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论文之浅谈在化学实验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是指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一般顺序。探究式教学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了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这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教学。
一、“在化学实验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示例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中学化学教材中富有探究性的实验,它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好素材。教学时,可以不改变教材中原有的实验内容,仅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来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如初中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将教材中实验1-6、1-7、1-8的实验顺序重新组合,先做实验1-6、1-8,学生看不到不加MnO2后分解放出氧气,而加入MnO2后分解明显加快,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①MnO2本身分解放出氧气。②MnO2受热不放出氧气,但能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度。③氯酸钾与MnO2反应生成氧气,这时再做实验1-7(MnO2受热不放出氧气),然后教师再借助录像媒体的实验录像,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结论。这样优化组合后,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究性就大大增加了。
2.次氯酸化学性质实验
在教材中,次氯酸化学性质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即先向学生介绍原理,可能有的反应现象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其实,作为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如次氯酸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可设计为:
实验:在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先变红,但很快褪色)
问题:石蕊试液为何先红后褪色?
假设:是氯水中的氯气还是氯气中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氧化石蕊试液使其褪色呢?
验证:向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干燥和湿润的石蕊试纸。
结论:学生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应用:向含有氢氯化钠的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加氯水(红色褪去),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呢?怎样用实验证明?
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三是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探究是一种自主性学习,自主性是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特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始终围绕课题进行活动,创设各种条件,恰当指导,而要淡化教师的驾驭意识。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探究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如在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中,笔者把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先通入二氧化碳看到什么现象?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后又出现什么现象?再进行加热,又出现什么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习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尤其是学生亲自做实验,体验到化学变化的新物质生成,其中形、色、态、味的变化,又有气味的生成和沉淀的析出,或是光、电、热现象。同时经历了学习之后的胜利感和愉悦感,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求知欲。这是创新的灵魂与动力。另一方面又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在科学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参与性和自我意识得到不断提升。
三、教师的主导性
在“在化学实验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的主导性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主导性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在实验中要鼓励学生在成功中发现不足、在失败中找到希望;帮助学生借鉴他人的经验,指导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勇于创新。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多样化,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的结论向重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转变。由重模仿向重创新转变。实现了这些转变,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性。(原载2009年第4期《成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