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2 发布

数学(心得)之走进数学新课堂 实现教学生活化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走进数学新课堂 实现教学生活化 ‎ ‎  内容提要:‎ ‎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材料将教学生活化,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师要努力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  关键词:  生活化、实现、情境、应用 ‎  正文:‎ ‎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不断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生活化?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一、 灵活处理教材,激发参与意识。‎ ‎  一直以来数学教科书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工具书,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真钻研现行教材与现实生活的相关联系,灵活处理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借助生活的实际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材提供的场景再现出来,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  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这一课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主题图,但对于学生而言仍然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将这幅图变为动态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都知道将几个物体平均分,每份是多少个(整数范围)。然而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将物体平均分后每份不一定得到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从而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课件分步向学生展示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小红三人的过程,通过清晰的过程让学生很快知道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多少?”也就是算1÷3得多少,从而得出每人分得三分之一个。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解决“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等一些问题时,他们能够很快得出结果。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去归纳今天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非常主动,把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轻松地掌握了,达到了教材设计的目的。‎ ‎  二、 结合生活经验,巧设问题情境。‎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以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为问题载体,让学生发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已经演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学习一些数学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  “众数”这节课提供的情境是五(2)班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教学这一内容时,正好快要到六一儿童节了,我于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告诉学生,老师要在班上选出10名女同学排练一个舞蹈参加学校的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我把全班所有女同学的身高情况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数据,想一想排练舞蹈的同学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通过平时的经验,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选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合适。然而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学生自己说出理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很容易回答出来。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老师再向学生介绍众数的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区别。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这节课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众数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  三、 学科知识互通,学会钻研思考。‎ ‎  生活中不仅充满数学,各学科方面的知识也无处不在。教师在教 ‎  学过程中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要懂得让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经历,学会运用综合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探索数学规律,学会钻研思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在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一课时,例题是求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通过我的了解知道我班在上这节数学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科学课上通过实验知道如何求橡皮泥在水中的排水量,实际上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是相似的。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回忆科学课中“求橡皮泥在水中的排水量”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将科学课学到的知识转变为数学课要学习的知识,思考如何求出西红柿的体积。有了科学课学习的知识积累,学生很容易想到西红柿的体积就是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很快地掌握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挖掘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关系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解决数学问题,掌握知识探究的方法。‎ ‎  四、 知识应用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  教师要学会善于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到实际技能,掌握一定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生活化。‎ ‎  在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节活动课“粉刷围墙”‎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事先创设学校围墙粉刷要征集工程方案这个情景,提前几天就布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制定方案的资料,如选择的涂料名称及外墙涂料价格表,了解粉刷的要求,需要的人工费用等等。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在二天的时间内就将所需资料收集好。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再让学生将这些调查结果带到课堂,各小组在制定方案时就能够认真地通过选用不同涂料的对比,制定出合理的粉饰围墙工程方案。这节课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新世纪面临着无数的挑战,教育改革也预示着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走进数学新课堂,将抽象的数学课本知识与现实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生活化,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为生活服务,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