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论文之浅谈校园网在推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摘 要】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性。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作为中学教育,校园网正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已成为新型学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就校园网络对推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校园网络 中学化学 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推动整个社会进入一个信息的时代。同样,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传统教育思想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打破长期以来统治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作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多媒体电脑、互联网进入教室已经不是新鲜事,为适应科学技术信息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将校园网与中学化学教学相结合,进行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一、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的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是开放的(学校、社会、家庭的范畴),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必须在这一基础上实施。这给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一套办法,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二、校园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特点为素质教育提供实施环境
(一)、校园网的特点
1.资源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2.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3.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4.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过程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5.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6.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
(二)、校园网辅助化学教学提供实施环境
电脑多媒体能把文字、声音、图像、音像、动画等传播媒体集于一体,并赋与教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计算机网络则能跨越时空来共享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而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学则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双重优势于一体,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用它来辅助化学教学,能使教者潇洒自如,学者轻松愉快。
下面介绍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的四个优越性:
1、丰富的表现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可将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景,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极大地增强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下面是在教学中具体实施的一些情况:
(1)化不可见为可见
(A)一些难以实现的实验如:H2与F2的反应,Cl2和CO的中毒实验,N2与H2合成NH3的实验,氯水的见光分解实验等。
(B)一些现象模糊的实验如:压强对NO2与N2O4平衡混合气的影响,胶体的电泳实验等。
(C)错误实验操作的后果如:水倒入浓硫酸中,撤制取氧气的装置时先撤去酒精灯等。这些实验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凭空想象,现在则可利用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了解到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化静态为动态
如:在进行接触法制硫酸、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炼铁、炼钢和电解食盐水等化工生产过程的教学,可选用或制作相应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利用课件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的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使学生看清楚、理解到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生产的流程。
可见,通过视频剪辑或动画模拟仿真各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体现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3)化抽象为直观
如:一些典型分子的构型CH4(空间构型)、C2H4(平面构型)、C2H2(直线构型)、C6H6(平面构型)、P4(正四面体型),C60(足球分子),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分子的结构只能用简单的球棒模型来示意,或靠学生的想象来理解。今天化学教师则可选用或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这些分子的空间构型,解剖分子的内部结构,让各种分子模型在三维空间中旋转和翻滚,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仔细观察、充分比较各类分子的结构特征,深化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分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
如:一些典型的晶体NaCl(离子晶体)、CsCl(离子晶体)、金刚石(原子晶体)、石墨(混合晶型)、干冰(分子晶体)、SiO2(原子晶体)的空间构型,在教学中可使用相应的课件来演示这些晶体分解和重组过程,让学生能深入了解到各类晶体的空间结构特征,让晶体中的各微粒的个数比,晶体中的个数与键数比等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变得简洁明了,使学生顺利地突破这些难点知识。
2、巨大的容量:
运用电脑多来媒体网络辅助化学教学,可充分发挥其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这也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3、良好的交互性
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化学教学,不仅可以在教师的教上、学生的学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性,还有利于教师实现对学生的个体学习的指导,生动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极大的共享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播,教育资源在世界的交换和共享已成为现实,打破了现有的地域界限、学科界限,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化学教学,起到了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教育基础和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
总之,电脑多媒体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彩的演示效果等强大的功能,充分地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好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率,使化学教学更加有声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使教师能更好地展现自我。
案例(一)
高二化学课本第一章《氮和氮的化合物》的第一节《氮气》,其中有句彦语“雷雨发庄稼”,怎样解释这彦语呢?要做实验是不可能的,我们从网上清华同方资源库中找到了“雷雨发庄稼”
的教学动画,这动画形象、生动,用在教学上,使学生很容易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雷电的作用下,有小部分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雨水转化为硝酸,硝酸遇土壤转化为能被庄稼吸收的硝酸根离子,雷雨后相当于给庄稼施了一次氮肥,这就是为什么有“雷雨发庄稼”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老师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真是一举二得。
案例(二)
例如,高中化学《硫和硫的化合物》中的《环境保护》一节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呢?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上阅读,查找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然后把学生找到的资料汇总,通过这样,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另外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如“八大公害事件”、“什么是二恶英”等。所以如果能引导好学生怎样上网,是可以通过互联网使学生学到很多更新更快的知识的。
总之,校园网络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环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对学生“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训练”
。然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教学的应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分量。容量增加了,但课时并没有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校园网为提高教学效率是提供了一条科学的、可行的和必行的途径。要充分的实现校园网的辅助教学功能,先要懂得校园网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化学课都适合,要有选择的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有些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教师的讲述也被大段的文字课件所代替。教师只是操作事先设置好的计算机程序,课堂上没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因此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方法,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用最有效率的方法来利用校园网达到教学目的。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能及时的反馈学生的情况,还要能随时应付教学中的突发状况。
【参考文献】
1. 《校园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霍艾迪 赵康峰
2. 《化学与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 宫兴康
3. 《关于构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几点思考》 乔爱玲 王楠
4.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何惠彬
5.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孔毅英
6. 《数字化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田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