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个人心得感悟5篇精选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个人心得感悟1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采访归来的日子,每当我抬头仰望,脑海中就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郑州机场上方那一片浩瀚的天空。是的,天空是宽阔的,展露着云卷云舒的大千气象,正如同这个时代蓬勃而出的万千景象、熙来攘往,也正如同“空中丝绸之路”所彰显出的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使人体会到时代的宏大、世界的广阔和生活的丰沛。
人们常说,眼到、心到、情到,才能意到、笔到。在到达郑州机场之前,我曾经在心里对即将进行的采访作出种种预想。但是,无数预想都远不能描述出真实场景所带来的感动。一组又一组生动的人物群像,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奋斗故事,一幕又一幕鲜活的工作画面,特别是永远忙碌不已、办理业务的营业大厅,总是满载货物、来回穿梭的叉车,还有那堆满货物、灯火通明的西货站,以及奔忙其中的工作人员,那种时时延宕而出的在场感,令我深切体悟到一股深藏在时代浪潮之下的生生之气,久久萦绕在心。
无数个平凡普通的人,他们把个体的梦想融入中国梦的洪流,把个人生命记忆与时代记忆交叠在一起,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托起了一条跨越欧亚大陆的空中飞桥,不仅拉近了世界的空间距离,还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心灵距离。劳动者才是时代的英雄,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时代的同时,不能忘记了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特别要注意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奋斗和伟大,把美好激荡的瞬间记录下来,把镜头更多地对准他们,把版面更多地留给他们,用智慧和真情把精彩的新时代中国故事讲得更生动、更灵动。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个人心得感悟2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看不见光的地方努力寻找太阳,以奋斗不息的姿态站在新时代的顶端。我们,如同大海中的航行者。
敢为人先,乐于奋斗。“何须浅碧深绿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不同的岗位上闪耀着奋斗的灿烂光辉。量子研究者潘建伟,经济体制的改革者林毅夫,数日地潜心钻研,他们,奉行的是敢为人先,奋斗不息的信仰。以奋斗为桨,驰骋于自己人生的大海中,时而顺风顺水,时而逆流而上,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敢做,敢想,这才是勇者的气概”。
怀揣梦想,以奋斗为桨,梦想人人都有,可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惊涛拍岸中匆匆返回,实在不是一名合格的航行者。如同司马迁困于狱中仍忍辱负重完成史篇巨著《史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用思想的利刃唤醒着那个麻木的时代。他们的理想植根于时代之中,也在时代中奋斗,如同鸿鹄有振翅之勇,有飞入青云的恢弘之志。没有经历过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岩峭绝壁处,舟不渡人可自渡,以梦想为帆,奋斗为桨,必将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齐亿万人民之力,振中华民族之复兴。个人的梦想之帆构建祖国伟大复兴的巨轮,看似微乎其微的个人奋斗汇聚为中国前行的强大动力。古有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今有“光纤之父”高锟兢兢业业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国家,奉献于人民。奋斗,是二万里长征过雪山,爬草地的坚韧,是秋瑾利刃下的雄阔呐喊,也会是当今千千万万学子奋笔疾书流下的汗珠和跌倒了仍能够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奋斗之魂融汇成海,成就中华的高速经济与繁荣的科技事业,成就其伟大复兴的梦想。
乐于奋斗是一种信念,敢于奋斗是一种勇气。鸟儿向往自由,它不愿困宥于牢笼之中,于是奋力挣扎,有冲破束缚之愿。中国,中华民族也不愿任人宰割,于是在黑暗中呐喊,用奋斗铺成一条光明大道。这是千千万万人的努力和奋斗,你我代表着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绝不会黑暗。
忆四十年惊涛骇浪,九万里风鹏正举。以梦为帆,以奋斗为桨,扬起风帆,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个人心得感悟3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采访活动是__和祖国的一次特殊的“亲密接触”,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记录祖国这70年的风云变幻,如何更加准确地去做一名时代的记录者。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四者”便是__始终怀有赤子之心的“保鲜剂”。
这次三沙的采访活动,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__增强“四力”的重要性。只有迈开腿,让双脚沾满泥土;俯下身,让双眼发现美好;握紧笔,让双手触摸时代;勤思考,让文章满含深情,才能获得鲜活的素材、生动的细节,也才能够捧出冒着热气、温暖人心的感人之作。
我们常说,要想新闻作品好,一定要到现场去。__要一直在路上,走得足够勤、走得足够远才能为读者还原真实,才能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记录者。“脚力穷时眼力通”,__要有过人的观察力,要见人之所未见,细微之处现功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看似平常的新闻作品中发现点睛之处。__更要有三思而后行的深沉,要在一个新闻事件中冷静思考、去伪存真、多方求证,才能拨开云雾见月明,才能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力透纸背非人功”,好的笔力绝非一朝一夕练就,__要对自己的新闻作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只有笔耕不辍才能写出有说服力的作品。
在这次采访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__要勤练“四力”,方能成为“四者”,汗水是__的“墨水”,沾满泥土的双脚是对__的褒奖。因为热爱,所以值得。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个人心得感悟4
近日,我在《中国教育报》学习了一篇介绍《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章。里面谈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作为人民教师,相信大家深有体会。
《意见》明确指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及重大意义。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居安思危、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教育、教师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到我们是孩子们成长旅途上的指路明灯,是孩子们成才过程中的营养液。迈入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完全有这个信心与实力,来撑起孩子们求学路上的一片天。
通过研读,《意见》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题,以“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基,以“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坚强保障。方方面面,实在是可喜可贺。
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开始思考社会中对于人民教师的舆论:什么师德败坏,课堂上不讲知识点,强迫孩子上补习班;什么责任感缺失,冷嘲热讽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我当然知道这是我们千千万万教师队伍中极个别的害群之马,但我这个二线教育工作者,听到别人抱怨这些时都感到寒心,何况那些勤苦奋战在一线育人的教师们呢?为什么最近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提升,绝不是空空几句口号、扯扯几张条幅就能改善、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二线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立好规矩,一线的老师们看到气正风清,看到新时代新气象,他们才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甚至主动去感化身边某些做的不那么到位的同事,朋友。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风不起浪”。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些舆论的来源绝非空穴来风。所以,这需要咱们的一线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奉献力量。什么私下开设补习班,有必要吗?《意见》明确提出将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提升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咱们为什么还要逆流而上,为了几分薄利而背上骂名,甚至丢掉饭碗呢?是,有的家庭孩子领悟性差,有补课的需求,但为什么不能是留在学校无偿、或者利用闲暇时间以家访的形式呢?这不就回到了我们以前那个歌颂教师“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年代了吗。现在想想,离我们并不遥远啊!还有什么冷嘲热讽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咱们任何人都知道语言的威力。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们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那些高风亮节的榜样们,感人事迹历历在目,时刻不在呼唤我们,回归本心。
所以说,授课在校期间,对学生无所保留,无私奉献;增加压力,有针对性地走访学生家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注重德育;假期、周末休息时,给自己充充电,阅读写作。这是多和谐的工作环境,多融洽的育人氛围啊。我知道有的教师主动在课后给学习跟不上进度的同学开“小灶”
,要求同学每天必须发现5道不懂的习题来问他;我知道有的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定期开展听课、培训、优秀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活动;我知道大年初一,老师们在阅读群中激烈的讨论,深刻的文章,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这都是咱们寅寺优秀的典型教师,是咱们寅寺教育可圈可点之处,是咱们寅寺教育蓬勃发展的夯实基础。先进同仁就在身边,只要有一人能做到,那说明其他人都可以,只是一个态度与思想的问题。
如今我们跨入的新时代,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固步自封,无视、违背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必然要被淘汰;只有转变态度,跟进思想,挑战过去的恶习陋俗,挑战过去自身的缺点,才能把握机遇,成为弄潮儿,迎接教师的春天,做新时代筑梦人。
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个人心得感悟5
基层蹲点回来已经一个月了,仔细想想这一趟时间虽短,印象还是挺深的。作为一个在南方长大的人,第一次不是在电视里看到耕地机在一望无际的土地上播种的画面,要知道在南方山城,平坦的地都不多,更别说那么大一片平整的耕地了。
我们的调研报道《从“暴风骤雨”到晴空万里》发表后的第7天,收到尚志市委宣传部某干事夸奖,他说:哎呀,你们把我们元宝村写这么“火”咋整呢?
我被他说话的语气逗得直乐,学他说话:哎呀,那有啥呢?你们大城市元宝村一直都很“火”啊。
我查阅了元宝村早年的资料。清朝同治年间,山东、河北一带灾荒连年,许多难民纷纷下“关东”,其中有的来到珠河(今尚志市)山区的丛山密林中,在地上种庄稼为生。到了秋天粮食丰收了,地主就带人来收租,等交完地租粮食已所剩无几。到了日本伪军统治时期就更惨了,元宝屯农民一贫如洗,这里就因为穷到连裤子都穿不上,而成了远近闻名的“光腚屯”。这样恶劣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共产党来到元宝村,土地革命在这里开展,《暴风骤雨》在这里创作,土改第一村在这里诞生。
查完历史资料,我好像找到了“火起来”的答案,它的“火苗”是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带来的,是我们党的红色基因点燃的。
学习党史专业的我,思维很自然地从党史的角度发散开来。在我们党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类似的默默无闻的地方变得闻名遐迩。这些地方,原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是贫穷的、落后的,因为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了偶然的联系,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休养生息的落脚点、建功立业的沃土。于是,也就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地方,必然的“火起来”了。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东西南北之分,有山川水流之别,也有风俗人情之异,但是,我们有共同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共产党领导着全国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今后,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类似的地方“火起来”。它们的“火”,既是偶然,也是必然。