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行感悟 2页

  • 27.00 KB
  • 2021-04-22 发布

延安之行感悟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延安之行感悟 延安之行感悟 2018年8月27日到延安党建学习红色文化开始了,延安在我的印象中是令人尊敬的一个地方,充满红色革命精神,内心非常的激动。 经过一天的火车我们来到了延安,到延安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梁家河,习近平主席当年插队的地方。1969年毛主席一声号召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梁家河村来了北京知青,其中有一位好后生,正是这个人让 梁家河 这三个字远近闻名,他就是习近平主席。 习近平主席在梁家河村一待就是7年,农村的一切让他快速成长起来。在这里与村民一起劳作,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多方学习并学以致用,为梁家河修建沼气池。他带领乡亲们打连环坝,让村里有了几百亩的川水地,解决了村民吃饭喝水的困难。梁家河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将自己与梁家河村融为一体。 晚上我们坐在一起阅读《梁家河》一书,要学习习总书记攻坚克难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滚打,用苦难磨练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要加强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意识 ,做到 四个服从 ,时时处处事事向核心看齐,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要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总书记在 上山下乡 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来了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 白天劳动,晚上看书 ,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 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 生动故事。这种勤学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基层组工干部,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有的学习,还要高效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学在前用前做好带头人。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吃苦耐劳,刚毅坚定的品质。在物质和精神极其匮乏的环境中,习近平带领村民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就坚持到底。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开展好 主题党日 活动,提升修养。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大瀑布,也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还没有真正接近瀑布,巨大的冲击声早已灌入我耳中,犹如千军万马在奔腾,又仿佛歌中所唱的:黄河在咆哮。听着雄浑的 黄河交响曲 ‎ ,想象着浊浪排空的气势。我不由激动起来,真想早点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河边的大石块早已被飞溅的瀑布打湿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接近瀑布。瀑布两侧由生了锈的粗铁索拦着,但还是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只见河道像豁开了一个大口子,滚滚的黄浊的水流从上游冲击而下,由高处坠落,激起巨大的浪流,并产生阵阵白雾飞跃而起,飞得好高好高。白雾是细细的,不时地溅到我的脸上,非常的凉爽,低头往下看,真可谓汹涌澎湃、惊涛骇浪,浊浪夹杂着白色泡沫,不时地撞击着两岸的石头,巨大的声响一声接一声,看完瀑布内心十分的震撼。 还去了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在这里毛主席领导了抗日战争、全党整风运动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现在这里又修建了新的建筑,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环境幽美,身处其中,就像漫步在山城园林。如今的枣园已经被建设的比较现代化,为当地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参观中我们见到了惜日的纺车,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大生产运动。当时,为了战胜解放区财政和经济的严重困难,党中央号召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有名的南泥湾等地,被大生产运动洗礼的良田富饶,粮食达到了自己有余,为大生产运动树立了榜样,工业也在运动中发展迅速,能自己炼铁、炼油、修造机器等,轻工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就是大生产运动的,这是一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大运动改变了当时解放区的面貌,克服了根据地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困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军民的生活,为将来积累了经验。然后去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整个展览分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等六个单元,突破了传统的以领袖为中心的展出模式,将八路军战士、边区老百姓、军民大生产、青年爱国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不远万里来延安参加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等与领袖们的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著作墙将各个时期国内外不同版本的毛泽东著作收集起来,同时结合其他部分党的重要领导人的著作,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从发展到成熟以及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全过程,共收集了300多本毛泽东著作,其中新中国成立前的3本弥足珍贵,还有毛主席的手稿《改造我们的学习》复制件以及外文出版物。除大量历史图片和文物外,展览还运用新的展出模式吸引观众,既强调革命历史文物原件的展示效果,又充分考虑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再现当年历史场景,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展现这段历史。 经过几天的参观学习使我受益非浅,感触最深,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时期,又是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革命必胜如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随后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延安,在中国来说,实属弹丸之地,却经受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军事包围如经济封锁。当时的中共中央就凭着必胜的信心,号召全体军民,团结一致,开展生产自救,垦荒种地,纺纱织布,一边生产,一边练兵,既保卫了革命根据地的安全,又 把一个处处是荒山野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正是那个年代,全国各地许多爱国青年和有志之士,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而向往着延安,千方百计地、千辛万苦地,冒着生命的危险奔赴延安,其目的是寻找对祖国的信心和希望。当时人们把那种挑着地追求,称之为 朝圣 ,延安早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此次红色旅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昔日建党初期,我们党走过的艰难旅程及无数先烈为此献 延安之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