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2 发布

其他(心得)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 ‎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城市发展。这本来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缩短城乡经济差距的好事情。但是,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把孩子留在家乡,因而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和监护责任缺失,虽然大部分儿童能在磨练中健康成长,但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  根据我校学生的调查情况显示,“留守儿童”的比例就达15%以上,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因家长务工在外而早出晚归,也几乎难得与父母见面的近似“留守儿童”。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应该共同来关注的问题。‎ ‎  “留守儿童”成长中的主要问题:‎ ‎  1、临时监护人素质偏低,欠缺正确疏导能力 ‎  父母长期在外,抚养儿童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文化水平偏低,隔代教育容易形成过分溺爱。祖辈大都因为自身条件限制,缺乏对孩子需求、交往、兴趣、困惑的关注。成长期的儿童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常常会对许多事物进行自己稚幼的探究,这个时候,就需要大人来对他们引导和解疑。在学习教育方面,作为多数祖辈更是无力进行必要的辅导。 ‎ ‎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时期,需要及时得到父母的教育与引导,“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必要的关怀、教育和帮助。‎ ‎  2、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缺少心理关爱 ‎  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辈们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往往是只注重了吃饭穿衣等一些基本生活状况,而忽略了对孩子心理的关怀,不能感受孩子在成长期的心理活动变化。孩子在精神空虚时,接触的网络、游戏、卡通书、电视等等不良信息,加上缺少是非分辨能力,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是非观、价值观的混淆。这方面,临时监护人大都缺乏认知、警惕和教导。‎ ‎  3、缺乏亲情关爱,祖辈观念陈旧 ‎  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较为复杂。多数儿童希望能生活在父母身边,也有部分孩子则持无所谓的态度。我曾看过一位长期由爷爷奶奶监护的孩子写的作文,她在文中这样写道:“这个周末是我最最幸福的两天,因为我的爸爸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带我游泳,与我聊天。现在,能象其他孩子一样与自己的父母呆在一起,已经是我的一种奢望!”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内心深处对父母亲情的真切呼唤。祖辈们在很多生活理念上与如今孩子存在很大差异,在引导与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引用自身以前的经历告诫,而与目前孩子所看见的、认识的世界有很多的不一样,在内心就造成了对立情绪。“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心理营养”的抚育,影响“智商”和“情商”发展。表现为缺乏热情和爱心,上进心不强,逆反心理重和道德品质差。‎ ‎  4、影响心理健康,产生沟通障碍 ‎  长期缺乏亲情,沟通欠缺、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得到很好的引导和疏通,容易形成内心世界封闭。不少“留守儿童”情感淡薄,心理素质差,情绪不稳,思想消极。表现为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同他人交往,导致抑郁自卑,甚至出现离家出走、心理抑郁导致自杀等问题。这类儿童长大以后,难以融入社会,导致人格缺陷,容易误认为社会存在歧视,往往引发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报复事件。‎ ‎  5、养成教育不够,易出现不良倾向 ‎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难得与子女沟通思想,鼓励上进。也很少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不能时时关注到孩子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在人格培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等综合素质教育几乎为零。人们往往把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当成差学生、问题学生。这类学生在校外受到挫折,受到社会青年的引诱、欺侮,或者在校内因为同学纠纷,特别是在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后,都特别容易带来心理创伤、心理阴影,造成长期的不良后果。当“留守儿童”的学生出现不良倾向时,学校老师不能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存在监管空白区域。‎ ‎  6、道德观念缺失,容易被诱惑 ‎  儿童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时期,缺乏引导、教育,难以培养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和羞耻心。因此,不少“留守儿童”缺乏礼貌,出口成“脏”‎ ‎,自私任性,不团结同学。他们不在乎对自己的评价,缺少道德底线。亲情的缺失,最容易使他们出现补偿心理,外界稍有一点温暖都会让他们特别感激,往往在这个时候,也是儿童最容易受到引诱的时候。在学校、家里心灵上寻求不到的那种关怀感得到满足。频繁地寻找外界关怀,最容易违反纪律,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失足之恨。‎ ‎  解决“留守儿童”现状的建议:‎ ‎  1、 形成校园关爱氛围 ‎  (1)成立学校“留守儿童”之家。‎ ‎  (2)教师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时,应与其他学生做区分对待,不能单纯的进行说教,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这部位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老师的爱心下自觉的去意识错误,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  (3)在处理“留守儿童”学生问题上,班主任老师尤为关键。班主任老师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亲切热情的工作,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从心理上消除“留守儿童”自闭、欠缺沟通、“心理营养”不良等问题。‎ ‎  (4)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得不到家庭和父母亲情关爱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感受到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避免“留守儿童”因寻求心理慰藉而受到不良诱惑。‎ ‎  (5)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解除“留守儿童”‎ 自闭心态。‎ ‎  2、 整合社会力量,关心“留守儿童”‎ ‎  (1)社区、村社成立相应的“留守儿童”工作机构。在“留守儿童”离开学校后,要有人时时关注到这部位孩子,警惕出现监管空白。‎ ‎  (2)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的整治力度。杜绝“留守儿童”因网络接受不健康信息的诱导。‎ ‎  3、 政府行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  (1)政府不能单纯的追求短暂的经济效益,在开展劳务输出时,应注意“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  (2)多组织劳动技能培训,极力发展地方经济,让富裕劳动力就近务工。‎ ‎  (3)出台政策,尽量限制父母双双外出情况的发生。‎ ‎  (4)加强对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