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22 发布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创新精神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创新精神 ‎ ‎  语文学科在创新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  一、语文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创新环境。‎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善于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正是因为学生有好奇心,才能够有“创新”的内在潜能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教学因素,把握一切有利的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  比如,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刚开始,我在黑板上书“花”,问学生:“喜欢花吗?家里种花吗?种在什么地方?家里的花是给谁欣赏的?”这一连串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接着我在黑板上把标题补充完整,然后说:“我们养花主要是供自己欣赏,可是课文中的花却是给别人看的,他们为什么要种花给别人看?”接着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去思考、去探讨,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好。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紧紧抓住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引导学生理解“不可估量”的含义,然后问:“‎ 为什么侵略者损坏了一座圆明园,就引起了我们这么大的悲愤,这损失就是不可估量的,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啊?”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自然而然地就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灿烂。‎ ‎  二、质疑明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强烈参与意识和创新动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创新机会。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来鼓励、启发学生多提问,多质疑,让学生产生自主参与的意识。语文课堂上,教师是否可以多问几个“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大胆地说出来,把那些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交流,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突然一个学生问:“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可是文章直接写毁灭的只有一段,更多的是在写过去的圆明园的辉煌,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点头说是。我没有立刻告诉他们文章这样安排的道理,而是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理解、讨论去寻找答案,在“质疑——明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  三、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现实。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去揣摩语言,体味感情,发挥想象,在反复的阅读活动中体验语言美和意境美,进而有所创新,有所启迪。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精确地解读文本,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 ‎  比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学生对严监生的行为产生分歧,有人说是节约,有人说是吝啬,我先让学生搞懂节约和吝啬这两个词的区别。然后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描写严监生的语句,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对描写严监生的几个句子,我也大胆进行取舍,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了第二次极其生动传神的描写。问:“大侄子猜不着,二侄子还猜不着,你说严监生的心里怎样?”学生很自然理解到了严监生此时内心的着急。这时,我紧追不舍:“从哪儿看出他的着急?”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然后问:“一个将死之人,居然能把两眼睁得圆圆的,把头狠狠地摇晃,把手紧紧地指,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了严监生内心的着急、紧张、心急、难受。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学生对严监生的神态和动作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后,我适时补充课文后对严监生的描写:“他家私豪富,在县城里有铺面二十多间,钱过北斗,米粮成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此时此刻,严监生吝啬鬼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  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