上,我们对学习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等。为实现上述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抓学习。为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校本培训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信息社会对教师、公民信息素质的要求等方面的文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请有关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到外校考察学习。二是实行弹性管理。我们所提的“限时完成作业”、“允许多次补测”、“开展自愿组合的互帮互学”等举措,就是为了照顾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教师,尽量使他们不掉队,体现管理上的弹性。‎ ‎  第三,关于高效开展计算机培训总结 ‎  这样的培训学习整体气氛浓,教师参与积极性高,相互交流多,同时解决了许多在教学应用中遇到而未解决的难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教师培训不同的是:整个培训过程中,既有实用的教育理论、技术还提供了各种教学工具和软件。在经过了这次的培训后,参与者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基本掌握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所必需的技术;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取得和其他教师共同合作的经验,明白了如何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当然,给我们留下更深印象的,主要是在这种培训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教育技术改革的重要性和不断提升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作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国家前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指出:“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要加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信息化是21世纪的发展趋势,面对任重而道远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我们才刚刚入门。今后我们将本着虚心学习、大胆实践、认真总结的精神,不断探索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新路子、新策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