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用好心理效应 和谐师生关系
宜昌市第七中学 李秀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所谓 “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教育过程中,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加深,进而产生学生与老师的对抗情绪,不听教导,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对师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正确掌握学生心理,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就能有效避免师生之间的冲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正确把握学生心理,有效避免师生冲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心理效应呢?笔者以为:
一、 运用“首因效应”,确保开端良好。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评价一个人,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恰恰相反。结果是第一组大部分评价他为内向,第二组评价的多为外向,这种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注意师表应有的风度、形象,而更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热情、关心和体贴,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力求一开始就提供给学生最佳信息,留给学生亲切、和蔼、关心和热爱他们的良好印象。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信任,为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
二、发挥“自己人效应”,缩短心理距离。
“自己人效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使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保持“同体”。在班级工作中,如果老师能够走进学生,把自己与班级学生视为一体,即保持“同体”的关系,与学生共同去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共同去享受学习、生活中的欢乐,让学生切身感觉到你是他们的领头人,能够帮助他们、信任他们并尊重他们的合理需求,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喜欢你,消除学生对老师所抱有的戒心,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再加上在处理问题时的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设身处地的变成“学生”,成为学生的“自己人,”多掂量“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的哲理,尽量避免过激行为,使处理方法更加接近学生心理,这样,学生便会乐意接受你的观点、态度,那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不是难事了。
例如,为矫正中学生早恋倾向,有位教师在一次讲座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自己年轻时,班上有一位异性,不知怎么搞的,我老是会想到她,在上课时也会禁不住看她一眼。”然后,这位教师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再接着谈自己对早恋的看法。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中学生们会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对这位教师的建议愿意听取采纳。
三、借助“南风效应”,揭开心灵外衣。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用温和的方法处理一些事情往往比强制的手段更有效果。
一个在山中茅屋修行的老法师月夜里散步归来,碰上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出来。他知道小偷在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小偷的身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早上,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学生在学校花园里摘了一朵玫瑰花,被老师发现了,他眼泪汪汪的对老师说,他的外祖母病得很重,他想把这朵玫瑰花献给外祖母。这位老师把他引进办公室,十分动情地对他说:“你这样小小的年纪就懂得孝敬老人,你的心灵真是太美好了,你这种美德使我很感动,因此老师也献给你一朵玫瑰花。”接着这位老师又说:“至于你摘花园里的玫瑰花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你的外祖母,因为她老人家听了要生气的,老师代你赔偿好了。”神奇的“南风”,她让小偷有了“明月”,她把“美德”铭刻在了学生的心里。试想,假如刮起吼吼“北风”:对小偷拳脚相加,对摘花的学生一顿训斥,后果将是小偷和摘花的学生吸取了一次教训,将来变得更狡猾。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们将“南风”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如果能像大师们一样扮演“南风”角色,多一点人情味,面对学生的错误能心平气和地通情达理地去解释分析,何愁不产生“南风效应”?何愁学生不向你敞开心扉?何愁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何来师生间的冲突与矛盾?
四、避免“刻板效应”,鼓励学生进步。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虽然这一效应在群体心理中比较多见,但在不少老师心中也存在。笔者任教的班级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知道考试成绩后,班主任出于对学生负责的心理,私下找他谈话,很委婉的对学生说:“如果你通过努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就好了。”这位学生听了很委屈,没好气地对老师说:“在你的眼里,丑小鸭永远是丑小鸭!”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这样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便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失去了和谐的谈话氛围,不仅使谈话进行不下去,还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阴影。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避免“刻板效应”,用发展的,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在老师由衷的赞赏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领会老师的关爱,那么,我们就会建立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克服“超限效应”,做到适可而止。“
超限效应”是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又不能遵守学校的纪律,自控能力差,给班集体、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使老师们产生了消极情感。有时科任、班主任、甚至学校领导三番四次地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教育。被“逼急”
了,他就会认为老师不仅是对他犯错误这一行为,而且是对他整个人的否定。因为学生一旦犯错误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就会纳闷:“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挨批评的心情也就无法复归平静,对抗心理也就高亢起来。这样就可能使他“破罐子破摔”,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对抗心理和行为。学生有了这样的心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谈何容易呢? 可见,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不能超过限度,尽可能做到“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确实需要再次批评,就应该考虑换个角度,换一种教育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改正错误行为,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能够用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效应并不仅限于以上几种。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多观察学生,多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正确合理运用心理效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