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高效,学生学得愉快、高效。我个人认为,只有符合以下三个标准才能称为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每个时间段不能闲着,都有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去做。其次,一节课下来,达成课前所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程度要高。最后,一节课从始至终必须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有的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课堂结构松散,至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松懈、涣散,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所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的一节课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讲解及点评和学生练习三部分构成。按照我们学校的要求,每节课老师所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自己去支配,但是要注意学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但是,在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节约课堂时间。所话说“言传身教”,如果老师喜欢迟到、早退或者上课拖堂,甚至还有旷课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对课堂时间不重视,这时学生可能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所以,要求我们要上课要守是,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等。只有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二、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课前须精心准备的内容确实很多,比如为学生提供优良、平等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抓好三级备课等。本文仅从指导学生预习和备课两个方面作一浅谈。
1、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不仅可以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还可以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水平,由此可见预习环节的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习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和日预习三种。整体预习就是在要求学生在开学前,利用寒假或者暑假时间通读下个学期的教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读”并不是把书上的内容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而是指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疏通文意,找到某一具体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运用,并作适当记录。然后尝试着去做本课后面的练习。周预习相对于学期预习来说要细致得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双休日不仅回顾和复习上一个星期所学的内容,同时还要针对下一星期要学的内容,通读一遍教材,如果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这是必须借助工具书,尝试着去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是有不懂得或者是特别难理解的内容,就用彩笔标出来,以便老师讲课时特别注意,做到有的放矢。日预习指每次上课前的针对性预习,它类同于我们平时进行的预习,主要放在每天下午放学后进行。抓紧时间完成当天作业,然后翻开书,对下一课进行预习,针对周预习时标出的重点阅读。
2、加强三级备课
三级备课指主备课、精备课和细备课三次备课。主备课是指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这时要求备课或学科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并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精备课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习题等环节)。精备课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设计的教学案要有利于班级的教学。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培植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为此,必须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兴趣。
高效的课堂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如上作文课时,教师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生硬的标题或材料,而是利用多媒体放了一段寓言动画《愚公移山》,让学生以这个寓言故事为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在写作前,教师先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构思文章脉络。学生们各抒己见,谈出了诸如“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愚公真的很傻。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
等看法。当学生成功地写完这篇作文时,教师可以选几篇优秀之作,让学生欣赏评价。整堂课民主和谐,学生兴致高昂,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捉问题。”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诗歌鉴赏课,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确定一位诗人,分小组在课外收集有关这位诗人的资料,如第一组收集诗人的生平,第二组收集诗人的作品,第三组收集诗人创作的风格,第四组针对这位诗人提出问题。这样,在这堂课上各小组既可以资源共享,又相互交流,既获得了知识,又活跃了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五、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运用知识。事实上,很多课文都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去主动探求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
如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若把文中司马迁在遭受不幸后仍坚持信念,最终完成《史记》的情节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联系起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怎样应对。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培养了勇于面对挫折困难的精神信念。
六、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